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新的競爭格局中,唱衰英特爾已經成為一種較為主流的觀點,但我們認為憑藉著一系列根本優勢,英特爾公司最終仍有機會脫穎而出。
更為強大的產品組合與生態系統
首先,來看這些公司的發展重點各自在哪裡。AMD公司的重點業務涵蓋PC、遊戲以及資料中心;英偉達專注於PC、遊戲、資料中心以及無人駕駛汽車;而英特爾的業務多樣化程度最高,涉及五大主要領域,包括計算、儲存、無人駕駛汽車、網路/運營商以及物聯網。
不僅如此,英特爾公司還大幅擴充套件了其計算定義,並引入多個新興領域,例如將機器學習整合至其伺服器計算晶片當中。同時,他還計劃在2020年推出自己獨立的消費級顯示卡,並在今年之內釋出離散Nervana機器學習加速器(儘管較為保守的觀點認為相關產品可能要到明年才會面世)。目前,後一項業務所指向的市場仍由英偉達佔據主導地位(其擁有近99%的市場份額),但隨著英特爾在這方面取得進展,AMD與英偉達的“霸主”地位也將被動搖。
根據目前的產品組合與近期發展路線圖來看,Nervana很快就能夠在每瓦的訓練與推理效能層面超越英偉達。與此同時,英偉達與AMD的產品組合也相對狹窄。即使客戶更傾向於選擇AMD的伺服器晶片或者英偉達的獨立GPU,英特爾仍然擁有巨大的機會視窗透過儲存或網路產品進軍混合業務市場。此外,英特爾公司還一直努力為每個市場空間提供對應的平臺性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即使某些個別商品缺少強大的效力,其仍有可能獲利。
更穩健的戰略定位
從過去的成績來看,雖然AMD在伺服器晶片領域具有一定優勢,但奇怪的是,長期以來AMD在這一領域只掌握3%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即便AMD在PC市場上獲得了一定增長,但這部分市場的利潤卻只有伺服器業務的一半。
英偉達方面在其強勢領域其實也遇到了類似的瓶頸,特別是未能爭取到特斯拉這家大型無人駕駛客戶給他帶來了不小“打擊”。目前,英偉達公司的主要戰略在於努力參與ADAS(自適應駕駛員輔助系統)領域,但這方面英特爾的Mobileye也可以與之抗衡。除此之外,同樣想在這方面分一杯羹的還有高通公司,其在大部分市場空間內開始擠壓英偉達,並導致英偉達方面幾乎已經無處可去。目前英偉達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大部分推理負載仍然是在英特爾至強CPU而非英偉達GPU晶片上完成。與此同時,隨著至強Scalable晶片的推出,英特爾還以亞馬遜雲計算業務為基點,不斷鞏固自己的優勢。
不久前,英特爾公司最近退出了5G調變解調器業務,並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資料中心業務身上,這應該會讓英偉達與AMD進一步遭受市場份額損失。另外,即使英特爾只從英偉達與AMD手中奪取到5%的獨立GPU與機器學習加速器業務空間,這對於後二者而言仍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更大的可用市場規模
如上所述,英特爾公司更為多樣化的產品組合意味著其擁有著更大的可用市場規模。在其分析師日會議上,英特爾估計這部分市場總價值將超過3300億美元,其規模比AMD目前總潛在業務空間的740億美元多出4倍有餘。英偉達公司雖然沒有在其投資者報告當中明確提出總可用市場規模,但在資料中心總體與2025年資料中心業務前瞻性市場規模報告當中,給出的數字分別為500億美元與300億美元。這與英特爾公司的發展空間相去甚遠。對於英特爾這位剛剛從5G調變解調器領域(這部分潛在市場空間僅為100億美元)抽身出來,打算全力鞏固晶片業務的巨頭而言,這3300億美元的可用市場規模才是真正的大頭。
圖形並非弱點
這裡提一個也許大家早已熟知的事實,憑藉著在整合顯示卡方面的領先地位,英特爾公司實際上是PC圖形領域目前市場份額最高的領導者。英特爾公司以往一直將獨立PC遊戲顯示卡業務拱手讓給AMD與英偉達,但其目前已經有計劃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計劃於2020年釋出的英特爾Xe系列將涵蓋從整合顯示卡到獨立顯示卡乃至離散資料中心卡的各個領域。如果英特爾公司能夠在這一激烈的競爭領域提供足夠強大的效能,那麼其很有可能會嚴重削弱英偉達與AMD目前掌握的市場份額。如果英特爾能夠在第一年中奪取到市場份額中的5%,這對於另外兩個玩家,將是個巨大的打擊。
製程奈米數——其實並不重要
人們對於處理器的製程水平往往非常痴迷——7奈米、10奈米、14奈米,這似乎就代表著一切。然而,這些指標其實沒那麼重要。包括筆者在內的所有晶片分析師都認為臺積電的10奈米晶片與英特爾的14奈米晶片處於同一水平線。與臺積電的10奈米產品相比,英特爾14奈米甚至以上的晶片在快取單元大小與密度方面都表現出優勢。專家們甚至認為,臺積電的7奈米晶片也只能與英特爾的10奈米晶片在快取單元與密度方面打個平手。
據悉,英特爾將在2019年第三季度推出10奈米膝上型電腦晶片,而AMD則計劃在2020年第一季度批次生產7奈米膝上型電腦晶片。如果與預期一致,即臺積電的7奈米晶片與英特爾10奈米晶片基本處於同一水平,那麼所謂的製程升級並不會帶來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發展歷史上的至暗時刻
我們認為英特爾公司未來將擁有極為強勢的市場地位。考慮到英特爾公司過去一到兩年之內的表現及其當前面臨的挑戰,這一點無疑非常重要。當然,最近圍繞英特爾出現的消極情緒確實不是毫無根據的,畢竟這兩年當中我們已經被大量壞訊息所包圍,從計劃外的CEO變更,到晶片供應量短缺,再到Spectre/Meltdown漏洞以及10奈米晶片的延後推出。然而,一直以來,英偉達與AMD公司在這些問題上都有著長期且穩定的糟糕表現,而一旦狀態稍有起色市場就把它們捧得非常高。這一點在資料中心領域體現得尤為突出。
如今,隨著10奈米晶片延後期的結束以及資料中心產品路線圖的釋出,英特爾公司已經決意進軍此前從未參與過的市場領域,並且有望迎來光明的發展前景。展望未來,英特爾公司將擁有規模更大、多樣性更強的產品組合以及更可觀的可用市場空間。再加上長期以來其主導計算市場的豐富經驗以及數額可觀的營銷預算,意味著他完全有望在其關注的方向上建立強大的市場地位。另外,在不久的將來,英特爾關注的這些原本由AMD以及英偉達所把控(甚至完全佔據)的市場,也有可能都將一步步淪陷。
雖然在新的競爭格局中,唱衰英特爾已經成為一種較為主流的觀點,但我們認為憑藉著一系列根本優勢,英特爾公司最終仍有機會脫穎而出。
更為強大的產品組合與生態系統
首先,來看這些公司的發展重點各自在哪裡。AMD公司的重點業務涵蓋PC、遊戲以及資料中心;英偉達專注於PC、遊戲、資料中心以及無人駕駛汽車;而英特爾的業務多樣化程度最高,涉及五大主要領域,包括計算、儲存、無人駕駛汽車、網路/運營商以及物聯網。
不僅如此,英特爾公司還大幅擴充套件了其計算定義,並引入多個新興領域,例如將機器學習整合至其伺服器計算晶片當中。同時,他還計劃在2020年推出自己獨立的消費級顯示卡,並在今年之內釋出離散Nervana機器學習加速器(儘管較為保守的觀點認為相關產品可能要到明年才會面世)。目前,後一項業務所指向的市場仍由英偉達佔據主導地位(其擁有近99%的市場份額),但隨著英特爾在這方面取得進展,AMD與英偉達的“霸主”地位也將被動搖。
根據目前的產品組合與近期發展路線圖來看,Nervana很快就能夠在每瓦的訓練與推理效能層面超越英偉達。與此同時,英偉達與AMD的產品組合也相對狹窄。即使客戶更傾向於選擇AMD的伺服器晶片或者英偉達的獨立GPU,英特爾仍然擁有巨大的機會視窗透過儲存或網路產品進軍混合業務市場。此外,英特爾公司還一直努力為每個市場空間提供對應的平臺性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即使某些個別商品缺少強大的效力,其仍有可能獲利。
更穩健的戰略定位
從過去的成績來看,雖然AMD在伺服器晶片領域具有一定優勢,但奇怪的是,長期以來AMD在這一領域只掌握3%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即便AMD在PC市場上獲得了一定增長,但這部分市場的利潤卻只有伺服器業務的一半。
英偉達方面在其強勢領域其實也遇到了類似的瓶頸,特別是未能爭取到特斯拉這家大型無人駕駛客戶給他帶來了不小“打擊”。目前,英偉達公司的主要戰略在於努力參與ADAS(自適應駕駛員輔助系統)領域,但這方面英特爾的Mobileye也可以與之抗衡。除此之外,同樣想在這方面分一杯羹的還有高通公司,其在大部分市場空間內開始擠壓英偉達,並導致英偉達方面幾乎已經無處可去。目前英偉達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大部分推理負載仍然是在英特爾至強CPU而非英偉達GPU晶片上完成。與此同時,隨著至強Scalable晶片的推出,英特爾還以亞馬遜雲計算業務為基點,不斷鞏固自己的優勢。
不久前,英特爾公司最近退出了5G調變解調器業務,並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資料中心業務身上,這應該會讓英偉達與AMD進一步遭受市場份額損失。另外,即使英特爾只從英偉達與AMD手中奪取到5%的獨立GPU與機器學習加速器業務空間,這對於後二者而言仍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更大的可用市場規模
如上所述,英特爾公司更為多樣化的產品組合意味著其擁有著更大的可用市場規模。在其分析師日會議上,英特爾估計這部分市場總價值將超過3300億美元,其規模比AMD目前總潛在業務空間的740億美元多出4倍有餘。英偉達公司雖然沒有在其投資者報告當中明確提出總可用市場規模,但在資料中心總體與2025年資料中心業務前瞻性市場規模報告當中,給出的數字分別為500億美元與300億美元。這與英特爾公司的發展空間相去甚遠。對於英特爾這位剛剛從5G調變解調器領域(這部分潛在市場空間僅為100億美元)抽身出來,打算全力鞏固晶片業務的巨頭而言,這3300億美元的可用市場規模才是真正的大頭。
圖形並非弱點
這裡提一個也許大家早已熟知的事實,憑藉著在整合顯示卡方面的領先地位,英特爾公司實際上是PC圖形領域目前市場份額最高的領導者。英特爾公司以往一直將獨立PC遊戲顯示卡業務拱手讓給AMD與英偉達,但其目前已經有計劃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計劃於2020年釋出的英特爾Xe系列將涵蓋從整合顯示卡到獨立顯示卡乃至離散資料中心卡的各個領域。如果英特爾公司能夠在這一激烈的競爭領域提供足夠強大的效能,那麼其很有可能會嚴重削弱英偉達與AMD目前掌握的市場份額。如果英特爾能夠在第一年中奪取到市場份額中的5%,這對於另外兩個玩家,將是個巨大的打擊。
製程奈米數——其實並不重要
人們對於處理器的製程水平往往非常痴迷——7奈米、10奈米、14奈米,這似乎就代表著一切。然而,這些指標其實沒那麼重要。包括筆者在內的所有晶片分析師都認為臺積電的10奈米晶片與英特爾的14奈米晶片處於同一水平線。與臺積電的10奈米產品相比,英特爾14奈米甚至以上的晶片在快取單元大小與密度方面都表現出優勢。專家們甚至認為,臺積電的7奈米晶片也只能與英特爾的10奈米晶片在快取單元與密度方面打個平手。
據悉,英特爾將在2019年第三季度推出10奈米膝上型電腦晶片,而AMD則計劃在2020年第一季度批次生產7奈米膝上型電腦晶片。如果與預期一致,即臺積電的7奈米晶片與英特爾10奈米晶片基本處於同一水平,那麼所謂的製程升級並不會帶來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發展歷史上的至暗時刻
我們認為英特爾公司未來將擁有極為強勢的市場地位。考慮到英特爾公司過去一到兩年之內的表現及其當前面臨的挑戰,這一點無疑非常重要。當然,最近圍繞英特爾出現的消極情緒確實不是毫無根據的,畢竟這兩年當中我們已經被大量壞訊息所包圍,從計劃外的CEO變更,到晶片供應量短缺,再到Spectre/Meltdown漏洞以及10奈米晶片的延後推出。然而,一直以來,英偉達與AMD公司在這些問題上都有著長期且穩定的糟糕表現,而一旦狀態稍有起色市場就把它們捧得非常高。這一點在資料中心領域體現得尤為突出。
如今,隨著10奈米晶片延後期的結束以及資料中心產品路線圖的釋出,英特爾公司已經決意進軍此前從未參與過的市場領域,並且有望迎來光明的發展前景。展望未來,英特爾公司將擁有規模更大、多樣性更強的產品組合以及更可觀的可用市場空間。再加上長期以來其主導計算市場的豐富經驗以及數額可觀的營銷預算,意味著他完全有望在其關注的方向上建立強大的市場地位。另外,在不久的將來,英特爾關注的這些原本由AMD以及英偉達所把控(甚至完全佔據)的市場,也有可能都將一步步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