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堯舜禹禪讓制應該是真的,但和曹丕逼官漢獻帝完全兩碼事,前者是自願的,後者可是強迫的。

    堯舜禹在中國歷史上只是神話故事,但如果真有的話,那個時代處上古原始部落時代,物資極度潰乏,要啥沒啥,由於根本沒有物資,那個時代只有同部落所有人聯合起來,同自然鬥爭,獲得食物、住房及衣物,所有物資均分,你想有私心也沒物資可分,所以堯舜禹時代是共產社會,領導人也是共同推舉的,也可以稱禪讓制。

    曹丕時代完全不一樣,他是逼迫漢獻帝讓位,他有那個實力,況且當時的漢朝早己名存實亡,空有個皇帝名號無用。

  • 2 # 非洲小逢子

    堯舜禹的禪讓制是真的,他們那個年代就是部落,我認為那個時候還不能說是國家,堯是被推舉出來的首領,當堯老的時候,他需要一個人來接替他的位置,他讓大家推薦賢能,大家就推舉非常孝順和非常有治理能力的舜,經過他的考察後,就把首領的位置讓給了舜,自己養老去了,舜在位時候,把部落發揚光大了,超過了之前的堯,後來舜老的時候,又把首領位置讓給了治水有工的禹。這個是真的禪讓,誰有能力,誰德高望重,就可以做首領。而曹丕是逼迫漢獻帝讓位的,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讓漢獻帝自己說,自己要讓位於曹丕的,這是政治家的一個手段。一個是自願,一個是被迫,兩個是不同的。

  • 3 # 大表哥也有春天

    堯帝為帝嚳之子,從黃帝到他這裡,基本都是父死子繼,最疏遠也不過是侄子與叔父之間的繼承。堯帝晚年本來要傳位給其子丹朱,卻被女婿舜囚於平陽。堯帝死後,百姓悲哀,如喪父母。 舜不準丹朱發喪,並且編造一個故事,說堯帝臨終遺囑意思是傳位給舜,損害丹朱一個人的利益;傳位給丹朱,損害天下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堯帝遺旨傳位給舜,是為舜帝。 舜帝上位後,他殺過一個治水的大官鯀,理由是治水失敗,有一種傳說是舜成為代理執政後囚禁了堯,為了不讓丹朱知道真相從而阻止丹朱看望堯,在《竹書》一書中有這段記載。

    到舜後期,舜殺了鯀,也就是大禹的父親,並不是因為鯀治水不利,而是因為鯀是舜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舜殺鯀只是找了治水的藉口。著又令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古代治水是一項浩大工程,掌控著巨大的人力和軍力,治水的大官都是實力派。大禹治水,羽翼漸豐,他聯合東夷的皋陶、伯益父子,公然叫板舜帝。並在會上稱帝王要知人善用,也要安撫黎民百姓,這樣不用擔心驩兜、有苗叛亂,更不用擔心巧言令色的小人。大禹話裡有話,意為舜帝不能知人善用,錯殺自己的父親。他和皋陶一唱一和稱輔佐大臣德高望重,得到天下擁護,天將會重新任命那些有德之人為帝。 舜帝后來讓位給大禹,實為無奈之舉,因為大禹與東夷部落達成政治交易,東夷支援大禹奪權,大禹則在死後將帝位傳給東夷首領皋陶。因為和舜有殺父之仇,所以後來把舜給殺了,中國歷史美名其曰堯舜禹這段歷史為禪讓,實際是殘酷鬥爭的結果,可視為實力派輪流坐莊。

    其實主張禪讓說法的,主要是後世的儒家學者,最早記載的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尚書》。然而,儒學家終究不是史學家,儒家主張禮治,強調傳統的倫常關係,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等,因此極力推崇所謂的“大同”社會。對於儒家,法家《韓非子·說疑》中記載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正好與儒家說法相悖,然而春秋戰國又是一個百家爭鳴,各類思想文化綻放的時代,歸根到底他們都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說客去宣揚自己的思想,又避免不了他們之間相互黑化的嫌疑,孰對孰錯,歷史的真實面容到底為何,我也不從知曉,有可能真的就是正史索記載的,三代禪讓的光輝一段歷史,也有可能是我們喜歡看的一出精彩的宮鬥年度大戲吧!

  • 4 # 豈幾別客

    個人以為,有一定的真實性,但是也不排除作假的可能性。 堯舜禹時代處於部落時代,那時候的生產力較為落後,人民貧富差距不大,基本上符合遠古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在那個時候,部落領袖不同於後來進入封建社會的皇帝。

    據說堯治理天下七十年,到八十六歲他覺得自己年老力衰,就想要找到一個人來替代他,於是他向各地發出公告,舉薦能人,後來人們推薦舜作為接班人。舜到晚年也是如此,選舉禹作為領袖。大禹治水解決水患 ,深受百姓愛戴,後來禹晚年本來想要禪位給益,但是人們紛紛選舉禹的兒子啟作為領袖。這時候就開始進入奴隸社會,這時候就可能是啟進行了類似於曹丕逼宮漢獻帝這種情況了。

    後來人儒家從“仁政”的思想出發對上古三世禪位進行分析,才有咱們現在的這種說法。到了近代人們認為那時候儒家可能作偽,才開始懷疑,但是我們從生產力角度分析,那時候的禪位實際上是有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有一句大概是花瓣留在愛你的路,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