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穿梭機

    這個說起來可能很複雜,也沒有具體的歷史資料可以考證。

    但是根據我所瞭解到的道教的發展,和崆峒山所在地平涼的歷史發展,綜合起來,覺得可能也是崆峒山沒有發展為天下名山的一些原因,但肯定還有很多疏漏之處。

    崆峒山傳說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地方(時間太早了,黃帝都是傳說中的人物,因此這個噱頭並不怎麼被認同,實際上的吸引力不大,大家不去關注)。

    秦漢時期,就有道人於此修煉。(當時由於崆峒山地處戰亂之地,戰略意義更大於道教這樣的宗教意義,從周邊存在的戰場以及作為重要的養馬場,受到的是重視其作用的影響,漢武帝的登山被證實,但是也屬於視察前線,對於弘揚其宗教文化並沒有任何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崆峒山所處的平涼在歷史上從來都不是一個人丁興旺的地方,因此其宣傳的宗教號召力並不大,擁有的教眾不多,因此也沒有在歷史上有任何搶眼的表現,不像少林寺那樣,參與到當時極其重要的社會活動中,奠定了影響。

    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崆峒山成為西北(注意,由於地理因素,西北本身就是地廣人稀之地,影響了整個西北,可能還不如影響當時安徽,河南等這樣隨便的一箇中原省份更為重要)最大的道教十方叢林。當時,全山有較大廟觀42座有八臺、九宮、十二院的稱謂。除宮觀外,道教遺蹟還有三教洞、藥王洞、玄鶴洞、廣成洞、許米仙洞、七真觀等。崆峒山一直是全真道龍門派道士修真之地,開山真人苗清陽,按龍門派百字派單為第十代,現已傳至三十代。崆峒山雖是道教勝地,但山上也有佛教廟宇和僧人(這種相容幷包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也影響了其特色的建立)。

    而位於湖北十堰的武當山、位於江西鷹潭的龍虎山、位於安徽黃山的齊雲山、位於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都是位於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影響力自然大一些,而且這些地方在歷史發生戰亂的時間相對短,即使有戰爭,也是信奉道,佛教的漢人,不像崆峒山那樣會有外族人。

    到了唐代,都城長安距離崆峒山很近,本該是發展的大好時機,可惜當時佛教和道教之間存在很大的競爭關係,終於在唐中宗神龍元年(705)下詔僧道集於內殿辯論《老子化胡經》真偽,定為偽經,敕令禁燬。1255年,元憲宗蒙哥命福裕與當時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展開“御前辯論”,全真輸理,蒙哥下令清查《道藏》偽經,後來,還把佛教排在全真之上。1256年,李志常被氣死。

    1258年,新繼位的忽必烈下令舉行第二次佛道“御前辯論”。全真教首席代表為張志敬,佛門仍為福裕,藏傳佛教大師八思巴被命裁定是非。此次全真敗得很慘,參加辯論的道士17人被迫削髮為僧,全真《道藏》大皆被毀,200多處道觀改為佛寺。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令佛道二家辯論,裁決權在皇帝手中,終判道家為輸,以此為藉口,下詔除(道德經)之外所有的道藏經文印板全部焚燬,這就是歷史上發生的“至元毀藏”事件。

    由此,道教並無興盛,崆峒山也就默默無聞,沉寂千年。

  • 2 # 青竹先生L

    崆峒山屬於六盤山支流。有1000多種植物,300多種動物,森林覆蓋率超過90%;同時,煙霧籠罩,如霧仙境。平湖高峽,水色各異,既有北方山巒的雄偉,又有秀麗的江南風景。

    早在秦朝漢朝的時候,崆峒山就有著人文景觀。後來又經過修建,古塔、樓閣、寺廟、宮殿。在明、清時候,山上有了我們後來所說的十二處景觀。

    崆峒山上的問道宮位於崆峒峽前、荊水北岸,幽靜的環境中。生活在宮中,聽不到水浪的聲音。這裡之所以叫問道宮,是因為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道家的道人常駐此地,始祖皇帝后來到這裡找到他向他問道,後來人們就把此地稱作問道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曆1966年3月8日出生屬馬的男人2009年運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