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浪0120

    感謝邀請。確實很難回答。這場戰爭已經是極其慘烈了,假設這次偷襲沒有發生,肯定也會有別的重大事件發生,繼而燃起戰火,戰爭會和真實的歷史同樣慘烈,雙方同樣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至於戰勝法西斯的難度,為了便於分析,我想大致分為兩種可能。一種是日本仍然狂妄地抱著它短視、孤立的戰略不放,愚蠢的冒進也只是時間的推遲而已,戰場會有變數,但對於戰勝它的難度與真實的歷史相比,我不會悲觀。二是日本的策略有了某種改變,否決了類似於偷襲珍珠港的計劃,特別是放眼歐洲戰場,把亞歐當成一盤棋下,它強大的海空軍把主力用於以逸待勞美國這樣的強敵,伺機而動,那麼對於整個亞太戰場造成的威脅就難以估量了。戰勝如此兇惡而且狡詐的敵人難度可想而知。當然,敵變我亦變,相信更高的智慧始終在正義一方。以上紙上臆造,見笑於諸君。

  • 2 # 不沉的經遠

    日本偷襲珍珠港固然是個錯誤的決定,但是當時如果不偷襲珍珠港,日本的日子也會很痛苦。

    在日本和德國結盟,特別入侵法屬越南北部以後,美國開始對日本可能南下的威脅做出反應。

    一是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財產,對日本實行包括石油、廢舊鋼鐵等戰略物資的禁運。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國家,之前80%的石油都是從美國進口。更糟糕的是,英國和荷蘭也效法美國,對日本進行了禁運。

    二是美國把中國列入了《租借法案》的援助物件。開始為中國抗戰提供各種軍事物資,還幫助中國培養飛行員。如果日本選擇不對美國開戰,那麼美援物資將透過滇緬公路源源不斷進入中國,美國的志願航空兵也將投入戰鬥,日本在中國的日子也將更加難過。

    所以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的話,鬼子在中國戰場上也不會有太多力量擴大戰爭規模,會在美國的制裁下越來越虛弱。

  • 3 # 冥蝶讀書

    這個問題不成立,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也會進攻東南亞,太平洋戰爭依然會爆發。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中日全面戰爭爆發。日軍在短時間內攻佔了大片領土,但是中國依然在抵抗,沒有向日本希望的那樣迅速妥協。

    日本的行動嚴重損害了美國利益,美國要求日本退出中國,維持之前的門戶開放政策。但由於孤立主義的限制,以及綏靖主義的盛行,美國當時依然保持著跟日本的貿易往來,向日本出口戰略物資,鋼鐵和石油。日本得以繼續維持戰爭。

    日本後來決定進攻美國,並非頭腦發熱,而是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做出的選擇。

    一、資源匱乏導致的擴張需求

    日本跟德國、義大利,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作為後發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原料基本上依賴進口。

    在那個年代,流行的思潮是大國必須擁有自己的原料產地,說白了也就是殖民地。日本也非常認同這種理論,他們希望把英美等國趕出亞太地區,由日本來主宰亞太地區。後來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正是這種觀念的產物。

    二戰時期,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石油取代煤炭成為新的能源。當時亞太地區只有東南亞有石油,此外東南亞還有橡膠等重要物資。這些都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

    日本當時雖然佔領大片領土,但由於中國堅持抵抗,而且還能得到國際援助,日本的資源包括人力每天都在消耗,這讓日本非常焦慮。日本對美國的依賴越來越深,一旦美國收緊物資供應,日本就很難將戰爭持續下去。

    對於美國要日軍退出中國的要求,日本是不可能答應的,花了那麼大代價搶來的東西怎麼肯輕易放棄。因此雙方就這樣僵持著,只是當時美國受孤立主義限制,也不能做什麼。

    二、歐洲的戰局讓日本覺得有了轉機

    1939年德國跟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這對日本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

    此前,日本有北進的計劃,也就是以蘇聯對主要敵人,佔領遠東地區。但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讓日本覺得遭到了德國的背叛。同一年,日本又發起了諾門罕戰役,結果損失慘重,日本陸軍不得不重新對待蘇聯。

    1940年夏天,德軍橫掃西歐。日本覺得這是個機會,因為英國遭到了削弱,東南亞的資源在向日本招手。

    既然北進已經沒法考慮,日本又很需要石油等資源,那麼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日本決定跟德國結盟,對抗美國。

    1940年9月27日,日本和德國以及義大利在柏林簽訂了同盟條約,作為軍事同盟的軸心國集團正式形成。

    針對日本的這一決定,美國的反應就是立即實施廢鐵禁運,日美關係惡化。

    三、蘇德戰爭爆發,日本最終決定對美開戰

    日本加入軸心國之後,外相松岡洋右希望建立一個德意日蘇四國同盟,一起對付英美。

    但是1941年6月,德國又突然發起了對蘇聯的進攻,這讓日本的夢想破滅,內閣直接辭職了。

    德國對蘇聯的進攻造成了一系列後果,美國很快就宣佈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而且美國在事實上已經參戰,美國艦隊在大西洋直接開始了護航,並且擊沉發現的德國潛艇。

    在亞太,美國也沒有忽略日本,只是美國此時已然受到孤立主義限制,美國的選擇是援助中國抗戰。

    日本接下來就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麼對美開戰,要麼對美國妥協,撤出中國。

    妥協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對美開戰。東條英機內閣上臺後,就制定了對美開戰的策略,立足於打的前提下,嘗試跟美國談判。

    當時日本的想法是,如果不打,兩年後,日本的石油就會耗盡,日本就會不戰而敗。早點開打,還有機會佔領東南亞,利用東南亞的石油維持下去。至於能維持多久,日本高層表示沒考慮過。反正就是打了才有機會,不打就是等死。

    因此,日本不招惹美國是不可能的,除非它願意主動撤出中國。

  • 4 # 東莞文武生

    這就充分體現二戰期間三大法西斯國家狂妄自大,充滿野心而各自為戰的一面!這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之福!如果二戰期間三個法西斯國家事先達成戰略合作協定,由義大利為主德國協助先完全佔領非洲,先放棄進攻英、美等國而鞏固非洲防禦;由德國為主義大利、日本協助先完全征服蘇聯和政洲大陸,先放棄進攻美國而鞏固歐洲防禦;由日本為主德國配合,先完全征服中國和亞洲各國,先放棄進攻大洋洲各國而鞏固亞洲防禦。再經過兩至三年的休整期,然合三國再合力西征英國、南征大洋洲各國,最後東西兩邊夾擊美國,繼而征服美洲大陸。這個世界必將由三個法西斯國家所統治。但萬幸的是這三個法西斯國家雖然結成聯盟但沒有統一步調而未能形成合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產類食物有什麼營養特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