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財富公館

    本輪貿易摩擦中,大豆期貨備受市場關注,目前豆一、豆二均已經走出上升通道,中國對美豆徵稅後,對中國經濟與大豆期貨有哪些影響?

    先創財經分析,中國和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大豆消費國與生產國。加增關稅後,中國可選擇由巴西、阿根廷進口大豆已達到替代美國進口大豆的目的。價格粗略估算,進口美豆成本增加25%,其他條件與過去一致,將使我沒鍋大豆價格提升約10%到15%左右。

    中國加增美豆關稅後,美豆的價格優勢將蕩然無存,市場份額也將被巴西、阿根廷所取得。先創財經觀察去年美國大豆出口情況,產量占強求33.3%,其中50.6%用於出口,去年大豆出口中國佔總額9.1%,因此,這樣大的比例,短期美國較難找到更大的出口國用於替代。

  • 2 # 每日糧油

    中國產大豆的出路在哪裡?這個問題不是問了一年,也不是問了兩年,而是從2003-2004年的大豆危機之時,已經開始問中國產大豆產業的發展了。

    記得那時,我們提出了一個東北大豆振興計劃,以發展高油大豆為主,與進口大豆直面競爭,結果投入了大量的人民幣之後,發現出油率是提高了點,可是蛋白含量下降了,生產成本也沒降下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大豆在進口大豆的擠壓下逐漸退出主流壓榨市場。

    在這個時候,又有人提出,我們應該注重食品豆市場,因為大家發現在中國產大豆退出壓榨市場的同時,食品大豆需求在穩步增長。為此,有人提出了食品大豆3000多萬噸潛在需求的理論。然而,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看到那3000萬噸的市場在哪,截止目前國內食品大豆需求在經歷一段平穩增加後,基本穩定在600-700萬噸左右。

    所以,我們看到自2008年實施大豆臨儲收購計劃以來,中國產大豆基本都進入了國家糧庫。

    在試行幾年臨儲收購之後,人們發現臨儲不但沒保住中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反而造成更多的中國產大豆市場丟失——因為都進入糧庫吃補貼去了。為此,我們在2014年實施了大豆目標價格補貼:中國產大豆在市場中與進口大豆進行價格pk,差額部分由國家財政補貼。

    然後是中國產大豆在比價效益下,播種面積繼續下滑,隨後2016年由於玉米供給側改革實施,才給了中國產大豆一個喘息的機會,但這個時間太短,2017年後玉米價格再次上漲。

    與此同時,為激勵大豆生產,2017年又改目標價格補貼為生產者補貼,同時,在2018年明確要求,大豆生產者補貼要高於玉米。

    這就是這幾年我們大豆產業發展的曲折路徑,實際情況是,截止目前為止依然未找到正確的方向。

    在國家沒有明確方向的時候,作為大豆生產基地黑龍江在2016年修訂《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時,寫入以下內容:自2017年5月1日起,將在該省行政區域內全面禁止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轉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以及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用農產品。

    所以,現在中國產大豆市場未來在何方,可能最先考慮的還是成本問題,然後才是市場。

  • 3 # 糧油市場報

    筆者以為,發揮中國產大豆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油脂,與進口大豆做錯位競爭才是中國產大豆的出路!

    因為早在多年以前,中國產大豆就失去了和進口大豆正面交鋒的機會,而且這些年隨著中國大豆市場需求的提升,中國產大豆更是沒有了和進口大豆競爭的實力,揚長避短,錯位競爭才是中國產大豆復興的王道!

    中國產大豆長期處於被動!

    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共進口大豆9554萬噸,而中國產大豆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數字對比差距明顯,大豆已經連續多年牢牢佔據農產品進口量第一的位置。

    這些年來,中國產大豆的播種量和產量一直處於變動之中,不同年份之間雖然差異巨大,但從長時間維度來看,波動處在可承受範圍之內,中國產大豆並未遭受所謂的“滅頂之災”,更多的是一種理性選擇的結果。

    中國產大豆應該揚長避短!

    其實,在筆者看來,和進口大豆相比,中國產大豆並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在蛋白質含量上,中國產大豆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能夠發揮這個優勢,加上中美貿易摩擦蔓延至進口大豆,中國產大豆產業或許將迎來一次發展的良機。

    對於中國產大豆來說,如何發揮好非轉基因和蛋白質含量高的優勢,走自己的道路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

    希望中國產大豆真的能夠實現振興!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可以做盆景,並且四季常青,可食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