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蜂部落
-
2 # 新農村百事通
蜜蜂養殖,為什麼一些有經驗的養蜂人不願意將經驗傳授給新手?百事通作為一個業餘養蜂愛好者,對養蜂也摸索了那麼一點經驗,就毛遂自薦來說一下自己對於有養蜂經驗的人,為什麼不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別人。
首先來說第一個原因,主要是蜂蜜銷售情況帶來的影響,由於受到假蜂蜜、劣質蜂蜜低價傾銷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很多消費者對蜂蜜質量存在很多誤解,所以在銷售方面情況其實並不樂觀,絕大部分需要在熟人之間流轉銷售,而對外幾乎沒有市場。所以,現在很多老蜂農,養殖蜜蜂都是朝不保夕,生活艱難的狀態,所以都不太願意教更多人走這條沒有發展的路。
另外農村有句俗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其實不是沒有道理,想學習養蜂的都是本地老熟人,都在同一個朋友圈,收一個徒弟就相當於培養一個競爭對手,本來市場就窄,多一個競爭對手,就會被分走一部分客流,這純粹是自討苦吃,所以誰還願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摸索出來的經驗,拱手讓給一個未來的敵人?
接下來說第二個原因,用一句農村俗話來開頭,這句話就是“窮養兔、富養蜂”,相信以前老農村人都能記得,從字面意思理解,很多人可能會理解為:“窮人適合養兔子,而有錢人適合養蜜蜂”,這個解釋其實也沒錯,但只是這句話的表面意思而已,真實意思並沒有幾個人搞懂,今天既然說蜜蜂,就只說什麼是富養蜂。哪富養蜂和不願意傳授經驗有什麼衝突呢?
這就需要明白這句話的第二層意思,其實這句話指的真正意思是蜜蜂需要富養,也就是說要養好蜜蜂想多產蜜,就需要大量飼餵以糖換蜜,不大量飼餵發展不起來蜂群,怎麼可能有大產出。這樣就牽扯出一個問題,就是蜜蜂必須飼餵白糖,這是養蜂人都不願意提及的一個問題,誰也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蜜蜂餵過白糖,喂白糖就代表蜂蜜質量問題,所以有經驗的養蜂人怎麼可能願意對人說這個秘密,萬一教出一個叛徒,豈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摔自己飯碗嗎?
雖然這樣說可能對大部分養蜂人有失公允,因為為了挽回天然蜂蜜名聲,現在的養蜂人,很多都已經開始堅持原則,寧願少產蜜也不願意喂白糖,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不過想要挽回天然蜂蜜名聲談何容易。
-
3 # 純正農家蜂蜜
作為這個問題,我用我一生中六十餘年的養蜂過程來回答。作為養蜂上面的技術問題,可以說是養蜂界永遠也學習不完的東西,它是沒有頂峰的,是永遠探討不盡的新技術。它不象有的技術是比較有規律的,可以用一種模式去代替技術進行傳授。可是做為養蜂界的一種技術是看不見摸不著根著是在不同的氣候,不同的蜜源條件下,在管理上的技術是不停的起著變化的。雖然它也有管理規律,可是在真正的實踐應用過程中,它的技術使用伸縮性實在是太大了。
我舉個例子,就象春繁開繁的這種方法。可以說現在養蜂人開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單脾開繁方法,有兩脾開繁方法,有多脾開繁方法。有采取保溫開繁方法,有用冷開繁方法。因為當中的管理方法不同,到了春季蜜源流蜜的時候,所有不同的養蜂人的蜂群都可以繁殖起來,投入到春季蜜源的採集過程中。可是各自都認為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是正確的,也是成熟最好的管理方法。可是這裡面確實是有最先進的春繁方法和技術,他們的春季產蜜量會高的多。可是作為養蜂界是誰也不配服誰的春繁管理方法,都認為自己就是師傅,別人就應該向他去學習,也根本聽不盡別人那些更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其實自己在那些真正養蜂技術先進過硬的養蜂人跟前,確實是學生,你說他會聽這些技術比較高的養蜂人的管理方法嗎?
作為現在的新養蜂人,就是剛剛進入到養蜂行業時間不長的養蜂新人,才略懂養蜂技術知識的人,往往都會認為自己就是養蜂界成熟的人,自己就是養蜂師傅,作為真正有養蜂經驗的老人,你怎麼去象這些人傳授養蜂技術,他會聽嗎?就拿開始我舉的春繁的例子那樣。就象現在有的媒體平臺上報導的養蜂文章,其實技術含量是極有限的,完全就是再玩文字遊戲,可是都是誇誇其談,自稱自己是養蜂專家,養蜂老師傅,等等自己稱自己的名譽。這才是現在養蜂界的實際情況。
作為養蜂界裡面的技術奧秘,它並不是死技術,而是千變萬化,隨著不同的外界因素變化,而採取的不同管理方法和技術。養蜂界裡面的奧秘是永遠也探討不盡的先進技術。就象我養蜂六十餘年,我也曾經在八十年代在河南養蜂協會工作過,參預過河南的養蜂業的發展。在養蜂技術上略懂一點,可是現在有很多養蜂上的核心技術照樣還是搞不懂。並且認為自己是剛剛進入到養蜂界的新養蜂人。並且有的養蜂新手養蜂時間不長,但是他也有一定的先進管理方法,值得老的養蜂人去學習。我認、為養蜂界裡面是不分師傅和新養蜂新手的。只有新老養蜂人協起手來共同去探討養蜂裡面的技術奧秘,才是真正新老養蜂人養好蜂的關鍵技術。
最後我談一點一切媒體上報導的養蜂技術和文章,包括養蜂雜態書刊上面的文章。這些文章再好,做為新養蜂人千萬不可去死搬。那些文章技術本地性強的很,都是自己當地一切蜜源條件優越下的文章,並不適應中國各個地方通用。作為養蜂新手要想養好蜂,只有虛心向當地有多年養蜂的人學習,他們才是自己養好蜂的老師。只有在一塊共同探討學習,才是養好蜂的基礎,就是自己的養蜂技術超過了老的養蜂人,也要謙虛和老養蜂人共同探討不同氣候,不同蜜蜂條件下的不同管理方法,才是自己一生中能夠養好蜂的根本技術。我在舉個例子,作為這個問題回答的結束語。比如今年的荊條是豐收年流蜜了,你有成熟的管理方法,要是明年不流蜜是個災年,你還用今年豐收年的管理方法能行嗎?
回覆列表
對於那些七八十歲的養蜂人來說,似乎他們更加樂於將技術傳授給新的養蜂人,似乎無所不談,無所不教,但是最後我們發現了他們所謂的養蜂技術,實際上還是最原始的技術,就連最基本的巢蟲都不知道,最後蜂群覆滅的原因是什麼都不知道。
到了意蜂養殖戶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意蜂養殖戶似乎不太好相處,一談到養蜂技術就是愛理不理,唯恐我們在他的那裡學到了技術一樣。不過,這個也是有例外的,也不是所有的養蜂人都那麼難相處。
其實對於一個有經驗的養蜂人來說,在你向他請教的時候,你三兩句話他就已經看出你有多少養蜂經驗了,如果你的養蜂經驗太少,人家根本就不想理你,不是不想傳授經驗給你,而是理你人家就得付出大量時間,這個時間對於一個養蜂人來說就是金錢,而給你的都是免費的,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個有經驗的養蜂人,你願意去這麼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