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望與東山
-
2 # 鼎78674442
謝謝邀請,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個人看法,章邯之所以投降項羽是因為手下有二十餘萬將士,這些將士都是家中頂樑柱,秦朝已亡,作為將軍必須要讓自己將士能夠平安回家;至於為何不投降劉邦,我想無非兩點,其一劉邦乃是結束秦國的劊子手,沒有劉邦攻破咸陽,就憑章邯跟王離的軍事才幹,必能死守函谷關,也不至於亡國;其二章邯是一位將軍亦是一位士兵,他可以容忍自己投降一次,卻不可能接二連三的投降,那樣他又有以何面目面對家鄉父老,面對列祖列宗;
-
3 # 樂得清閒710408
因為章邯那20萬大軍是由驪山的傜役和囚徒組成,哪裡原戰國七雄的人都有,但都被項羽坑殺了,章邯跟著項羽,這罪是項羽的,他投降劉邦,七國故人不找章邯算帳嗎?他投降漢軍也是要被殺的,背叛士卒也要被殺的。
-
4 # 狼屠城3
感謝邀請,章邯投降項羽是因為秦二世以及趙高無道,打敗了項羽不會有好果子吃,被項羽打敗更不會有好果子吃,在權衡利弊並和眾將商議後才投靠項羽,而項羽也沒有虧待他,封他做了雍王;至於為什麼沒有選擇投靠劉邦,那是因為章邯並不是呂布那般反覆無常的小人,如果因為被韓信打敗轉而投靠劉邦,不僅會被世人恥笑,劉邦哪裡等待他的也是死路一條,所以呢,對於章邯來說死只是個時間問題,既然早晚都是死,為何不上自己死的體面一些呢……
-
5 # 帝國的臉譜
對於秦末大亂之際馳騁在千里疆場的將領們,我們常常以項羽之猛和韓信之勇,而掩蓋了很多比他們絲毫也不遜色的大將,章邯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
章邯是秦朝最後一員大將,秦二世時被胡亥封上將軍,陳勝吳廣起義時,因咸陽兵力不足,他臨時從酈山刑徒中選擇一批烏合之眾去迎擊快打到關中的周文。章邯在戲地與周文狹路相逢,在章邯的巧妙的安排和英勇戰鬥下,周文軍隊一下子就亂了陣腳,慌忙後退,秦軍順勢掩殺,義軍頓時潰散奔逃,周文敗逃,最後自殺身亡。這就是章邯,良謀加勇猛,對付義軍大有摧枯拉朽之勢。
消滅周文大軍後,章邯乘勢率軍繼續東征,殺死取代吳廣的田臧所部,力斬李歸,敗鄧說、伍徐,殺死張賀,逼逃現已成光棍司令的陳勝。可以說,陳勝吳廣積累起來的一點家底,全部被章邯秋風掃落葉一般地消滅了,其英勇和善戰,可見一斑。
尤其是在定陶城外奇襲江東義軍。斬殺項梁,其軍前謀略簡直是秦代諸葛,而且,透過消滅項梁,章邯不僅將自己的軍事優勢發揮到了極致,而且把自己的威望樹立到了所有義軍的心裡,他如同義軍的魔咒、剋星,義軍一聞其名便魂飛魄散。
然而,這樣一位戰神級上將,卻在最緊要的關頭出現了戰略偏差,而且遇到了比他更勇猛、更不要命的項羽。章邯消滅項梁後,自以為楚地再無人敢作亂,便渡過黃河,北攻趙地,而且,首戰告捷,大破趙軍。同時,王離、涉間帶領北方軍加入,便趙地形勢更加嚴峻。趙王只得匆匆逃入鉅鹿城,垂死掙扎,並四處求援。項羽帶著為叔報仇的信念,破釜沉舟,視死如歸,主動北上救援趙國,以數萬之眾,大破秦軍。不久,章邯投降項羽。
然而,章邯投降項羽最關鍵的因素,並不是他被打敗了,他雖有失敗,但並未完敗,他手下可還有二十萬秦軍,戰鬥力不容小覷。章邯投降項羽,罪在趙高。趙高做了丞相後,專權用事,殘害忠良,因章邯戰鬥中稍有退卻,便興師問罪。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趙高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迫害,章邯無路可走,最後便投降了義軍,加入了反秦的隊伍。
項羽入關後,封章邯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前206年,漢王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章邯在陳倉阻擊漢軍,被打敗,退保廢丘。劉邦平定雍地後,圍困章邯於廢丘。圍困近兩年後,劉邦水淹城池的辦法破城,章邯兵敗自殺。
至於章邯為什麼會投降項羽而不投降劉邦,也是氣節使然,他或許是寧與英雄為伍,卻誓死不與“小人”合流吧?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章邯是個什麼樣的人。
當時,陳勝屬將周文率兵向西,等到他到達戲水時,兵力已有數十萬。而戲水距離咸陽城,也不過一箭之隔。面對義軍的到來,贏胡亥及趙高等人都驚慌失措,而這時身為少府的章邯卻挺身而出,說現在義軍兵強勢壯,現在調發附近縣城的軍隊,為時已晚。驪山刑徒很多,如果能夠赦免他們,發給他們兵器,我願意率領他們迎擊義軍。
贏胡亥只好聽從章邯之計,而章邯率兵而出,大敗周文,最後還大敗項梁,項梁戰死。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章邯是個具有超人的軍事才能,且敢於擔當之人。
其次,像章邯這種敢於為國擔當之人,為什麼偏偏投降了項羽?這一切,其實都是被形勢所逼的。
鉅鹿之戰,王離主力部隊被項羽擊破,章邯受挫,還軍棘原,項羽駐軍漳南,雙方一時僵持。面對一時退卻的章邯,秦二世贏胡亥派人前來責備章邯。章邯害怕被問罪,派長史司馬欣前往咸陽解釋,不料到咸陽後,主事的趙高三天都沒有接見他。司馬欣也害怕,馬上跑回軍隊,並且抄小路逃跑。後來趙高派人追殺,沒有追上。
司馬欣回到章邯處,對章邯分析說,趙高主事,如果你戰勝,趙高一定嫉妒你的功勞,如果戰敗,肯定成他的替死鬼。
我將心來對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章邯已感覺到秦王朝要準備將他拋棄了。
章邯一時動搖,且又加上各方諸侯寫信勸降,又加上屬將也紛紛勸降。 章邯猶豫良久,終於答應向項羽投降。
從這件事看出,章邯之投降,是形勢所迫,也是識時務。因為秦朝大勢已去,憑他被奸臣趙高排擠的他,已經不能力挽狂瀾,救秦朝大廈於既倒之中。
再次,章邯投降後,項羽坑殺秦卒二十萬人時,並沒有加害於他,反而將他跟司馬欣及董翳分別封為雍王,塞王,翟王。而三人的任務,就是從三個方向防守劉邦,困劉邦於漢中,不讓東出。
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用韓信計策,從古道出兵,襲擊雍王章邯。章邯抵擋不住,敗走廢丘。這時劉邦基本拿下關中,塞王司馬欣及翟王董翳已經投降,但章邯誓死守衛廢丘城。
漢軍見勸降不行,就引水灌城,城破,章邯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
如果說,章邯投降項羽,那是被趙高所傷,形勢所迫而為之。那麼,章邯寧願自殺而不投降劉邦, 四個字,以身殉節。他沒有完成項羽交給他的任務,那就必須履行貴族精神的準則自殺。他要以自殺證明他是有操守的軍人,而不是苟且偷生之徒。
後來,項羽也是如此,兵敗寧可自殺也不投降。再後來的漢朝,李陵投降匈奴時,漢武大帝大發雷霆,認為李陵沒有自殺殉國,是對國家的一種汙辱,也是對李廣將軍世家的汙辱。
所以,少府出身富有擔當精神的章邯,兵敗自殺,以身贖罪,也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