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制導攻擊成為戰場主角 資訊化武器裝備是現代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如第三代主戰飛機,離開資料傳輸引導系統,命中率為30%,配上數傳系統,命中率可達96%。目前,世界軍事發達國家軍隊的武器裝備,無論是主戰裝備還是保障裝備,都正朝著資訊化的方向發展,主要作戰平臺具有資訊獲取和處理、橫向組網和資訊攻防能力;攻擊兵器日趨智慧化,能夠發射後自動跟蹤並精確打擊目標;作戰指揮透過C4ISR系統實現了自動化,而且發展出專門用於電子戰、網路戰等資訊戰的武器裝備和技術手段。現今美陸軍資訊化裝備已佔50%,海、空軍資訊化裝備已佔70%。 目前,美軍指揮自動化建設正致力於GIG和C4IKSR建設。估計到2020年前後,美國的主戰武器裝備都將實現資訊化。軍隊的資訊化水平,已成為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中,資訊能力將發揮主導作用,擁有資訊優勢並能有效轉化為決策優勢的一方,就能夠更多地掌握戰略和戰場上的主動權。 阿富汗戰爭突出的是精確制導武器、無人偵察機和特種作戰。由於有了這些建立在資訊化武器裝備基礎上的資訊化作戰能力,使得美軍打的阿富汗戰爭與前蘇軍打的阿富汗戰爭結果截然不同。美華人說:“塔利班是一次廣泛軍事革命的首批犧牲者。”10年前對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可能是最後一場需要重型坦克師在開闊地帶隆隆行進的戰爭。當時,用來摧毀軍事設施和關鍵基礎設施的精確炸彈甚至只佔炸彈總數的3.5%;B-52轟炸機向伊拉克軍隊投擲了大量的延時炸彈。當時的美海軍缺少能投擲精確制導武器的飛機,其通訊系統無法接收駐在利雅得的空軍地面人員發出的導向目標指令。相反,他們必須把每天的轟炸安排打印出來,然後每天晚上分發給飛行員。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上空的美海軍飛機都能投擲精確制導武器,當飛行員還在空中時,海軍軍官就可以向其交待關於新目標的資料。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炸彈只有143是精確制導炸彈,而這一比例在阿富汗戰爭中達到了60%。 爭奪制資訊權成為聯合作戰重心 在資訊化戰場上,資訊戰貫穿作戰全過程,滲透於戰爭各領域,爭奪資訊優勢成為戰爭的焦點,制資訊權是爭奪制空權、制海權和其他作戰空間控制權的關鍵,奪取制資訊權將成為聯合作戰的主導行動。未來作戰,在資訊領域的爭奪越來越激烈,資訊作戰與奪取制空、制海權於一體,作戰行動將自始至終圍繞奪取和保持制資訊權激烈對抗。值得注意的是,美軍不僅明確提出了戰役戰鬥層次的“資訊作戰”要求,而且提出了“戰略資訊戰”的任務。 1994年,美國國防大學成立了資訊資源管理學院,專門搞資訊戰的教學科研,表明在美軍軍官6級培訓的最高兩個層次開始了資訊戰的培訓。隨後,海、空軍軍事學院等也開始系統培養複合型的網路作戰和技術人才。美國國防部成立了專門的資訊戰領導機構,組建了第609網路資訊戰中隊,委託蘭德公司成立了國家級的資訊作戰研究中心。 “打得準”有了全新的內涵 俄羅斯軍事專家施普里琴科認為,非接觸作戰將成為未來主要作戰方式,並稱之為“第六代戰爭”。應該看到,資訊化武器裝備所帶來的遠端精確打擊能力,能夠超越敵方的防禦地帶和自然地理屏障,直接對縱深目標實施中遠端精確打擊。這種非接觸作戰,不再是從前沿突破,然後向縱深推進,而是從一開始就進行全縱深作戰。 非接觸作戰的前提和關鍵是“打得準”。軍事上從來都要求“打得準”。過去我們在一首歌中唱“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實際上二戰的統計,大致是一萬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在資訊化軍事中,“打得準”有了新的涵義,美軍有一個說法:飛機轟炸一個長30米、寬18米的目標,越戰時期需投擲百餘枚航彈,科索沃戰爭僅需1枚導彈即可。 2001年4月,美陸軍第4機步師進行了代號為“頂石”的數字化實戰演習,充分展示了數字化技術的威力和數字化部隊新的作戰方法。該師的作戰範圍由傳統的100公里長、100公里寬,增加到120公里長、200公里寬,增幅達1.4倍。美陸軍計劃下一步用更新的軟體系統對第1騎兵師進行數字化改造。美國2002年度《國防報告》將軍事轉型的投資重點領域確定為空間控制,C4ISR系統,遠端精確打擊彈藥,資訊戰,無人作戰系統,導彈防禦系統及聯合作戰觀念開發、試驗等,宣佈放棄陸軍“十字軍”移動火炮、科曼奇直升機和聯合攻擊戰鬥機、海軍陸戰隊的V-22“魚鷹”戰鬥機等,這些都明顯表現出其對非接觸作戰的期待和倚重。 體系對抗成為戰場對抗的基本特徵 透過資訊科技,各軍兵種的作戰平臺、武器系統、情報偵察和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後勤保障系統,可以形成一體化的作戰體系。資訊化戰爭不再是各個作戰單元之間的對抗,而是建立在各種作戰單元、作戰要素綜合整合基礎上的體系和體系的對抗,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 具體地說,這種體系對抗表現出以下特點:傳統的平臺中心戰將發展成為網路中心戰;作戰方式由順序作戰發展成為並行作戰(並行作戰依賴兩種能力:主宰性資訊戰空間感知能力和共享資訊的實時協同能力);集中兵力讓位於系統整合基礎上的集中火力;陸、海、空、天、電五位一體的聯合作戰具有全新的意義。 目前比較明顯的是,作戰研究和軍事訓練更加重視應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作戰模擬技術等資訊科技;軍隊建設更加重視資訊科技基礎上的工程化管理和商業化開發;各種軍事活動都高度重視資訊含量,資訊化成為一切軍事活動的努力方向。 美軍目前是世界上資訊化水平最高、網路化訓練普及面最廣的軍隊,已建有1萬多個用於軍事目的的廣域和區域網,其中重大網路如國家安全網、國防部網、軍事情報網、陸軍網、海軍網、空軍網、後勤網、巡航導彈網等就有170多個。 太空成為軍事競爭新的戰略制高點 近期區域性戰爭的實踐表明,太空日益成為重要的作戰空間,對戰爭程序和結局具有決定性影響。有資料統計,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動用衛星70餘顆,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也多達50餘顆,為空中、海上和地面突擊系統提供全方位的資訊支援和保障。太空已經成為新的戰略制高點,一場爭奪太空軍事優勢的競爭已經開始。 目前,美俄等軍事大國大力發展軍用航天航空技術和空間戰武器系統,加強太空戰場建設,推動太空軍事力量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方向發展。據軍事專家預測,未來的非接觸戰爭將很可能以航天系統為核心,組建能夠在空天領域有效遂行任務的戰略性全球偵察———打擊作戰系統,以引導陸、海、空軍各種作戰平臺實施遠距離精確打擊,運用天基武器系統對地面、海上、空中目標直接實施打擊,還可以利用反衛星武器和空間作戰飛行器來干擾、破壞、摧毀敵方天基系統,爭奪制天權,限制敵方在太空的行動自由。
精確制導攻擊成為戰場主角 資訊化武器裝備是現代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如第三代主戰飛機,離開資料傳輸引導系統,命中率為30%,配上數傳系統,命中率可達96%。目前,世界軍事發達國家軍隊的武器裝備,無論是主戰裝備還是保障裝備,都正朝著資訊化的方向發展,主要作戰平臺具有資訊獲取和處理、橫向組網和資訊攻防能力;攻擊兵器日趨智慧化,能夠發射後自動跟蹤並精確打擊目標;作戰指揮透過C4ISR系統實現了自動化,而且發展出專門用於電子戰、網路戰等資訊戰的武器裝備和技術手段。現今美陸軍資訊化裝備已佔50%,海、空軍資訊化裝備已佔70%。 目前,美軍指揮自動化建設正致力於GIG和C4IKSR建設。估計到2020年前後,美國的主戰武器裝備都將實現資訊化。軍隊的資訊化水平,已成為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中,資訊能力將發揮主導作用,擁有資訊優勢並能有效轉化為決策優勢的一方,就能夠更多地掌握戰略和戰場上的主動權。 阿富汗戰爭突出的是精確制導武器、無人偵察機和特種作戰。由於有了這些建立在資訊化武器裝備基礎上的資訊化作戰能力,使得美軍打的阿富汗戰爭與前蘇軍打的阿富汗戰爭結果截然不同。美華人說:“塔利班是一次廣泛軍事革命的首批犧牲者。”10年前對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可能是最後一場需要重型坦克師在開闊地帶隆隆行進的戰爭。當時,用來摧毀軍事設施和關鍵基礎設施的精確炸彈甚至只佔炸彈總數的3.5%;B-52轟炸機向伊拉克軍隊投擲了大量的延時炸彈。當時的美海軍缺少能投擲精確制導武器的飛機,其通訊系統無法接收駐在利雅得的空軍地面人員發出的導向目標指令。相反,他們必須把每天的轟炸安排打印出來,然後每天晚上分發給飛行員。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上空的美海軍飛機都能投擲精確制導武器,當飛行員還在空中時,海軍軍官就可以向其交待關於新目標的資料。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炸彈只有143是精確制導炸彈,而這一比例在阿富汗戰爭中達到了60%。 爭奪制資訊權成為聯合作戰重心 在資訊化戰場上,資訊戰貫穿作戰全過程,滲透於戰爭各領域,爭奪資訊優勢成為戰爭的焦點,制資訊權是爭奪制空權、制海權和其他作戰空間控制權的關鍵,奪取制資訊權將成為聯合作戰的主導行動。未來作戰,在資訊領域的爭奪越來越激烈,資訊作戰與奪取制空、制海權於一體,作戰行動將自始至終圍繞奪取和保持制資訊權激烈對抗。值得注意的是,美軍不僅明確提出了戰役戰鬥層次的“資訊作戰”要求,而且提出了“戰略資訊戰”的任務。 1994年,美國國防大學成立了資訊資源管理學院,專門搞資訊戰的教學科研,表明在美軍軍官6級培訓的最高兩個層次開始了資訊戰的培訓。隨後,海、空軍軍事學院等也開始系統培養複合型的網路作戰和技術人才。美國國防部成立了專門的資訊戰領導機構,組建了第609網路資訊戰中隊,委託蘭德公司成立了國家級的資訊作戰研究中心。 “打得準”有了全新的內涵 俄羅斯軍事專家施普里琴科認為,非接觸作戰將成為未來主要作戰方式,並稱之為“第六代戰爭”。應該看到,資訊化武器裝備所帶來的遠端精確打擊能力,能夠超越敵方的防禦地帶和自然地理屏障,直接對縱深目標實施中遠端精確打擊。這種非接觸作戰,不再是從前沿突破,然後向縱深推進,而是從一開始就進行全縱深作戰。 非接觸作戰的前提和關鍵是“打得準”。軍事上從來都要求“打得準”。過去我們在一首歌中唱“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實際上二戰的統計,大致是一萬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在資訊化軍事中,“打得準”有了新的涵義,美軍有一個說法:飛機轟炸一個長30米、寬18米的目標,越戰時期需投擲百餘枚航彈,科索沃戰爭僅需1枚導彈即可。 2001年4月,美陸軍第4機步師進行了代號為“頂石”的數字化實戰演習,充分展示了數字化技術的威力和數字化部隊新的作戰方法。該師的作戰範圍由傳統的100公里長、100公里寬,增加到120公里長、200公里寬,增幅達1.4倍。美陸軍計劃下一步用更新的軟體系統對第1騎兵師進行數字化改造。美國2002年度《國防報告》將軍事轉型的投資重點領域確定為空間控制,C4ISR系統,遠端精確打擊彈藥,資訊戰,無人作戰系統,導彈防禦系統及聯合作戰觀念開發、試驗等,宣佈放棄陸軍“十字軍”移動火炮、科曼奇直升機和聯合攻擊戰鬥機、海軍陸戰隊的V-22“魚鷹”戰鬥機等,這些都明顯表現出其對非接觸作戰的期待和倚重。 體系對抗成為戰場對抗的基本特徵 透過資訊科技,各軍兵種的作戰平臺、武器系統、情報偵察和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後勤保障系統,可以形成一體化的作戰體系。資訊化戰爭不再是各個作戰單元之間的對抗,而是建立在各種作戰單元、作戰要素綜合整合基礎上的體系和體系的對抗,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 具體地說,這種體系對抗表現出以下特點:傳統的平臺中心戰將發展成為網路中心戰;作戰方式由順序作戰發展成為並行作戰(並行作戰依賴兩種能力:主宰性資訊戰空間感知能力和共享資訊的實時協同能力);集中兵力讓位於系統整合基礎上的集中火力;陸、海、空、天、電五位一體的聯合作戰具有全新的意義。 目前比較明顯的是,作戰研究和軍事訓練更加重視應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作戰模擬技術等資訊科技;軍隊建設更加重視資訊科技基礎上的工程化管理和商業化開發;各種軍事活動都高度重視資訊含量,資訊化成為一切軍事活動的努力方向。 美軍目前是世界上資訊化水平最高、網路化訓練普及面最廣的軍隊,已建有1萬多個用於軍事目的的廣域和區域網,其中重大網路如國家安全網、國防部網、軍事情報網、陸軍網、海軍網、空軍網、後勤網、巡航導彈網等就有170多個。 太空成為軍事競爭新的戰略制高點 近期區域性戰爭的實踐表明,太空日益成為重要的作戰空間,對戰爭程序和結局具有決定性影響。有資料統計,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動用衛星70餘顆,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也多達50餘顆,為空中、海上和地面突擊系統提供全方位的資訊支援和保障。太空已經成為新的戰略制高點,一場爭奪太空軍事優勢的競爭已經開始。 目前,美俄等軍事大國大力發展軍用航天航空技術和空間戰武器系統,加強太空戰場建設,推動太空軍事力量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方向發展。據軍事專家預測,未來的非接觸戰爭將很可能以航天系統為核心,組建能夠在空天領域有效遂行任務的戰略性全球偵察———打擊作戰系統,以引導陸、海、空軍各種作戰平臺實施遠距離精確打擊,運用天基武器系統對地面、海上、空中目標直接實施打擊,還可以利用反衛星武器和空間作戰飛行器來干擾、破壞、摧毀敵方天基系統,爭奪制天權,限制敵方在太空的行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