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長江39563631

    《常佩念珠患,總懷慈悲心》現在唸珠在華人中佩戴成風,由其是明星大腕戴出了傳播效應。其實,真正虔誠信佛,掐捻念珠誦經持咒唸佛,能生諸種功德,而在民間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也有許多百姓只是當成文玩,或是穿衣打扮的飾品。

    (一)念珠與信佛敬佛

    念珠又稱作佛珠,數珠等,是念佛時記錄的工具, 而唸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佛教徒為欲除去煩惱,安定心念,或稱頌西方阿彌陀佛,而用念珠誦唸佛號。念珠乃唸佛時計數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圓滿、佛心的表徵,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壞事外,也是美好的裝飾。

    念珠的梵文原語有四種, 譯成中文意思是:數珠,珠鬘,唸誦鬘,珠之貫線,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瓔珞鬘條纏身之風俗, 亦是後來演變成念珠的使用。不過佛教最初是沒有使用念珠,最早有記載約是二世紀, 而中國則在隋唐時代(公元六百年左右)開始有記載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時亦有刻上念珠。

    念珠不是佛教所創,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亦無念珠的記載,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經記載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經典,而律部經典卻不見有記載, 所以依律典的南傳佛教徒亦較少有持珠,但在密教中念珠卻是極受重視。

    傳入中國的經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木[木患]子經","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主要內容是講述持珠念三寶之功德,總括來說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掛珠時亦可增加威儀。佛教典籍木患子經有(大一七·七二六上):‘’佛告王曰:"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此外,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另有不同記載;亦有謂念珠之來源。

    (二)念珠顆數應多少

    念珠之顆數,諸經所載不一,略舉較常見之用法:(一)木患子經作一百零八顆。(二)陀羅尼集經卷二作數珠法相品舉出一百零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一顆等四種。(三)數珠功德經亦舉出四種,即一百零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顆等。(四)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以一千零八十顆為上品,一百零八顆為最勝,五十四顆為中品,二十七顆為下品。(五)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謂上品一百零八顆,中品五十四顆,下品二十七顆,最上品一千零八十顆。此外,另有三十六顆、十八顆。上記之中,以使用一百零八顆為最普遍。

    使用顆數之不同,所代表之意義亦有分別:(一)一百零八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百八煩惱。(二)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五十四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三)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四)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五)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六)十四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七)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八)三十六顆與十八顆之意義,一般認為與一百零八顆相同,然為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為三十六,或六分為十八,而非別有深義。然上記顆數與表徵意義之差別,僅系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賦予之配合,而非源自原典經文所舉示者。

    (三)念珠的材質

    有關念珠之材料,諸經所載,種類繁多:1、陀羅尼集經卷二列舉金、銀、赤銅、水晶、木患子、菩提子、蓮花子等七種。2、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舉出菩提子、金剛子、真珠、蓮花子、金銀諸寶,及以上諸材和合等六種。3、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持念品列舉香木、俞石、銅、鐵、水晶、真珠、蓮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諸寶、菩提子等十種。此外,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蘇悉地羯囉經卷中供養次第法品、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上除障分品等,則分別列舉十、十一、十二、十四等種類。到現在文玩收藏之風起雲誦時,許多新老材料,也都各有所好的加入念珠行列,念珠也從神聖的宗教信物,變成人們穿衣搭配的裝飾品。

  • 2 # 劉忙觀點

    關於念珠,現在人普遍認為有兩層含義:一認為它是佛教的聖物,有十四顆、二十七顆、五十四顆,還有108顆、180顆的,材質上更是多樣:瑪瑙、海黃、檀香、翡翠等,材質越高貴、顆數越多,人們認為越上層。二認為念珠是一種時尚的象徵,等同於手鍊,還被賦予安神定氣、旺財納福的功效。

    這兩種都是把佛珠賦予了一定含義,要麼是很強宗教色彩,要麼是商業目的,離佛珠的本源都很遠,對真正的佛法也不瞭解。

    佛珠最早起源於佛教淨土宗的道綽大師,道綽大師是山西太原人,是繼慧遠大師、曇鸞大師後淨土宗最有名的淨土高僧之一,他踐行了曇鸞大師持名唸佛的理念(就是口頌阿彌陀佛佛號),據說每天唸佛要達七萬遍。

    那念這麼多遍怎樣計數?一開始是用小豆、紅豆等計數,每念一句佛號就往鬥(盛放糧食的容器)裡放一顆小豆,一天下來,小豆就能達到幾十鬥。這樣計數其實很麻煩,為了方便唸佛,道綽就發明了念珠,並把它送給四眾,教他們稱念佛號。由於他熱忱弘化,當時晉陽、太原、文水三縣七歲以上的男女都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所以念珠最早就是計數用的,後來很多人給念珠賦予了諸多含義,最常見的是:每串念珠由一個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繩三部分組成。主珠代表著佛,穿繩代表著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著僧,佛、法、僧三寶都可以包含在一串念珠之中。這其實是方便說法,至於108顆佛珠代表108種煩惱,也無可厚非,都是方便法門,那佛還說有八萬四千煩惱,咋不造八萬四千顆佛珠呢?

    還有的人,覺得唸佛次數越多越好,其實道理不是這樣,印光大師就告訴過我們,念珠唸佛容易讓心境難以安定,還會生病。所以唸佛的念是念頭和心境的意思,把身心收攏回來,念頭只在阿彌陀佛這個佛號上叫唸佛。就像《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教給我們的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馬今夏將C羅出售,但並沒有引進新巨星,如何看待昔日揮金如土的皇馬今夏的引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