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數千年不同朝代的演變與發展,號稱"禮儀之邦",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禮制作為基本的社會制度始終貫穿在所有朝代中。
禮制,"禮"字從字面意思來看是指"禮儀",而"制"則是指"制度",顧名思義,"禮制"也就是用來規定人們禮儀的制度。中國的禮制,是統治者用來鞏固自己權利的一種手段,他們透過規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禮法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以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縱觀歷史的長河,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是文明發展程度較高的朝代,沒有一個是不重視禮儀制度建設的。
在中國的朝代中,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極為特殊的。宋朝於公元960年建朝,1279年滅亡,中間歷經了三百多年,使王朝動盪的也多是來自於外部的戰亂,是唯一一個沒有因為王朝內部權力鬥爭而滅亡的朝代。彼時的宋朝,不僅在經濟技術上得到了發展,就連當時宋朝的服飾文化對後世的服飾審美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也一直影響著人們對於服裝的審美。今天我們就從宋朝禮制的發展中,來看其帶給宋朝服飾文化的影響。
宋朝服飾文化產生的背景
宋太祖趙匡胤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奪取了政權,從此開啟了宋王朝的歷史。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上演,宋朝的統治者制定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不同於其他朝代的統治者,認為武力才可以保護自己政權的思想,宋朝的統治者反而以重用文臣擔任要職而輕用武將的方式來保障社會安定,鞏固王權。一時間,文官的地位在宋朝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也從側面促成了宋人崇拜文人雅士的社會風氣,普通百姓紛紛開始效仿文人的服飾穿戴。文臣多以雅識之士著稱,在服飾的色彩選擇上也多是顏色單一,色調暗淡的,服飾風格也是很注重質樸淡雅的。
程朱理學作為官方正統文化——儒家文化的分支,在宋朝時也發展到了巔峰。"程朱理學"的興起,更是從綱常倫理和思想道德上直接去規範了人們的生活,更直接的是造成了人們的思想禁錮。服飾文化作為人們生活的側面反映,也直接受到了影響。宋人的審美也因此發生了改變,變得越來越保守。當時的宋人,不論男女,在選擇服飾時,都是偏保守的風格。
禮制在宋朝得到重視與發展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服飾等級制度。宋朝的統治者對這種禮儀制度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覺得在不同的場合就應當穿著與之相適應的服裝,上到君王,下到普通百姓,不同的身份也應當有相對應的服裝來加以區別。這種嚴格的服飾制度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著人們的審美。
宋朝服飾的主要特點
唐朝服飾中色彩鮮豔,大膽開放的風格隨著唐朝的滅亡也逐漸消失了,但宋朝服飾在其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並沒有完全拋開唐朝服飾的特點,更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留下自己所需要的,摒棄不符合宋朝民風特點的。這一點,從宋朝男性的服飾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在造型上確實是延續了唐朝時期男子的服飾特點,都是圓形的領子加上寬大的袖子,並在腰間綁一個束革帶來加以固定。
宋朝女性在服飾上表現出來的更多是保守的特點。從外在造型上來看,無論是款式還是色彩方面也都是比較單一的。雖說色彩單一,但女性服飾在選擇配色時,也是多以綠、藍以及一些常見的淺色系為主,整體看起來還是非常素淨雅緻的。正是因為服飾本身的色調偏暗了,才更加顯得出宋朝女性特有的溫婉之資。與唐朝服裝相比,宋朝服裝更加註重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給人的感覺是又恢復了中國的風格,簡單質樸,自然純淨。
宋朝女性常穿的服飾主要有褙子和大袖。
褙子一般是對襟的,就是左右兩邊是對稱的,通常衣袖比較窄,在衣襟的下襬會鑲嵌一些用來鑲邊的飾品。衣襟的部分經常是敞開的,兩邊不用紐扣或衣帶系起來。大袖,也是對襟的,類似現在的外套,不同的是兩條袖子比較寬大,衣服很長,衣襟處也有一些花邊鑲嵌,不過與褙子不同的是,大袖只能是地位稍微高一點的人穿的,比如皇上的嬪妃,普通婦女地位太低,只能以褙子來代替大袖。
宋朝女性的服裝大體上分為上下兩部分,上衣通常是褙子、襖、襦、衫等,下衣一般是裙子或者褲子。
從整體上來看,宋朝的服飾一共有三種:第一種是從皇后及後宮妃嬪到各級官員妻子、母親所穿的衣服稱之為"公服";第二種是普通平民百姓所穿的吉凶服稱之為"禮服";第三種就是所有人在私下裡日常所穿的衣服稱之為"常服"。
公服這種服式主要是體現在宋朝男性的服飾上,因為服飾等級制度的原因,透過用色來區別等級,在前朝官員的品階上體現的格外明顯。例如:九品官以上的衣服就是青色;七品官以上的衣服是綠色;五品官以上是紅色;而三品官以上的衣服則是紫色,所以大家在看宋朝古裝劇的時候,經常就會發現前朝大臣的衣服顏色都是不一樣的。
常服就是在屋子裡穿的衣服。從形式上來看,宋朝官員與普通平民百姓的常服形式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只是在衣服的顏色上有著嚴格的規定。皇帝的衣服顏色必須是明黃色的,因為這代表了皇權,是天子身份的象徵,而普通百姓的衣服一般只可用黑白兩種顏色。
平民服就是普通百姓日常穿的衣服,通常有短褐、衫、裳等。短褐多是一些貧苦的人穿的,所以首先在用料的選擇上用的就是普通的布,造型上是很短很粗的。衫是宋朝男性穿的,基本上都是外穿。裳延續了之前衣服的造型,採用的是上衣下裳的形式,一般是用來做是冕服、朝服或私服的式樣的。所以,現在經常能夠聽到人們把衣服又叫做"衣裳"。
宋朝服飾文化給後世帶來的影響
宋朝的服飾從整體上來看,既不像唐代的那般奢華豔麗,但又確實開始改變著人們的審美,引導著人們從奢華的審美觀念逐漸向清新淡雅質樸的觀念過渡。宋朝的服飾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中,慢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服飾體制,不斷髮展簡約務實的服飾風格以及審美特點。宋朝雖然在軍事上實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但是它的經濟文化發展又確實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期,尤其是在服飾方面,能夠結合自己的實情,將"務實"新增到服裝審美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且使服飾更具有了實用性,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與行動。
這一點從現在人們喜愛的漢服形式中就能看到。
隨著更多的人對民族文化的瞭解與喜愛,漢服作為漢民族的傳統服裝也漸漸走入到人們的視野中,最為常見的漢服形制就是唐朝的襦裙,魏晉的交領,明制漢服,其次就是宋朝漢服,通常以抹胸、下褲、褙子的形式出現,給人的感覺就是簡約質樸。在不失去美的同時,又能夠很實用,這一特點也是宋朝服飾文化給現代人帶來的改變,直到現在也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衣服時拋棄了繁瑣的圖案裝飾,而去選擇大方簡潔質樸的服裝。
華夏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數千年不同朝代的演變與發展,號稱"禮儀之邦",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禮制作為基本的社會制度始終貫穿在所有朝代中。
禮制,"禮"字從字面意思來看是指"禮儀",而"制"則是指"制度",顧名思義,"禮制"也就是用來規定人們禮儀的制度。中國的禮制,是統治者用來鞏固自己權利的一種手段,他們透過規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禮法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以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縱觀歷史的長河,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是文明發展程度較高的朝代,沒有一個是不重視禮儀制度建設的。
在中國的朝代中,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極為特殊的。宋朝於公元960年建朝,1279年滅亡,中間歷經了三百多年,使王朝動盪的也多是來自於外部的戰亂,是唯一一個沒有因為王朝內部權力鬥爭而滅亡的朝代。彼時的宋朝,不僅在經濟技術上得到了發展,就連當時宋朝的服飾文化對後世的服飾審美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也一直影響著人們對於服裝的審美。今天我們就從宋朝禮制的發展中,來看其帶給宋朝服飾文化的影響。
宋朝服飾文化產生的背景
宋太祖趙匡胤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奪取了政權,從此開啟了宋王朝的歷史。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上演,宋朝的統治者制定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不同於其他朝代的統治者,認為武力才可以保護自己政權的思想,宋朝的統治者反而以重用文臣擔任要職而輕用武將的方式來保障社會安定,鞏固王權。一時間,文官的地位在宋朝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也從側面促成了宋人崇拜文人雅士的社會風氣,普通百姓紛紛開始效仿文人的服飾穿戴。文臣多以雅識之士著稱,在服飾的色彩選擇上也多是顏色單一,色調暗淡的,服飾風格也是很注重質樸淡雅的。
程朱理學作為官方正統文化——儒家文化的分支,在宋朝時也發展到了巔峰。"程朱理學"的興起,更是從綱常倫理和思想道德上直接去規範了人們的生活,更直接的是造成了人們的思想禁錮。服飾文化作為人們生活的側面反映,也直接受到了影響。宋人的審美也因此發生了改變,變得越來越保守。當時的宋人,不論男女,在選擇服飾時,都是偏保守的風格。
禮制在宋朝得到重視與發展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服飾等級制度。宋朝的統治者對這種禮儀制度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覺得在不同的場合就應當穿著與之相適應的服裝,上到君王,下到普通百姓,不同的身份也應當有相對應的服裝來加以區別。這種嚴格的服飾制度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著人們的審美。
宋朝服飾的主要特點
唐朝服飾中色彩鮮豔,大膽開放的風格隨著唐朝的滅亡也逐漸消失了,但宋朝服飾在其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並沒有完全拋開唐朝服飾的特點,更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留下自己所需要的,摒棄不符合宋朝民風特點的。這一點,從宋朝男性的服飾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在造型上確實是延續了唐朝時期男子的服飾特點,都是圓形的領子加上寬大的袖子,並在腰間綁一個束革帶來加以固定。
宋朝女性在服飾上表現出來的更多是保守的特點。從外在造型上來看,無論是款式還是色彩方面也都是比較單一的。雖說色彩單一,但女性服飾在選擇配色時,也是多以綠、藍以及一些常見的淺色系為主,整體看起來還是非常素淨雅緻的。正是因為服飾本身的色調偏暗了,才更加顯得出宋朝女性特有的溫婉之資。與唐朝服裝相比,宋朝服裝更加註重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給人的感覺是又恢復了中國的風格,簡單質樸,自然純淨。
宋朝女性常穿的服飾主要有褙子和大袖。
褙子一般是對襟的,就是左右兩邊是對稱的,通常衣袖比較窄,在衣襟的下襬會鑲嵌一些用來鑲邊的飾品。衣襟的部分經常是敞開的,兩邊不用紐扣或衣帶系起來。大袖,也是對襟的,類似現在的外套,不同的是兩條袖子比較寬大,衣服很長,衣襟處也有一些花邊鑲嵌,不過與褙子不同的是,大袖只能是地位稍微高一點的人穿的,比如皇上的嬪妃,普通婦女地位太低,只能以褙子來代替大袖。
宋朝女性的服裝大體上分為上下兩部分,上衣通常是褙子、襖、襦、衫等,下衣一般是裙子或者褲子。
從整體上來看,宋朝的服飾一共有三種:第一種是從皇后及後宮妃嬪到各級官員妻子、母親所穿的衣服稱之為"公服";第二種是普通平民百姓所穿的吉凶服稱之為"禮服";第三種就是所有人在私下裡日常所穿的衣服稱之為"常服"。
公服這種服式主要是體現在宋朝男性的服飾上,因為服飾等級制度的原因,透過用色來區別等級,在前朝官員的品階上體現的格外明顯。例如:九品官以上的衣服就是青色;七品官以上的衣服是綠色;五品官以上是紅色;而三品官以上的衣服則是紫色,所以大家在看宋朝古裝劇的時候,經常就會發現前朝大臣的衣服顏色都是不一樣的。
常服就是在屋子裡穿的衣服。從形式上來看,宋朝官員與普通平民百姓的常服形式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只是在衣服的顏色上有著嚴格的規定。皇帝的衣服顏色必須是明黃色的,因為這代表了皇權,是天子身份的象徵,而普通百姓的衣服一般只可用黑白兩種顏色。
平民服就是普通百姓日常穿的衣服,通常有短褐、衫、裳等。短褐多是一些貧苦的人穿的,所以首先在用料的選擇上用的就是普通的布,造型上是很短很粗的。衫是宋朝男性穿的,基本上都是外穿。裳延續了之前衣服的造型,採用的是上衣下裳的形式,一般是用來做是冕服、朝服或私服的式樣的。所以,現在經常能夠聽到人們把衣服又叫做"衣裳"。
宋朝服飾文化給後世帶來的影響
宋朝的服飾從整體上來看,既不像唐代的那般奢華豔麗,但又確實開始改變著人們的審美,引導著人們從奢華的審美觀念逐漸向清新淡雅質樸的觀念過渡。宋朝的服飾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中,慢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服飾體制,不斷髮展簡約務實的服飾風格以及審美特點。宋朝雖然在軍事上實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但是它的經濟文化發展又確實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期,尤其是在服飾方面,能夠結合自己的實情,將"務實"新增到服裝審美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且使服飾更具有了實用性,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與行動。
這一點從現在人們喜愛的漢服形式中就能看到。
隨著更多的人對民族文化的瞭解與喜愛,漢服作為漢民族的傳統服裝也漸漸走入到人們的視野中,最為常見的漢服形制就是唐朝的襦裙,魏晉的交領,明制漢服,其次就是宋朝漢服,通常以抹胸、下褲、褙子的形式出現,給人的感覺就是簡約質樸。在不失去美的同時,又能夠很實用,這一特點也是宋朝服飾文化給現代人帶來的改變,直到現在也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衣服時拋棄了繁瑣的圖案裝飾,而去選擇大方簡潔質樸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