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人草堂
-
2 # 圭海四記
提問者問的應該是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產生,以古、近、現代程序看,中國都不太可能發生,如果會,那也需要非常長的歷史輪迴和演變。
因為中國的歷史文化積澱太厚,尾大不掉的問題導致中國在後期的任何一次變革都顯得非常困難,甚至很快就會被壓制住。
中國的歷史趨勢,一直是分分合合,在每一個亂世結束,都會迎來國力的復甦和文化的昌盛,但不管怎麼發展,文化都是基於同根同本,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表現出來而已。這種基調從秦統一六國便開始形成,秦漢一個輪迴,隋唐又一個輪迴,每次結束戰亂,都會迎來一個新生時代的大變革,然後這種變革很快便以鬧紛紛的起義結束,然後再以一次治世完成文化大一統。
經過這兩次輪迴後,中國的底蘊實在是強大的不要不要的,以至後來王安石變法就跟過家家一樣,很快就在火苗時期被掐滅。即使到了明代中後期,中國江南及東南沿海產生了微妙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很快在時局的變動下化為烏有,然後再次回到原始前。
古代中國基於士大夫的治國基礎,工業、科技很難能在理學氛圍中脫穎而出,更不用說能發展出近現代工業化的路子,更何況,中國的文化太盛,感性往往高於理性,工商業的受壓制仍然是主流。
但歐洲,就不一樣了。
歐洲的地理條件實在太好了,不用來發展農業實在太可惜,然而他們竟然可以放著大片的平原隨便讓遊牧民族玩樂,實在太匪夷所思了。而歐洲在經歷中世紀黑暗的摸索和浪費光陰後,本來也沒有任何基礎能發光發熱,好在他們有個好夥伴,更確切的說有個好鄰居。
那就是義大利,接受過羅馬帝國薰陶的古國,因為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使得科學、文學等等新生的知識在短時間內擴散至歐洲大陸及近海諸島,這讓這些本是蠻夷的區域瞬間來了個大跳躍,一下子進入了文明社會。
在沒有任何歷史羈絆的條件下,歐洲大陸及近海島嶼很自然的腦洞開啟,瘋狂地開始了工業革命的新探索,而英國成了當時最大的贏家,這時的背景是誰離義大利越近,誰越落後,誰就更有機會成功。
至於為什麼會是歐洲,這大概是歷史的一個安排,總該給歐洲一個位居世界前列的機會吧,正所謂風水輪流轉,大家都有機會的。
-
3 # 揹包客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科技革命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科學和技術的大發展。那麼你這個問題就有點籠統了。目前世界上嚴格來說只有三次科技革命,分別是蒸汽機電氣原子和計算機革命,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到人類現在可以上窮月宮,下至深海。那我就來解釋為什麼第一次科技革命會發生在歐洲。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蒸汽機革命,標誌著人類開始從純手工工業向機械工業的發展,極大的推動就生產力的發展。原因何在?
第一,歐洲沒有亞洲國家類似的大一統的集權國家出現,繼承了古希臘的人文思想。在文藝復興,啟蒙思想的推動下,人民的思想得到極大的解放,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第二,歐洲大航海的發展,極大的拓展了歐洲的原材料市場和傾銷市場,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外部的推動力。
第三,歐洲大量的技術發明,尤其是蒸汽機的出現,給第一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技術支援。
綜上,這就是歐洲近現代發生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原因。
-
4 # 桃花石雜談
為什麼科技革命出現在了歐洲,而沒有出現在中國?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因為中國古代其實很長時間科技水平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但為什麼中國卻沒有發展出現代科技呢?
我覺得這個現象的根源是中歐文明形態的不同所導致的。喜歡歷史的大家都知道,中華文明自古就是農耕文明,而歐洲文明則自古就是海洋文明。這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決定了不同的價值取向。
農耕文明的第一要務是穩定,只要穩定,莊稼就能有好收成。莊稼有好收成,老百姓就餓不著,天下就太平。雖然中國的農耕文明也始終面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但從整個歷史上看,這種威脅不是主要的,因為無論哪個遊牧民族也不可能改變中原農耕文明的本質。
古代歐洲雖然科技應用水平長期不如中國,但很早就形成了許多學科的理論體系
而中國的農耕文明沒有了解太多世界本源的需要,它需要的只是解決人們日常耕作和生活中一個又一個具體問題,而且農耕社會本身的穩定特性又使中國很早形成了大一統的國家,所以在相對穩定的社會形態的保證下,集思廣議各種民間自發的創意,使中國的科技水平在古代還能夠長期保持世界前列。
但因為所有的科技發展都是出於實用目的,所以中國始終沒能形成系統的科學理論,甚至沒有形成科學的概念。而科技發展複雜到一定程度之後,是必需有理論支撐才能發現各種現象的內在聯絡,最終促成科技的持續發展的。中國相對於歐洲的這種短板,就是造成科技革命發生在歐洲而沒有發生在中國的主要原因。
回覆列表
筆者曾經寫過類似的文章,來研究這個問題,歐洲的確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搖籃,而中國的科學史,只是從近代,確切的說,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才逐漸開始了自己本國的科學探索之路。
在此之前,還都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導思想。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呢?咱們中國,可是老早就研究出了四大發明啊!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社會制度的發展軌跡不同。
中國,自秦皇漢武統一全國之後,儘管各個朝代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摩擦、分裂,但漢武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執政理念,使得中國之後數千年的思想,都趨於一種平穩狀態,特別是宋朝朱熹的理學思想,將人們普遍禁錮在“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牢籠中。
所以,我們也應該能理解,為什麼咱們老祖宗能吧四大發明這樣的應用技術,摸索出來,可卻無法深究其理。因為,環境不允許你去質疑神賜的神器。
反觀歐洲,以科技啟蒙中心,希臘,為代表的法國、英國、義大利等等,他們曾經也與中國一樣,是神學統治天下,可是,有一點不同的是,他們的信仰並不統一,耶穌、天主、基督等等,而且,由於,許多因素的影響,使得這些國家的神權與政權,相互制衡,沒有絕對的權力,這就為之後的,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等一批科學啟蒙者,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思想環境。
大家可能都知道,哥白尼也好,伽利略也好,甚至物理學鼻祖牛頓,都曾經是神學的教徒,哥白尼還是一個神父。可是,正是由於他們的職位,還有寬鬆的研究環境,才使得牛頓研究出了萬有引力,哥白尼發現了日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