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百家姓》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是宋朝初年杭州一位教書先生編的,當初只是供讀私塾的孩子用的初級課本。《百家姓》到現在已經有了許多不同的版本,最常見的版本記有單姓446個,雙字複姓61個,共計507個姓。可見,《百家姓》名不符實,記的遠遠不止一百個姓。這本書四字一行,八字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因此,年紀大一些的人還能背得下來。
宋朝人王明清寫的《玉照新志》中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后妃。”王明清的這些話,告訴我們:一、《百家姓》產生於浙江杭州民間。二、產生的時間是宋朝初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當時,江南金陵(現在南京)有一個李煜為帝的南唐,浙江杭州有忠懿王錢(chù)的吳越,這兩個地方小王朝爭先恐後地向宋朝稱臣納貢,獻殷勤。公元975年、976年,南唐、吳越先後被北宋吞併。《百家姓》看來就是在960年到975年這段時間內產生的。三、幾個姓列在首位的原因。宋朝皇帝姓趙,所以列在最前;錢姓是吳越小王朝皇帝的姓;孫姓是吳越王錢正妃的姓;李是南唐皇帝的姓,南唐國雖然小,但又能欺負欺負比他更小的吳越,所以也得排在前面;周、吳、鄭、王是錢其他后妃及他父親錢(liú)后妃的姓。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秋日小雨》詩中提到了《百家姓》,詩人在註釋中指明寫作的靈感竟是來自《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陸游生活的南宋已經廣為人知了。目前發現最早的印刷本《百家姓》是元朝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大家現在熟知的《百家姓》是明朝的產物。清朝版本的《百家姓》還附有圖畫,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及其所屬家族外,旁邊還有人物影象。《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還有少數民族文字的譯本,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百家姓》的排列體現了封建帝王的專制,以後各朝代為此目的都對《百家姓》的排列進行過修改。各朝都把皇帝的姓排列在首位,惟有清朝康熙年間的《御製百家姓》以孔子的姓為首。
早在唐太宗的時候,吏部尚書高士廉,就把民間的“姓”收集記錄下來,寫成了一本《氏族志》,這本書被頒行天下,作為當時推舉賢能做官或通婚結親的依據。宋代人鄭樵所著的《通志》,收錄了兩千多個姓。元代馬端臨所著《文獻通考》,則收錄了3736個姓。明代吳沈所著《千家姓》收錄了1968個姓。
華人到底有多少個姓氏,沒有統一的說法,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準確說法。《萬姓譜》載有單姓30038個,複姓1619個。複姓中,有三字姓66個,四字姓兩個。《華人名大辭典》則集有4129個姓,其中單姓2288個,複姓1689個,三字姓143個,四字姓7個,五字姓兩個。
因為中國姓氏遠非幾百個,宋朝時已有了《千家編》。明朝洪武年間,吳沈等人根據戶部黃冊編出了《皇家千家姓》,因為明朝是朱家天下,朱姓自然排到了最前面。四字一句,而且押韻。可惜這部書現在已經失傳了。民國時庹(tuǒ)萬民也編過一部《千家姓》。
不但記錄姓氏的書很多,研究姓氏的書在中國更是源遠流長。春秋時的《左傳》記載了當時命名的五種方法和六項規條,這可說是最早的研究姓名的記述。東漢時應劭寫的《風俗通》,已經設有專門的《姓氏篇》,這是關於姓氏的第一個專著。唐代有林寶撰的《元和姓氏》。宋朝邵思著的《姓解》收集了3568個姓。明朝陳士元著有《姓》,“”讀xī,是骨頭制的專門解繩結的錐子。陳士元認為,姓氏諸說,紛亂如麻,非不能解開,故名《姓》。《姓》已有姓氏3625個。明朝凌迪知著有《古今萬姓統譜》,除記姓氏外,還記前人生平事蹟。清朝張澍著的《姓氏尋源》對姓氏的起源進行了考證,旁徵博引,改正了不少前人著述的謬誤。此外還有《奇姓考》、《姓氏急就篇》、《姓氏書辯證》、《姓氏考略》、《姓苑》、《姓譜》等著作,如果加上各家族的譜牒,那麼,關於姓氏的書就多得數也數不清了。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出版了不少關於姓氏的書籍。有慕容詡著的《中國古今姓氏辭典》,華雲、紀林合著的《百家姓解釋》,閻福卿等編著了《中國姓氏彙編》,嚴帆著有《新編百家姓》。臺灣省的鄧獻鯨編了《中國姓氏集》。其中《新編百家姓》共收錄姓氏3107個,臺灣省的《中國姓氏集》收錄姓氏達5652個,單字姓3484個,雙字姓2032個,還有三字複姓146個。
對姓氏的研究是一項極為艱苦複雜的工作,眾多的研究者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但是,華人口眾多,歷史悠久,到底有多少姓氏是很難說得清的,從歷代文獻資料看,可查到的姓氏有六千左右,目前常見的有兩千左右,其中許多姓氏現在已經消失了。有人在北京地區做過統計,在北京800萬人口中,有1800個姓,常見的姓有400左右,而且絕大多數是單字姓,竟發現有400多個姓氏是以前沒有記錄過的。縱觀姓氏的發展,我們能夠看得出:由多到少,由復到單,由小姓到大姓,這樣的變化趨勢。
1987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根據全國性的人口普查統計出,中國的姓氏有12000個到13000個。同年,中國科學院進行了有關姓氏的專題性研究。1987年5月2日,袁義達將此次姓氏統計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於眾,被稱為“新百家姓”。“新百家姓”中,“李、王、張”位居前三位。
雖然姓氏數量很多,但有的姓人口極少,有的姓人口很多,分佈極不平衡。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結果,中國漢族人口中佔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其中李、王、張三姓,分別佔了漢族人口的79%、74%和71%,這三個姓的總人口數就是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餘下的是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這19個姓氏人口約佔漢族人口的555%。
目前中國最常見的一百個漢族姓氏按人數多少依次排列是: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
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
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
葉閼餘潘,杜載夏鍾,汪田任姜,範方石姚,
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
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
賀賴龔文。
咱們常用的《新華字典》最初所收的字一共不過6840個,可姓氏用字遠遠超出了這個數字。姓氏一多,就有些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姓。
據說,《百家姓》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是宋朝初年杭州一位教書先生編的,當初只是供讀私塾的孩子用的初級課本。《百家姓》到現在已經有了許多不同的版本,最常見的版本記有單姓446個,雙字複姓61個,共計507個姓。可見,《百家姓》名不符實,記的遠遠不止一百個姓。這本書四字一行,八字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因此,年紀大一些的人還能背得下來。
宋朝人王明清寫的《玉照新志》中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后妃。”王明清的這些話,告訴我們:一、《百家姓》產生於浙江杭州民間。二、產生的時間是宋朝初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當時,江南金陵(現在南京)有一個李煜為帝的南唐,浙江杭州有忠懿王錢(chù)的吳越,這兩個地方小王朝爭先恐後地向宋朝稱臣納貢,獻殷勤。公元975年、976年,南唐、吳越先後被北宋吞併。《百家姓》看來就是在960年到975年這段時間內產生的。三、幾個姓列在首位的原因。宋朝皇帝姓趙,所以列在最前;錢姓是吳越小王朝皇帝的姓;孫姓是吳越王錢正妃的姓;李是南唐皇帝的姓,南唐國雖然小,但又能欺負欺負比他更小的吳越,所以也得排在前面;周、吳、鄭、王是錢其他后妃及他父親錢(liú)后妃的姓。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秋日小雨》詩中提到了《百家姓》,詩人在註釋中指明寫作的靈感竟是來自《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陸游生活的南宋已經廣為人知了。目前發現最早的印刷本《百家姓》是元朝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大家現在熟知的《百家姓》是明朝的產物。清朝版本的《百家姓》還附有圖畫,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及其所屬家族外,旁邊還有人物影象。《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還有少數民族文字的譯本,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百家姓》的排列體現了封建帝王的專制,以後各朝代為此目的都對《百家姓》的排列進行過修改。各朝都把皇帝的姓排列在首位,惟有清朝康熙年間的《御製百家姓》以孔子的姓為首。
早在唐太宗的時候,吏部尚書高士廉,就把民間的“姓”收集記錄下來,寫成了一本《氏族志》,這本書被頒行天下,作為當時推舉賢能做官或通婚結親的依據。宋代人鄭樵所著的《通志》,收錄了兩千多個姓。元代馬端臨所著《文獻通考》,則收錄了3736個姓。明代吳沈所著《千家姓》收錄了1968個姓。
華人到底有多少個姓氏,沒有統一的說法,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準確說法。《萬姓譜》載有單姓30038個,複姓1619個。複姓中,有三字姓66個,四字姓兩個。《華人名大辭典》則集有4129個姓,其中單姓2288個,複姓1689個,三字姓143個,四字姓7個,五字姓兩個。
因為中國姓氏遠非幾百個,宋朝時已有了《千家編》。明朝洪武年間,吳沈等人根據戶部黃冊編出了《皇家千家姓》,因為明朝是朱家天下,朱姓自然排到了最前面。四字一句,而且押韻。可惜這部書現在已經失傳了。民國時庹(tuǒ)萬民也編過一部《千家姓》。
不但記錄姓氏的書很多,研究姓氏的書在中國更是源遠流長。春秋時的《左傳》記載了當時命名的五種方法和六項規條,這可說是最早的研究姓名的記述。東漢時應劭寫的《風俗通》,已經設有專門的《姓氏篇》,這是關於姓氏的第一個專著。唐代有林寶撰的《元和姓氏》。宋朝邵思著的《姓解》收集了3568個姓。明朝陳士元著有《姓》,“”讀xī,是骨頭制的專門解繩結的錐子。陳士元認為,姓氏諸說,紛亂如麻,非不能解開,故名《姓》。《姓》已有姓氏3625個。明朝凌迪知著有《古今萬姓統譜》,除記姓氏外,還記前人生平事蹟。清朝張澍著的《姓氏尋源》對姓氏的起源進行了考證,旁徵博引,改正了不少前人著述的謬誤。此外還有《奇姓考》、《姓氏急就篇》、《姓氏書辯證》、《姓氏考略》、《姓苑》、《姓譜》等著作,如果加上各家族的譜牒,那麼,關於姓氏的書就多得數也數不清了。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出版了不少關於姓氏的書籍。有慕容詡著的《中國古今姓氏辭典》,華雲、紀林合著的《百家姓解釋》,閻福卿等編著了《中國姓氏彙編》,嚴帆著有《新編百家姓》。臺灣省的鄧獻鯨編了《中國姓氏集》。其中《新編百家姓》共收錄姓氏3107個,臺灣省的《中國姓氏集》收錄姓氏達5652個,單字姓3484個,雙字姓2032個,還有三字複姓146個。
對姓氏的研究是一項極為艱苦複雜的工作,眾多的研究者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但是,華人口眾多,歷史悠久,到底有多少姓氏是很難說得清的,從歷代文獻資料看,可查到的姓氏有六千左右,目前常見的有兩千左右,其中許多姓氏現在已經消失了。有人在北京地區做過統計,在北京800萬人口中,有1800個姓,常見的姓有400左右,而且絕大多數是單字姓,竟發現有400多個姓氏是以前沒有記錄過的。縱觀姓氏的發展,我們能夠看得出:由多到少,由復到單,由小姓到大姓,這樣的變化趨勢。
1987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根據全國性的人口普查統計出,中國的姓氏有12000個到13000個。同年,中國科學院進行了有關姓氏的專題性研究。1987年5月2日,袁義達將此次姓氏統計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於眾,被稱為“新百家姓”。“新百家姓”中,“李、王、張”位居前三位。
雖然姓氏數量很多,但有的姓人口極少,有的姓人口很多,分佈極不平衡。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結果,中國漢族人口中佔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其中李、王、張三姓,分別佔了漢族人口的79%、74%和71%,這三個姓的總人口數就是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餘下的是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這19個姓氏人口約佔漢族人口的555%。
目前中國最常見的一百個漢族姓氏按人數多少依次排列是: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
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
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
葉閼餘潘,杜載夏鍾,汪田任姜,範方石姚,
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
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
賀賴龔文。
咱們常用的《新華字典》最初所收的字一共不過6840個,可姓氏用字遠遠超出了這個數字。姓氏一多,就有些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