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奕心語xinyixinyu

    這是典型的分離焦慮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最早從6-8個月開始,一直到3,4歲,孩子會經歷一段分離焦慮期,15個月的時候達到頂峰。在這個階段,孩子會非常依戀媽媽(或其他主要看護人),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們會哭泣,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開心地迎接她。

      分離焦慮源於孩子對主要照顧者(一般是媽媽)的依戀。依戀,指的是孩子感受到的,與媽媽之間的強烈的情感紐帶。因為,媽媽能及時滿足他身體和情感的需要;和媽媽互動的時候,能帶給他快樂;緊張、害怕的時候,總是可以從媽媽那裡可以得到安慰。

      所以,媽媽的離開,會讓孩子感到非常不安。因為媽媽是唯一他充分信任的、可以依靠的人,是他們的“安全基地”和“充電寶”。有了“安全基地”,在媽媽的視線裡,他們才能勇敢地去探索世界,發展獨立意識;有了充電寶,他們感到沮喪、害怕的時候,就能隨時回來“充電”。

    二、分離焦慮的表現

      當媽媽準備離開的時候,孩子會表現不安,他會透過各種方式“抗議”你的離開。一歲半以前,他們多半會跟著你、緊緊抱住你、或是爬到你的腿上;一歲半以後,很多孩子會透過語言要求你、說服你留下來。

      而當真正離別的時刻到來時,他們會大聲哭泣。

      很多孩子會開始“認生”,看到陌生人他們會表現不安、哭泣。

      也有一些孩子會有睡眠問題,半夜會經常哭醒。

    三、幫助孩子和你說“再見”

      雖然,在這個階段,和媽媽分離,對孩子來說,是一件讓他痛苦和抗拒的事。但是,我們不可能為了讓孩子免受分離之苦,而時時刻刻陪伴左右。父母有要去的地方,孩子也需要有機會體驗短暫的分離,學會信任他人,透過他人滿足自己的需要。承受適度的焦慮和緊張,對孩子的成長有益無害。

      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幫助孩子適應分離這個過程,平靜地和你說再見:

    1)讓孩子對未來發生的事情有所預測。

      告訴他你會離開多久,你要去做什麼,什麼時候回來,你走了以後,他會做些什麼事,如果想你了,什麼時候可以給你打電話。

    2)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和願望。

      把孩子的感受和願望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

    “媽媽離開了,你很難過”;

    “你希望媽媽留在家裡陪你”;

    “你希望今天和媽媽在家裡玩,而不是一個人在幼兒園”。

      然後,抱著孩子,允許他哭泣,發脾氣,給他時間處理分離帶來的不安、恐懼和焦慮情緒。不要給孩子講道理,比如“每個孩子都應該上幼兒園啊!”或者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你在家和奶奶也可以玩得很開心呀!”

    3)堅定的態度、平和的情緒。

      暫時的分離不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理創傷,相反,如果能很好處理由於短暫分離帶來的恐懼、焦慮情緒,這個經歷還能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堅強。

      所以,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離開,就不要猶豫不決,堅定平靜地告訴孩子你的決定,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感染,不必覺得愧疚,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相信孩子有能力應對。

      如果你覺得煩惱、不安、愧疚、失望,就很可能會表現得不耐心,或者憤怒地指責孩子,反而會干擾孩子處理不安、恐懼和焦慮情緒的過程。因為孩子不僅要處理自己的焦慮,還會因為你的情緒承受額外的壓力。

  • 2 # 勵志做瘦子的娟姐

    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環境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 重要的是你一定不要去頻繁的安慰她 等晚上以後回家再安慰她 她會持續三天到四天左右的樣子 然後他就會適應這樣一個新的環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windows732位作業系統與64位作業系統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