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後,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症狀或體徵。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髮型和遲髮型,即輸血時或輸後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後幾天至幾十天發生的。 一、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 輸血後可發生輕重不一的過敏反應,輕者只出現單純的蕁麻疹;中型為過敏性反應;重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死亡。這些反應屬於血漿蛋白免疫性反應,即抗原抗體反應。1、原因: (1)IgA抗體:有些受血者缺乏IgA,當輸血或其他刺激後產生抗IgA抗體(可不一定有輸血或妊娠史),當輸入相應IgA時便發生IgA的抗原抗體反應。 (2)過敏體質:對普通變應原(如花粉、塵埃等)敏感的人,易發生中度至嚴重蕁麻疹,這可能由於IgE抗特應性變應原所致。 (3)被動獲得性抗體:獻血者的抗體(如青黴素)透過輸血傳給受血者,當受血者接觸相應抗原時可發生過敏反應。 (4)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此種患者當注射免疫球蛋白時易發生過敏反應。2、症狀和體徵 (1)輕度:痛癢、區域性紅斑、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和關節痛。血液中嗜酸性細胞增多。 (2)重度:支氣管痙攣,發紺、呼吸困難、肺部有喘鳴、脈快、低血壓、胸骨下痛、胸部壓迫感、休克、喉頭水腫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發熱、寒戰、咳嗽、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症狀。二、發熱反應 在輸血期間或輸後1-2小時內體溫升高1攝氏度以上並有發熱症狀者。1、原因 (1)熱原:熱原是由細菌和不潔物產生的,如蛋白質、死細菌及細菌產物。 (2)免疫反應:多次輸血或妊娠後受血者產生白細胞抗體(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漿蛋白抗體),當再次輸入血細胞(也可是全血)時可產生抗原一抗體反應,啟用補體,進一步引起白細胞溶解,而釋放熱原。2、症狀和體徵 常表現為畏寒、寒戰、發熱、出汗,體溫可達38-41攝氏度。反應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一般在輸血開始後15-120分鐘內發生,當患者白細胞凝集素效價高時,可在開始輸血5分鐘就出現面潮紅、熱感,輸血後1小時出現高熱。某些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面板潮紅、心悸、心動過速和頭痛,反應持續30分鐘至數小時後完全消退。三、溶血性輸血反應 溶血性輸血反應是輸血後紅細胞受到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反應,有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和遲髮型溶血性輸血反應之分。1、原因 (1)免疫性溶血反應:一、ABO血型不合:抗體為IgM抗體,為天然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內溶血。二、Rh血型不合:抗體為IgG抗體,為免疫性不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統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發生的溶血有血管內或血管外溶血。四、獻血者間血型不合:見於大量輸血或短期內輸入多個獻血員的血。 (2)非免疫性溶血反應:此類反應較少見,包括低滲液體輸注;冰凍、過熱或機械操作作破壞紅細胞;某些藥物的混入;獻血或受血者紅細胞有缺損(如某些紅細胞缺陷性疾病)2、症狀和體徵 (1)這類反應多半在輸血過程初期,輸入數十亳升後發病,表現為寒戰、面潮紅、呼吸困難、低血壓、創面滲血,出現血紅蛋白尿,尿少,尿閉以至發展成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於反應後1-2周變得明顯)。 (2)患者可突發休克,可發生廣泛滲血及凝血障礙而一步引起DIC。 (3)遲發性溶血反應:主要屬於血管外溶血。常見於Rh血型不合,偶見於其他血型系。在經產婦或有輸血史者,輸血後數天或周發生原因不的發熱、貧血、黃疸,症狀輕微,網織紅細胞增多,球形紅細胞增多,結體球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腫大,血紅蛋白尿少見。四、細菌汙染的反應 在現代裝置和技術條件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血液不受細菌汙染,但實際上,由於各種原因,細菌汙染仍然或多或少地發生。1、原因 (1)血袋、採輸血器具消毒不嚴、破損。 (2)開放式採血和製備血液成分、輸血。 (3)獻血者面板消毒不嚴,採血部位有化膿病灶。 (4)血液儲存、管理不嚴。2、症狀和體徵 輕者以發熱為主。重者於輸少量血(10-20毫升後突然病情加重,極度不安,發生劇烈寒戰、高熱、大汗,噁心、嘔吐、呼吸困難、乾咳、發紺、面部潮紅,面板粘膜出血,腹痛、腹瀉,血壓下降、脈細弱等,嚴重者可發生休克、DIC和急腎衰而死亡。可發生血紅蛋白尿和肺部併發症。 一般情況下,高熱休克和面板充血是常見特徵。休克為溫暖型,面板潮紅而乾燥。體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壓下降和創而滲血,而無寒戰與發熱。五、迴圈系統負荷過重 大量輸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時,輸血可致心衰、肺水腫,嚴重者則可在數分鐘內死亡。這是由於輸血過多過快、超過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1、原因 (1)老年心功能較差、兒童血容量少,這都不能耐受大量輸血。 (2)原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慢性嚴重貧血者。 (3)大量快速輸血輸液,或輸注高濃度白蛋白(20-25%)而引起大量組織間隙水分進入血管內,引起心臟負擔過重。 (4)血漿膠體壓下降(如低蛋白血癥)或肺血管滲透性增加(如大面積肺炎)時輸入量雖不多,但只要血管內壓升高,即易引起肺水腫。2、症狀 早期的訊號是全身靜脈壓升高,伴肺血管內血量增加和肺少量減少。輸血中或輸血後1小時內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變弱、脈搏微弱、呼吸困難、胸緊、頭痛、頭脹,發紺、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直坐時頸靜脈怒張、肺部出現溼性羅音,可發生心房顫或心房撲動,嚴重可於數分鐘內死亡。臨床症狀加上收縮壓迅速增加6.7kPa以上時,可作此診斷。六、高血鉀 全血和紅細胞在儲存期間,隨著庫存時間的增長,其血漿中的鉀含量也逐漸增多,這是由於紅細胞中K+的外溢,大量輸血可引起鉀中毒,患者血漿中鉀濃度達到8毫摩爾/L時,可引起心電圖顯著改變,約為10毫摩爾/L時,可認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七、枸櫞酸鹽中毒 臨床輸血中的血液大多數是用ACD或CPD抗凝,當大量輸血或換血時,血漿中的枸櫞酸鹽鹽很容易達到中毒水平(約1g/L),這是由於過量的枸櫞酸鹽同血鈣結合成整合物,而引起低血鈣。八、氨血癥與酸鹼失衡 隨著血液貯存時間的增長,血中氨的濃度將逐漸增加,貯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濃度可約等於新鮮血中氨濃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應給大量貯存血。 臨床醫師在考慮輸血或輸成分血時,應權衡對患者的利弊,在患者具有明確適應證,並考慮到輸血的價值大於可能的危險性和採用必要的預防措施時,才能決定輸血;檢驗科和輸血科(或血庫)人員應做好實驗室檢查;護理人員應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做好觀察和護理工作,以減少或避免輸血治療的危險性。
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後,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症狀或體徵。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髮型和遲髮型,即輸血時或輸後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後幾天至幾十天發生的。 一、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 輸血後可發生輕重不一的過敏反應,輕者只出現單純的蕁麻疹;中型為過敏性反應;重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死亡。這些反應屬於血漿蛋白免疫性反應,即抗原抗體反應。1、原因: (1)IgA抗體:有些受血者缺乏IgA,當輸血或其他刺激後產生抗IgA抗體(可不一定有輸血或妊娠史),當輸入相應IgA時便發生IgA的抗原抗體反應。 (2)過敏體質:對普通變應原(如花粉、塵埃等)敏感的人,易發生中度至嚴重蕁麻疹,這可能由於IgE抗特應性變應原所致。 (3)被動獲得性抗體:獻血者的抗體(如青黴素)透過輸血傳給受血者,當受血者接觸相應抗原時可發生過敏反應。 (4)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此種患者當注射免疫球蛋白時易發生過敏反應。2、症狀和體徵 (1)輕度:痛癢、區域性紅斑、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和關節痛。血液中嗜酸性細胞增多。 (2)重度:支氣管痙攣,發紺、呼吸困難、肺部有喘鳴、脈快、低血壓、胸骨下痛、胸部壓迫感、休克、喉頭水腫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發熱、寒戰、咳嗽、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症狀。二、發熱反應 在輸血期間或輸後1-2小時內體溫升高1攝氏度以上並有發熱症狀者。1、原因 (1)熱原:熱原是由細菌和不潔物產生的,如蛋白質、死細菌及細菌產物。 (2)免疫反應:多次輸血或妊娠後受血者產生白細胞抗體(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漿蛋白抗體),當再次輸入血細胞(也可是全血)時可產生抗原一抗體反應,啟用補體,進一步引起白細胞溶解,而釋放熱原。2、症狀和體徵 常表現為畏寒、寒戰、發熱、出汗,體溫可達38-41攝氏度。反應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一般在輸血開始後15-120分鐘內發生,當患者白細胞凝集素效價高時,可在開始輸血5分鐘就出現面潮紅、熱感,輸血後1小時出現高熱。某些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面板潮紅、心悸、心動過速和頭痛,反應持續30分鐘至數小時後完全消退。三、溶血性輸血反應 溶血性輸血反應是輸血後紅細胞受到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反應,有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和遲髮型溶血性輸血反應之分。1、原因 (1)免疫性溶血反應:一、ABO血型不合:抗體為IgM抗體,為天然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內溶血。二、Rh血型不合:抗體為IgG抗體,為免疫性不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統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發生的溶血有血管內或血管外溶血。四、獻血者間血型不合:見於大量輸血或短期內輸入多個獻血員的血。 (2)非免疫性溶血反應:此類反應較少見,包括低滲液體輸注;冰凍、過熱或機械操作作破壞紅細胞;某些藥物的混入;獻血或受血者紅細胞有缺損(如某些紅細胞缺陷性疾病)2、症狀和體徵 (1)這類反應多半在輸血過程初期,輸入數十亳升後發病,表現為寒戰、面潮紅、呼吸困難、低血壓、創面滲血,出現血紅蛋白尿,尿少,尿閉以至發展成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於反應後1-2周變得明顯)。 (2)患者可突發休克,可發生廣泛滲血及凝血障礙而一步引起DIC。 (3)遲發性溶血反應:主要屬於血管外溶血。常見於Rh血型不合,偶見於其他血型系。在經產婦或有輸血史者,輸血後數天或周發生原因不的發熱、貧血、黃疸,症狀輕微,網織紅細胞增多,球形紅細胞增多,結體球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腫大,血紅蛋白尿少見。四、細菌汙染的反應 在現代裝置和技術條件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血液不受細菌汙染,但實際上,由於各種原因,細菌汙染仍然或多或少地發生。1、原因 (1)血袋、採輸血器具消毒不嚴、破損。 (2)開放式採血和製備血液成分、輸血。 (3)獻血者面板消毒不嚴,採血部位有化膿病灶。 (4)血液儲存、管理不嚴。2、症狀和體徵 輕者以發熱為主。重者於輸少量血(10-20毫升後突然病情加重,極度不安,發生劇烈寒戰、高熱、大汗,噁心、嘔吐、呼吸困難、乾咳、發紺、面部潮紅,面板粘膜出血,腹痛、腹瀉,血壓下降、脈細弱等,嚴重者可發生休克、DIC和急腎衰而死亡。可發生血紅蛋白尿和肺部併發症。 一般情況下,高熱休克和面板充血是常見特徵。休克為溫暖型,面板潮紅而乾燥。體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壓下降和創而滲血,而無寒戰與發熱。五、迴圈系統負荷過重 大量輸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時,輸血可致心衰、肺水腫,嚴重者則可在數分鐘內死亡。這是由於輸血過多過快、超過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1、原因 (1)老年心功能較差、兒童血容量少,這都不能耐受大量輸血。 (2)原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慢性嚴重貧血者。 (3)大量快速輸血輸液,或輸注高濃度白蛋白(20-25%)而引起大量組織間隙水分進入血管內,引起心臟負擔過重。 (4)血漿膠體壓下降(如低蛋白血癥)或肺血管滲透性增加(如大面積肺炎)時輸入量雖不多,但只要血管內壓升高,即易引起肺水腫。2、症狀 早期的訊號是全身靜脈壓升高,伴肺血管內血量增加和肺少量減少。輸血中或輸血後1小時內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變弱、脈搏微弱、呼吸困難、胸緊、頭痛、頭脹,發紺、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直坐時頸靜脈怒張、肺部出現溼性羅音,可發生心房顫或心房撲動,嚴重可於數分鐘內死亡。臨床症狀加上收縮壓迅速增加6.7kPa以上時,可作此診斷。六、高血鉀 全血和紅細胞在儲存期間,隨著庫存時間的增長,其血漿中的鉀含量也逐漸增多,這是由於紅細胞中K+的外溢,大量輸血可引起鉀中毒,患者血漿中鉀濃度達到8毫摩爾/L時,可引起心電圖顯著改變,約為10毫摩爾/L時,可認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七、枸櫞酸鹽中毒 臨床輸血中的血液大多數是用ACD或CPD抗凝,當大量輸血或換血時,血漿中的枸櫞酸鹽鹽很容易達到中毒水平(約1g/L),這是由於過量的枸櫞酸鹽同血鈣結合成整合物,而引起低血鈣。八、氨血癥與酸鹼失衡 隨著血液貯存時間的增長,血中氨的濃度將逐漸增加,貯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濃度可約等於新鮮血中氨濃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應給大量貯存血。 臨床醫師在考慮輸血或輸成分血時,應權衡對患者的利弊,在患者具有明確適應證,並考慮到輸血的價值大於可能的危險性和採用必要的預防措施時,才能決定輸血;檢驗科和輸血科(或血庫)人員應做好實驗室檢查;護理人員應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做好觀察和護理工作,以減少或避免輸血治療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