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1

      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成分,體內的水和溶解在其中的物質構成了體液(body fluid)。體液中的各種無機鹽、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和蛋白質都是以離子狀態存在的,稱為電解質(electrolate)。人體的新陳代謝是在體液中進行的,體液的含量、分佈、滲透壓、pH及電解質含量必須維持正常,才能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下面是我從一些文獻複製過來的:

      據有關資料介紹,人的體液有三分之二是細胞內液,三分之一是細胞外液(包括血漿和組織間液)。體液不是純電解質溶液,其中還有非電解質成分及其他水合物。但是,電解質是體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鹽類物質溶於水形成的。水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每天人從食物中攝取的水,大約是1000_1300mL,從飲水中攝取的水,大是800_1500mL,此外,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還要生成水,即代謝水。每天由化學反應生成的水,大約是300mL左右。這種代謝水,儘管量不大,但對那些因種種原因禁食者來說,它對生命的延續有重要作用。

      人體對水分有攝取也有排出。排出的渠道主要是肺的撥出、面板出汗蒸發以及排尿等。人的肺部在呼吸過程中,撥出的氣體是含有水分的,而且是呼吸得越深、越慢,排出的水分也越多。成人每天撥出的氣體中,大約有350_400mL的水分。面板出汗排水,並非只是夏天的行為,一年四季都在進行。汗液蒸發是散熱的重要方式,是維持正常體溫不可缺少的。

      人的正常體溫,腋下為36.5℃,口溫為37℃。每天清晨最低,傍晚最高,一天體溫的變化不應超過1度。如果出現高燒,靠人體自身出汗蒸發調節不了,可用擦酒精、敷冰塊的方法,促使散熱,或服藥、打針治療。不可掉以輕心。

      健康人每天水的排出量,是隨每天攝取量的增減而增減的。攝取多就排出多,攝取少就排出少。也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水的進出平衡(表)。值得注意的是,人在酷熱的夏天或是在高溫環境工作時,出汗特別多,有的在高溫下幹活的工人,每小時出汗1000_2000mL。在這種情況下,只多喝水補充水分,是不夠的。因為排出的汗水並不是純水,還含有一定量的電解質。電解質的主要成分是鈉離子(Na+)和氯離子(Cl-)。所以,還要喝些淡鹽水,以補充損失的氯化鈉(NaCl)。

      表 一般成人每天水的攝取量與排出量(mL)

      體內電解質溶液中的成分,正離子主要是鈉離子(Na+)、鉀離子(K+)、鈣離子(Ca2+)、鎂離子(Mg2+);負離子主要是氯離子(Cl-)、

      這裡列出的正、負離子,都是鹽類物質溶於水,電離後產生的。如:

      NaCl_→Na++Cl-

      (氯化鈉)(鈉離子)(氯離子)

      K2SO4_→2K++SO42-

      (硫酸鉀)(鉀離子)(硫酸根離子)

      這些負離子,既是鹽的組成部分,也可以是酸的組成部分,因此,才稱它們為酸根。例如:

      H2SO4_→2H++SO42-

      (硫酸)(氫離子)(硫酸根離子)

      HCl_→H++Cl-

      (鹽酸)(氫離子)(氯離子)

      (碳酸)(氫離子)(碳酸氫根離子)

      H3PO4_→H++H2PO4-

      (磷酸)(氫離子)(磷酸二氫根離子)

      H2PO4-_→H++HPO42-

      (磷酸二氫根離子)(氫離子)(磷酸氫根離子)

      離子符號右上角代表所帶的電荷,例如:SO42-,即表示是帶有2個單位負電荷的硫酸根離子,又如Ca2+,即表示是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的鈣離子。從上面的電離式,還可看到,酸在電離時都產生了氫離子(H+)。因此,在化學上常以氫離子濃度的大小,說明酸性的強弱。

      體內電解質溶液中的正離子,既是鹽的組成部分,也可以是鹼的組成部分。例如:

      NaOH_→Na++OH-

      (氫氧化鈉即燒鹼)(鈉離子)(氫氧根離子)

      KOH_→K++OH-

      (氫氧化鉀)(鉀離子)(氫氧根離子)

      Ca(OH)2_→Ca2++2OH-

      (氫氧化鈣)(鈣離子)(氫氧根離子)

      Mg(OH)2_→Mg2++2OH-

      (氫氧化鎂)(鎂離子)(氫氧根離子)

      從上面的電離式,也可看出,鹼在電離時都產生了氫氧根離子(OH-)。因此,在化學上常以氫氧根離子濃度的大小,說明鹼性的強弱。

      人體的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的。在血漿中,含量最多的是鈉離子,其次是氯離子,其他還有鉀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磷酸氫根離子。細胞內液中的電解質,以鉀離子為主,其次是磷酸氫根離子,其他還有鎂離子、鈣離子、鈉離子及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細胞間液中的電解質成分,跟血漿相似。

      體內血液中,鈉離子的含量應保持穩定,這是維持正常滲透壓的重要條件。健康的成人每天需要食鹽約5~10g,主要來自食物。如果血漿中鈉離子濃度增大,就會造成血漿滲透壓升高,血細胞裡的水分就會向外飽,造成血細胞脫水;如果血漿中的鈉離子濃度減小,血漿的滲透壓就會降低,水分就會從血漿進入血細胞中,造成細胞水腫。

      人體中體液總量的維持,也非常重要。不論是體液減少還是體液增多,都可能造成電解質與水之間平衡的紊亂,從而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甚至死亡。

      體液減少可能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情況:失水多於失鹽;失鹽多於失水;按體液的比例失水失鹽。第一種情況常常是由於腹瀉、嘔吐、大量出汗或水分攝入量不足引起的。人在完全斷水的情況下,每天丟失的水分,約佔體重的2%。若完全斷水持續八天,就會導致死亡。失水多於失鹽(主要是鈉離子),會使血漿中鹽濃度增大,滲透壓升高。這不僅對紅細胞產生不利的影響,對腎臟也會產生危害。

      失鹽多於失水的這種缺鹽性脫水,常常是由於消化液大量減少、糖尿病人大量排尿、炎熱環境大量出汗等情況下,只補充水、不補充鹽而引起的。這會造成血漿中鹽濃度降低,滲透壓下降,細胞外的水分會大量進入細胞中去,血流減慢,血壓下降,還可出現休克及腦細胞腫脹等症狀。

      即便是按體液中電解質與水的比例失鹽失水,在體內引起的變化,也是不均衡的。一般是細胞內液不減少,失去的只是細胞外液,即血漿和細胞間液。這也需要輸液進行補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奢侈品排行,誰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