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書居
-
2 # 小鑫說遊戲
說到錦衣衛我們會想到飛魚裝,繡春刀,飛簷走壁,刺探天下無孔不入,但是錦衣衛都是些什麼人呢?
錦衣衛由來錦衣衛是明朝特有的情報機構,起初直屬皇帝,後來又被東廠管轄。錦衣衛前身是明太祖設立的“拱衛司”,後改名為“親軍都尉府”,說白了就是皇帝的警衛加儀仗隊。洪武十五年正式成立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正是因為錦衣衛權利之大造成了明初嚴峻的政治氛圍,大臣們每天吃什麼都會被記錄在案,所以當時大臣們人心惶惶。洪武二十年,朱元璋為太子登基鋪路廢除了錦衣衛,但是朱棣時期錦衣衛又被重新成立一直到明亡。
2.民間招募:當時很多人不滿戶籍制度,所以“跳槽”很普遍,所以當兵成了一個不錯的出路。但是錦衣衛可不是相當就能當的。候選人必須由當地官府推薦,不能有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案底,就算是打架鬥毆都不可以。並且家世一定要清白(不積極繳稅不行,家中女子不貞不行,家中經商不行),符合標準那就上京趕考。
3.皇帝賞賜:這就像清朝黃馬褂一樣,都是一種恩賜,那時候你最差都是一名錦衣衛百戶。這種人基本不用上班,算是掛個名,不出任務正常領俸祿。很是逍遙自在,但是也有的直接加入了錦衣衛,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情報人員。
-
3 # 我是加號
明朝的錦衣衛,即: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它是皇帝的侍衛機構。
明朝設定錦衣衛,更多的是為了集中皇權,所以它直屬皇帝管轄。
提起明朝錦衣衛的組成人員,很多人都覺得他們是由太監組成。其實不是這樣的。錦衣衛的首領稱指揮使,它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擔任,很少有太監擔任。其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錦衣衛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時所設御用拱衛司,為了監視、偵查、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太祖先後任用親信文武官員充當“檢校”,“專主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無不奏聞。”
錦衣衛在明朝時也是有編制的。它的組成分為:錦衣衛官員有指揮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從三品,僉事二人,四品,鎮撫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五品,下屬有將軍、力士、校尉,有法庭和監獄。
-
4 # 鶴翔張鳳振
錦衣衛是明朝最厲害的特務機構。它的前身為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又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又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有明一朝,錦衣衛盛行。內廷御林軍系皇帝衛隊。衛隊直接受皇帝領導與指揮。衛長官為指揮史,由皇帝親信與心腹擔任,下領十七個所和南北鎮撫司。錦衣衛偵伺一切官員。它雖然權勢不如廠大,但同樣可以不經司法機關批准,而直接奉詔受理詞狀,逮捕吏民,用刑極為殘酷,令官員與百姓無不談衛色變。錦衣衛還兼有皇家儀仗隊的職責,其服飾配件無一不在彰顯著皇家風範。從最高階的賜服蟒服,到飛魚服,再到鬥牛服以及腰間配的繡春刀,景泰、正德年間又添了麒麟服。這些賜服,在皇帝祭祀或巡遊時穿著,亦或重大節日慶典且需皇家賞賜有品級之人才能穿。
-
5 # 蘇蘇看歷史
錦衣衛可不是隨便相當就當的,主要來源於衛所裡的功勳子弟和皇帝親信,代代相傳,遍佈全國各地,所以一般人是很難當錦衣衛的,民間選拔也需要多種考量,而且民間選拔人員要從校尉、力士做起,也被成為“緹騎”,作為錦衣衛的屬下,如果機緣巧合下,或許能升上去。接下來講講錦衣衛的構成。
錦衣衛主要由侍衛儀仗隊、南鎮撫司、北鎮撫司構成,做了一個示意圖,如下:
侍衛儀仗隊:就是親衛軍和儀仗隊。其中大漢將軍就是長的帥的,身材雄偉計程車兵,作為殿延衛士。校尉、力士就是儀仗隊裡面的人。
南鎮撫司:主要負責法紀、軍紀、監察、人員管理的職責。
北鎮撫司:“專理詔獄”,也就是專門負責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偵訊、行刑、處決。北鎮撫司權力非常大,我們一般所指的錦衣衛也都是北鎮撫司。
錦衣衛的管制等級如下:指揮使最大,不過鎮撫使和千古權力也很大。校尉,力士在錦衣衛中是沒有品級的。
-
6 # 南北鎮撫司
錦衣衛作為皇帝的侍衛親軍和儀仗隊,由將軍、校尉和力士構成。將軍開始叫“天武”,成祖時改為“大漢將軍”,首選體貌雄健、孔武有勇力者擔任,作為殿廷衛士。至於校尉、力士則從民間挑選體貌端健、無不良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鹵簿、傘蓋,力士舉持金鼓、旗幟。
錦衣衛最高職位為指揮使。南、北鎮撫司為錦衣衛常設偵緝刑查機關。下設五個衛所,其統領職官稱為千戶、百戶、總旗、小旗,普通軍士稱為校尉、力士。
大明朝300年,錦衣衛就忠心陪伴了300年,與東廠和司禮監一樣,這是皇帝所能真正倚仗的一把利劍。
回覆列表
錦衣衛是明朝歷史上一個引人注目的群體,那麼這個群體主要是由哪些人構成的呢?根據《錦衣衛選簿》和《南京錦衣衛選簿》顯示的情況,可以發現錦衣衛主要由以下兩部分人組成。
一是出身民戶、軍戶和匠戶的人佔了較大比例,其中軍戶出身的人最多。明太祖時期,明廷頒佈讓天下人以“本等名色佔籍”的法令,即規定民眾以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來呈報戶籍,以便於朝廷分派差事和徭役。明朝的戶籍主要分為軍戶、民戶、匠戶和灶戶。所謂的民戶就是民差的,軍戶是當兵的,匠戶是從事製造業和手工業的,灶戶是承擔煮鹽任務的。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戶籍一旦被確定下來,就不能隨意更改。如果祖上是軍戶的,子子孫孫就將都是軍戶。這一規定哪怕到了明中後期有所鬆動,但能變更的機率依然很低。例如嘉靖朝浙江總督胡宗憲,他的祖上就是出身軍戶,所以他們家世代承襲錦衣衛武官之職。
二是皇帝特別封賜的部分人,如安插達官、蔭封功臣及其子弟和恩賞外戚。所謂的達官又作韃官,即周邊部族來降的首領或將領,主要來自蒙古諸部和遼東女真。明廷透過安插他們為錦衣衛武官,利用他們監控各部族。由於錦衣衛具有某些特殊職能,深的皇帝的器重,所以它也經常被皇帝當做恩賜賞給功臣子弟和外戚。
此外,皇帝乳母的家屬和女戶的家屬也可能被封賜為錦衣衛。皇帝的乳母不僅要給皇子餵奶,還要教育皇子。在長期的相處中,皇子與乳母可能會結下深厚情誼。等到皇子成長成皇帝后,感念乳母的恩情,便可能封乳母的家屬為錦衣衛。
女戶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明朝重新推行殉葬制度,皇帝駕崩後,許多妃嬪和宮女都被迫陪葬。這些殉葬的宮女就是女戶。新皇帝繼位後,為了撫卹殉葬宮女的族屬,便可能將這些宮女的家人選入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