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除了小說《三國演義》為了凸顯諸葛亮智近於妖,讓法正成了背景人物之外,法正的才能卓越,善使奇謀,諸葛亮、劉備甚至對手曹操,都從沒有低估過他。
法正比諸葛亮大四歲,在正史中的記載,在劉備看來,法正不亞於諸葛亮的地位,《三國志·先主傳》有云:
這是劉備對法正的定位:”謀主“二字意義非凡,事實上,在指責分工上,諸葛亮並非演義中主導軍事,而是總理後方政務,做後勤工作;而法正則隨大軍征討,出謀劃策。
如果把劉備比作先祖劉邦,那麼法正才是張良,而諸葛亮,算得上是蕭何一般的人物。
而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是自視甚高的人,而唯獨對法正十分看重,兩人緊密合作,互相補充,共同為蜀漢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法正去世多年後,因關羽之死爆發的夷陵之戰,蜀軍潰敗,劉備退回白帝城,諸葛亮嘆道:
“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可見諸葛亮對法正發自內心的佩服和尊重。
再說說對手對法正的態度。
公元217年,曹操戰勝張魯,但並未進攻益州,留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
法正看到了機會,他向劉備指出,夏侯淵、張郃二人的能力不足以守漢中,應立即奪取漢中。
公元219年,在法正的認真謀劃之下,劉備在定軍山、興勢山紮營,與夏侯淵對峙。夏侯淵本人在西線走馬谷據守,而張郃負責把守東線廣石。
法正採用聲東擊西之策,先幹掉廣石張郃據點,而後趁夏侯淵分兵救援之際,猛攻走馬谷,夏侯淵在此次對陣中被老將黃忠所殺,曹軍頓時大敗。
當曹操得知此事時,知道是法正的謀略,說:
足以證明法正在曹操心中有著不容小覷的地位。
《三國志》作者,將法正比作魏國的郭嘉、程昱,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所以,法正在正史上從未被低估,只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水平有限,導致其地位在小說中僅僅一筆帶過,以至於讓熟悉演義的朋友認為蜀漢法正不過是一個普通謀士罷了。
事實上,除了小說《三國演義》為了凸顯諸葛亮智近於妖,讓法正成了背景人物之外,法正的才能卓越,善使奇謀,諸葛亮、劉備甚至對手曹操,都從沒有低估過他。
法正之於劉備,如張良之於劉邦法正比諸葛亮大四歲,在正史中的記載,在劉備看來,法正不亞於諸葛亮的地位,《三國志·先主傳》有云:
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這是劉備對法正的定位:”謀主“二字意義非凡,事實上,在指責分工上,諸葛亮並非演義中主導軍事,而是總理後方政務,做後勤工作;而法正則隨大軍征討,出謀劃策。
如果把劉備比作先祖劉邦,那麼法正才是張良,而諸葛亮,算得上是蕭何一般的人物。
而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是自視甚高的人,而唯獨對法正十分看重,兩人緊密合作,互相補充,共同為蜀漢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法正去世多年後,因關羽之死爆發的夷陵之戰,蜀軍潰敗,劉備退回白帝城,諸葛亮嘆道:
“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可見諸葛亮對法正發自內心的佩服和尊重。
法正之謀讓曹操歎服再說說對手對法正的態度。
公元217年,曹操戰勝張魯,但並未進攻益州,留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
法正看到了機會,他向劉備指出,夏侯淵、張郃二人的能力不足以守漢中,應立即奪取漢中。
公元219年,在法正的認真謀劃之下,劉備在定軍山、興勢山紮營,與夏侯淵對峙。夏侯淵本人在西線走馬谷據守,而張郃負責把守東線廣石。
法正採用聲東擊西之策,先幹掉廣石張郃據點,而後趁夏侯淵分兵救援之際,猛攻走馬谷,夏侯淵在此次對陣中被老將黃忠所殺,曹軍頓時大敗。
當曹操得知此事時,知道是法正的謀略,說:
“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足以證明法正在曹操心中有著不容小覷的地位。
《三國志》作者,將法正比作魏國的郭嘉、程昱,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所以,法正在正史上從未被低估,只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水平有限,導致其地位在小說中僅僅一筆帶過,以至於讓熟悉演義的朋友認為蜀漢法正不過是一個普通謀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