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常農業洞察
-
2 # 遊趣YoTrip
先說說我見過的文旅:
一、幾個月前和朋友去了一趟西島。
三亞西島在三亞是一個有名的景點了,在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去西島是體驗水上專案還有觀光,對遊客來直說,還是水上專案比較關注的多。但是,近年來,三亞西島也在大力發展文旅這一塊。
西島是有土著居民的一個大島嶼,其實這裡的生活氣息就特別的質樸安逸。當地政府現在重視文旅,把幾百年歷史的老房子都保留並休憩還原了。建立了博物管,特別有意思的圖書管,還有文創管等,個人覺得這些地方都是適合遊覽觀賞為主。
如果說要帶走什麼紀念品,目前旅遊的地方大多數紀念品都是千篇一律:特色手鍊,項鍊,鑰匙扣,圍巾,服飾......很多一些特色民族服飾,其實不止三亞,只要有少數民族的地方基本都少不了。。。。。。
老房子
博物館
漁船改造的圖書館
漁船改造的閱讀休息室
文創館裡的中擺件
石板小路和斑駁的圍牆
其實個人覺得,那些帶不走的,反而是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文旅產品不一定都要帶走,留在那裡,才能突出它的意義。
二、三亞本土的一家鹽咖啡,他們的文創產品:海鹽
一開始關注到鹽咖啡,是因為它的店鋪特色,店裡的環境很好,但是很多產品,都注重 鹽,海鹽。海南有很好的海鹽,這裡主打的就是 鹽,所以這裡的咖啡飲品,甜品都有用海鹽調味,但是老闆說,他們真正想要做的是,打造海南特色的紀念品。來到海南,大家除了買咖啡,椰子粉椰子糖,黃燈籠辣椒醬等,好像可以帶的東西太有限了。他和他的團隊,選擇海鹽,來打造一個自己的專屬品牌。海鹽本身就是很好的東西,有非常有海南的特色,而且是海南島自產的鹽。既實用又有代表性。
個人覺得,一個禮品的實用性很重要,這也是越來越多人會選擇它的意義所在。文創產品也一樣,除了它所代表的文化意義,還要提升它的實用度。
說實話,目前國內的旅遊文創產品還是個摸索生長的時期,還沒到野蠻生長的時候。
原因有幾方面,一來所謂的城市和景區在文化的內涵方面挖掘的並不夠,很難形成和遊客的共鳴,二來,這些收入相對於門票或者其他的收入,微乎其微,而且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研發、創意、生產等等,第三,能形成真正實用性創意的產品很少,集中在T恤、包、鑰匙扣、杯子、電子產品、以及食品這些領域,還是很單一。
那麼,怎麼樣的文創產品能夠打動遊客?
可以從幾方面來看:
產品方向:一定要有獨特IP的產品,才能夠吸引到人,比如迪斯尼、故宮、方特等等這些相對開發的比較好的能看出來。獨特的IP能夠吸引人的關注,而且不至於讓大家以為是義烏過來的小商品。這就需要深度去挖掘相應的文化屬性了,當然這也是最花錢且景區並不願意投入的。
價格:相對於大部分人,幾十塊錢甚至一兩百的產品更能打動消費者,畢竟價格不高,在可接受範圍之內。記得老虎灘門口有個挺大的旅遊產品店,絕大部分和海洋動物相關主題的產品幾十塊錢的居多,遊客買的並不心疼。故宮的產品也是,曾經有個調查,故宮裡面門店最好賣的除了農夫山泉合作的水之外,就是那些幾十塊錢的小玩意,貴的賣不動。
實用性:為啥大家都愛做鑰匙扣,儘管鑰匙扣其實現在越來越少用到,一來是便宜,二來是可操作性強,但最根本的是實用性,因為鑰匙扣夠雞肋,就是扔也不是留著可能還是個物件。當然,鑰匙扣並不是一個好的產品方向。其實參照一下日本或者臺灣的很多文創的思路,把家居用品拓展開,以形象授權的方式,裂變出了很多玩法。家居用品、食品,這兩類是最容易拓展和形成消費者共鳴的,畢竟實用性強。
虛擬產品:不一定非要是實物的產品才叫文創。獨特的表情包算不算,能和遊客形成互動多媒體產品算不算,其實就是個思路,類定製化的路線。就像當年橫店賣的最好的是給遊客拍各種劇裡面的照片,而且是帶入感極強的照片,這也是一種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