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食說

    1. “金針菇”不是自然存在於大自然的食物。

    前陣子,中國有科學家證實了金針菇是新物種的說法,我們熟悉的“金針菇”原來竟是一個的新物種——“冬菇”,“金針菇”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它是人工從野生冬菇上分離菌株,從而栽培出來。

    2. 無糖飲料並不一定真的“無糖無熱量”。

    無糖飲料以甜味劑代替傳統的蔗糖,其熱量會遠遠低於產生相同甜度的蔗糖,所以適合需要控糖、減糖的人群,但這類飲料中可能會有其他能量來源,而且甜味劑不像糖能刺激大腦產生飽足的訊號,所以更容易讓人“上癮”攝入更多。

    3. 啤酒早期的中文讀音是“皮酒”。

    據說,啤酒一詞最早是青島人先說起的,德文中啤酒是“Bier”,德華人佔領了山東青島後,把啤酒也帶入了青島,商家就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後來又因為啤酒有養肝健脾利尿的作用,於是把“皮酒”也叫做“脾酒”,表示常喝啤酒,有健脾開胃的功效。最後才演化為“啤酒”。

    4. 不是用某個地方命名的食物就是發源於那個地方。

    我們經常會聽到“重慶雞公煲”“蘭州拉麵”“臺灣手抓餅”等這些名字,讓我們條件反射以為這就是當地著名美食,非也非也。“重慶雞公煲”是一個叫做“張重慶”的上海人創出來的,重慶街頭走一遭你也不多見這種美食。

    “蘭州拉麵”也並非就是蘭州的,把蘭州拉麵這個品牌打出去全國有名的其實是個青海人。日本三文魚壽司很有名吧?誰能想到這其實是從挪威引入的。

    5. 那些讓人傻傻分不清祖宗地區的食物名字。

    “臺灣手抓餅”正統叫法其實是“天津蔥抓餅”,只是因為在臺灣夜市被挖掘到引進到內地,大家就直接叫做“臺灣手抓餅”,所以在臺灣它叫“天津蔥抓餅”,在天津它叫“臺灣手抓餅”。

    同樣的,有種豆,在中國叫做荷蘭豆,在荷蘭叫做中國豆,反正到底是哪裡的豆,至今是個謎。可能這些食物前頭加個地名,顯得有來頭吧,至於具體是哪兒不重要,反正隔本地越遠越好。

    6. 有些食物是真的放久了也不會變質的。

    蜂蜜中糖的含量是非常大的,佔到總重量的4/5以上,水佔比非常小,所以細菌沒有適合生長的環境。

    像白糖的結構內部水分也是很少,不適合微生物生長。食醋本身具有殺菌作用,是一種很好的保鮮防腐材料;同樣的,白酒的酒精含量高可以起到消毒作用,精鹽則是因為其本身主要成分氯化鈉性質穩定不容易變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一瓶菠蘿啤會被查出酒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