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旅非老萬
-
2 # 布萊克懷特
非洲窮,但是也有相對富裕國家。
一、赤道幾內亞。赤道幾內亞石油資源豐富,原油儲量30億桶,人口約120萬人。1996年,赤幾領海發現石油資源,經濟開始快速發展。1997-2001年,年均經濟增長率41%,2001-2008年,年均經濟增長率20%,石油部門產值佔GDP的80%以上,出口主要為原油。石油繁榮是赤幾經濟的“標籤”。2011年,赤幾的人均GDP達到歷史頂峰的2.2萬美元。2014年開始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赤幾經濟萎縮,人均GDP下降至8000美元左右。
二、波扎那。該國最大的成就是成功地移植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幾十年來,政局穩定、經濟繁榮、透明清廉,被西方譽為“非洲民主樣板”和“最清廉透明的國家”。根據2015年公佈的《伊布拉欣國家治理指數報告》,波扎那在非洲國家中排名第三,超過南非,位居南部非洲之首。波扎那資源豐富,特別是鑽石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進而依靠鑽石經濟,成功脫貧,人均GDP一度超過9000美元。但是,由於經濟多元化成效不大(主要還是技術實力、工業水平不足),近年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波扎那人均GDP有所下降。
三、加彭。加彭自然資源豐富,石油、錳礦、木材儲量極大。正是依靠自然資源出口,1980年,加彭人均GDP達到6400美元。當時的中國大陸人均GDP為195美元,中國臺灣為2400美元,南韓為1700美元。但是,長期以來,加彭過於依賴初級產品,經濟結構單一,勞動力素質改善緩慢,技術積累有限,經濟質量長期得不到改觀。2011年,依靠高額石油出口收入,加彭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但是2014年之後,經濟萎縮嚴重,目前不足8000美元。
四、模里西斯。模里西斯的優勢:(1)軟環境優良,政府清廉、經濟自由度高、金融業開放、法治化程度高。因此,模里西斯成為外商投資的天堂。其經濟自由度指數長期位居撒哈拉以南第一名,世界前列。(2)模里西斯自然環境優美,成為旅遊者的天堂。模里西斯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房地產、酒店餐飲服務、金融業的大發展。模里西斯人均GDP已經超過9000美元。
總體上看,非洲國家主要依靠自然資源致富,因此經濟增長波動性較強。模里西斯是少數依靠軟環境發展經濟的非洲國家。非洲國家總體上存在勞動力素質低、缺乏紀律性和時間觀念,製造業落後等問題,這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
-
3 # 竺海1
非洲,連像樣的封建社會都還沒進化到(大致可以這麼說吧?),窮才是正常的!不窮真的說不過去!
若說北非有些國家在過去的近兩千年是一再受南歐影響的,有些又曾深受阿拉伯文化影響,還很有些石油資源。這也遠不足以改變非洲的亂、窮、差等局面。
大體上,非洲的窮,原因有這樣幾個:
一,多是處於剛脫離原始部落階段,整體上來說,國家治理沒章法,宗族部落之間,恩怨情仇沒清算完,衝突和戰亂常有,國民的基本教育和培訓基本沒有。所謂的“治理失敗的國家”——偷、搶遍地,腐敗橫行,法律近乎虛文——非洲肯定很有一些。
二,非洲人智商偏低,平均水平或許也就八十左右。眾多國民又接觸不到基本的教育。這也使他們沒什麼守規則、講紀律的意識。更甭提什麼法制理念等。 我們這邊,幼兒園孩子水平的某個“所有東西,我的歸我,你的也是我的”這一觀念,是不少非洲人所願採信和持有的。
三,有人曾總結到,非洲氣候不錯,再冷的天也凍不壞人,物產豐富,近乎隨時都可以從樹上摘果子充飢。這就使得大家沒有儲存物資的習慣,因而影響了他們的進化等等,這話也不無道理。
另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時間的殖民統治和掠奪,人口販賣等。
非洲比較富裕的國家,大致就是人均GDP排位世界第48位的塞昔耳了,這是非洲人均GDP的第一!國民主要靠旅遊業獲取收入,遠算不上發達~(最新資料——後邊一樣,2017年15658美元)然後是模里西斯,世界排位64,人均10873美元!第三是加彭,人均9929美元世界排名71(這已經比同時期同榜單的中國第六十九,10873美元低了不少),第四則是波扎那,然後那密比亞第五,南非以世界排名89的位次,排在非洲第六(人均6207美元,這個曾經的準發達國家,真的很是沒落了!)
非洲的大國,奈及利亞,南非,埃及,蘇丹,衣索比亞等等,雞的屁總量是排在前邊的,人口數也是相對多得多的~多都是窮的厲害!人均GDP一千美元左右的水平~
回覆列表
謝邀。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問:為什麼非洲很多國家都很窮?非洲大陸物產相當豐富,我們常說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跟非洲比,我們幾乎可以被秒成渣。中南部非洲黃金鑽石各種有色寶石與有色金屬,西北非的油氣資源,瀕臨印度洋與大西洋沿岸的漁業資源以及熱帶雨林的森林資源……所有這些物產,任何一個正常國家,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會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富強,人民生活富足,可惜的是這些東西偏僻產在了非洲。
歷史上的非洲,幾乎全部地區或國家曾經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在工業水平不是太發達的殖民時代,容易攫取的已經被殖民者掠奪一空,剩下獲取困難的資源,由於非洲人固有的懶惰與散漫而放任跨國集團佔有,他們只能出賣這些資源,所獲資金又由於非洲各國政府的腐敗與無處不在的貪腐,用於改善民生的所剩無幾。說到這裡又不得不說非洲人的散漫隨意懶惰成性,可以舉幾個例項佐證:曾經處於殖民時代的南非,大家都在譴責殖民者的暴行,可當時除了一小部分激進分子,大部分普通黑人都有固定職業,也有固定收入,大部分民眾的生活相對富足,社會治安也還維持的不錯,可是當曼德拉推翻殖民當局當上總統以後,南非的整體實力與經濟水平一落千丈,社會動盪,幾乎民不聊生,南非也由發達國家墮落成第三世界水平了,所以有人曾經說,曼達拉是世界的聖人,卻是南非的罪人。很簡單地道理,當你面對人權與生存權的抉擇時,生存是首選。還有一個鮮活的例子——辛巴維(威),曾經的辛巴維(威),在白人佔統治地位的時期,其工業水平處於第三世界領先水平,而農業處於高度發達的水平,當時號稱南部非洲的糧倉,自從穆老頭趕走白人當上總統,短短几十年時間,辛巴維(威)成功墮落成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民不聊生以至於一個國家竟然沒有了自己的貨幣,央行名存實亡。
當然非洲也有幾個比較富裕的國家,例如北非的突尼西亞、摩洛哥以及曾經的利比亞,可是這些國家並不是由傳統意義上的非洲人佔多數,他們是阿拉伯人以及歐洲人後裔建立的國家。幾個地處印度洋上的島國馬爾地夫塞昔耳等,因為離非洲大陸遙遠,旅遊資源豐富,日子過得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