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璨若銀河159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對我的真誠邀請不盛榮幸。西方國家稱得上政治家的人和東方國家稱得上政治家的人大體上都基本一致,為國家和人民有突出貢獻的,在國家和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非同凡響的人物,在國家和國際事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人物都稱得上是政治家,比如基辛格、拿破崙、撒其爾夫人等很多。

  • 2 # 梅花雪4689

    西方只有一人配稱為政治家:那就是埃得加,斯諾。在東方,配稱為偉大政治家的只有毛澤東一人。這是本人看法。感謝誠邀!

  • 3 # 三星掛月(長江)

    政治家。不分東西方政治家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從事政治工作。掌握相當的決定權,在國家和國際事務中。有一定的政治影響,都可以稱為政治家。

    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那就難上難了近代史上屈指可數。撒其爾夫人,毛澤東,基辛格,曼德拉,等他們都是活躍在近代史,政治舞臺上的傑出代表。

  • 4 # 歷史醫生孔老大

    嚴格的說,西方國家沒有一個是專業的政治家。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人是全靠政治吃飯。他們把政治看成是一種慈善行為。所以說:西方沒有政治家。華盛頓靠種地吃飯,是農民,不是政治家;著作了政治文章的,只能稱政治作家,不能稱政治家。比如,孟德斯鳩、盧梭等。

  • 5 # 周宗明217

    默克爾。不築牆,不投彈,不退盟,不打貿易戰,祖宗跪了謝罪不羞,強權川普威武不屈,英法比肩,空負頭上巾。仁義禮智信,被洋巾幗取得,活著的西人,也難得了。

  • 6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在西方國家,由於經過胸懷崇高政治理念的先賢的幾百年的奮鬥和努力,成功解決了民眾參與和政治精英具體治理的平衡問題,整個社會建立了從最高權力到基層權力的各層級有序更替的規則秩序,已經沒有什麼懸而未決的重大遺留問題等待解決,因實行的是民營市場經濟,發展生產,改善民生等微觀經濟層面的東西也用不著政治從業者瞎操心,政府的治理基本上都是些細節的治理,比如同性戀,墮胎,環境,男女平等在發展中國家根本提不上議事日程的問題,特別在內政問題上,留給從政者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空間很小,為不甘寂寞,只好去國際上叱吒風雲,就像美國總統,在國際場合一跺腳世界為之震撼,那些殺人如麻的獨裁者瞬間身首異處,而放在國內,就是一弱勢群體,特朗普總統一同僚,因餐廳老闆娘不同意其政見說不歡迎就被趕出了餐廳,特朗普對此毫無辦法,只能在推特了罵街洩憤...換句話說,經過長期民主政治的迭代演進,已經建立了高度的政治文明,從事政治幾乎沒有什麼風險,不需要冒著殺頭坐牢的豪情去推行自己的理念,同時也幹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政治從一個高大上的職業變成平庸普通的就業,再也不是人們趨之若鷲,實現人生夢想的首選。而那些時代的高智商、高情商傑出人物更願意選擇從事科技,商業來體現人生價值,像愛迪生,喬布斯,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透過深刻改變人類生活而名垂青史。

    與此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一批幹啥啥不成的人來反而從事政治,他們沒有固定的政治立場和價值理念,從事政治僅僅是種謀生的手段,政治立場是考慮到迎合選民,結合民意調查在選戰中提高勝選率而定,為此立場會左右搖擺,巧言令色,競選中提出吸引選民的口號與後來執政具體施政措施風馬牛不相及,這就是政客。

    政客的出現是西方民主政治達到一定高度的產物,選民的成熟使那些提出危言聳聽理念的人早早出局,當年的丘吉爾在至暗時刻帶領英國民眾打敗納粹德國,併為應對即將到來的蘇聯威脅,提出了“冷戰”概念,但是選民不買賬,用選票送他回家抱娃,因為在和平年代他們需要的是代言人而不是領袖,因此在西方這種環境在和平年代反而不利於政治家的生長,政治家是指那些胸懷理想,走在時代前列,以拯國救民為己任,百折不撓的政治從業者。這隻有在國家民族危難時刻,面臨重大選擇時才會閃現,如林肯,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里根,撒切爾夫人等等,他們預見未來,心無旁騖,不迎合民粹,引領人民而不是簡單跟隨民意,這些人才配稱為政治家。

  • 7 # 開拓進取創新篇

    1、西方世界的政治家是真正的一心為國家繁榮昌盛,為國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工作,他們不專權、不留戀權力,光明磊落,真正的無私奉獻,因為他們不這樣就得早早下臺,況且西方世界從來沒有出過什麼偉大人物和什麼領袖。

    2、而在毒菜、磚紙、劉忙及封建社會則不同,他們只是為了某一個集團、某一個家庭、某一個人的利譽,對權力百分留戀,有的思維已經混亂和糊塗還不願讓位,其不知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一個領導都比他們有能力,經過實踐也確實如此。

  • 8 # 閒看秋風999

    在西方國家能夠被稱為政治家的領導人,應該是里程碑式的人物,為國家和人民做過一些貢獻;多年以後國內老百姓依然會記得他們的人。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就是這麼一個人:

    如果坐飛機去法國巴黎旅遊或者辦事,飛機就會降落在法國最大的國際機場——戴高樂國際機場;法國唯一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以戴高樂的名字命名的。

    ·戴高樂(1890- 1970),法國政治家,二戰期間法國抵抗運動領導人 。1944年至1946年擔任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重建法國的民主。

    1958年,戴高樂再度出山。透過公投修改法國憲法,建立第五共和國。同年被選為法國總統。1965年,他再次當選,直到1969年辭職。

    西方歷史學家們普遍認近現代傑出法國領導人只有兩位;一個是拿破崙,另外一個就是戴高樂。根據2009年法國的一項民調,87%的法華人對戴高樂總統任期持積極態度。

    在華沙、莫斯科、布加勒斯特和魁北克等地都可以看到紀念戴高樂的塑像。法國前殖民地阿爾及利亞以及塞內加爾的首任總統高度讚揚戴高樂: 幾乎沒有任何西方領導人能夠冒著生命危險批准殖民地獨立。

    1990年,戴高樂的老對手密特朗總統主持了紀念戴高樂誕辰100週年的慶祝活動。稱戴高樂將軍進入了偉大的民族英雄的萬神殿,在那裡,他領先於拿破崙,僅次於查理曼大帝。

    簡單講,戴高樂主義就是讓人們記住他的精神遺產——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既不服從於美國的利益;在北約國家中也常常是我行我素。一度退出了北約的軍事行動。

    對比現在的法國領導人,就知道為什麼戴高樂是西方政治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兒程式設計有哪些坑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