-
1 # 小咔咔啊
-
2 # 江雪寒
那要看朝代了。簡單的說:通常電視劇裡經常會有這樣一句臺詞“我是你八抬大轎抬進大門的”,說的就是正室娶進門的情況,儀式隆重,正門進來。納妾一抬小轎側門進,雖說也是喜事,但儀式簡單。
明清是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最終形態,較前比婚姻等級觀念稍所下降,而且在《大明律 戸律婚姻》中甚至規定在訂婚中要告訴婚姻身體情況等,這頗有後世優生學思想。
娶妻納妾的形式與內容
古時娶妻不僅是為了延續血脈,更是處於顯示倫理綱常,而且為合兩家之好,所以禮制在娶妻過程中極為明顯,按儒家《禮記》記載這一過程可以分為六部,即“六禮”。
“納采”,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得到允許後送上禮物——雁(雁為隨陽之鳥,是為了象徵妻從夫這一原則)。
“問名”,媒人問女方姓氏,這是為了瞭解對方是否與自己同姓,因為古人透過觀察得知“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納吉”,男方得知女子姓氏後占卜如果得到吉兆就回報女家。
“納徵”,即訂婚,納徵要送帛,鹿皮等禮物給女方。
“請期”,男方擇定迎親的日期。
“親迎”,即男方在指定日期親自到女方家迎娶。
六禮的制度過於繁複,宋代被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種禮,而且送“雁”後來也被變為送羊、酒和彩鍛,這對野生動物保護也是一大進步。
也就是說身為儒門天下的龍首,儒教先天的疏樓龍宿,他連第一步都沒動,應該受過教育的公主就想過門了。其實她想過門也行,但性質就不一樣了。
納妾,相對娶妻則極為簡單,“納”這個字相對“娶”來說有低位的感覺,而且妾也可以用買。鄭玄在《禮記》的箋註裡曾經註釋到“妾合買者,以其賤同於公物也”,可見妾的地位是極為卑下的。一般來說妾的納娶需要妻的同意,多為妻老年無子,但納妾也可能是從嫁、私奔、贈送、官配等,其中從嫁即為“媵”,在《屍子》中曾推測娥皇女英嫁於堯即為媵制。從納妾的制度來看,妾與妻的地位也是無法比擬的,而且妾的宗族與夫也不為秦晉之好,相對來說更像是商人與顧客的關係。
妻為“娶”,而妾為“納”,娶妻時送到岳家的財物被稱為“聘禮”,而納妾時給予家庭的財物,則被稱為“買妾之資”。
娶妻是非常正規的,需要門當戶對,占卜八字,明媒正娶,男方所下聘禮和女方的嫁妝都十分豐厚,還要十里迎親什麼的。
妾就簡單多了,只需一乘小轎,由側門入男方家,不會迎親,聘禮很少,一般也無嫁妝。
回覆列表
娶妻嚴格遵循六禮婚製作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後世歷朝歷代的婚制都多數是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而來。
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納采就是求婚,問名為請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納吉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適,納徵為交納彩禮,請期為確定迎親日期,親迎為迎接新娘。周禮也規定女方到男方家居住。
而納妾則沒有必要。因為對於丈夫和妻子而言,妾不過是一個奴僕。主要用於滿足丈夫的生理需求。
納妾習俗始於商代。妾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買來的為妾。
私奔來的為妾。如孔母顏徵。
搶奪來的為妾。如晉獻公攻打驪戎時,就搶來了驪姬和她的妹妹。
《禮記·內則》上明確地說著:“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一夫一妻制確立之後,只有符合婚嫁禮俗的兩性結合,才被認為是合法夫妻。
也就是說,未行婚禮即為妾。並不是婚禮有別,而是後者一般沒有經過婚禮。就算是有,也不會很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