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20218391909

      是墨翟,相傳原為宋華人,後長期住在魯國。曾學習儒術,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般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西漢太史公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末尾提到:“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所以後世一般認為他是宋人。   公元前5世紀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宋國一個以木工為謀生手段的手工業者家庭。當時的社會是一個“處工就官府”的社會,即工匠處於官府的嚴格控制之下,隸屬和服務於官府,社會地位十分低下。而當時的工匠是世襲的,因此墨子從小就承襲了木工製作技術,並由於他的聰明巧思,使他成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師和傑出的機械製造家,為他後來的社會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相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漢朝的王充甚至說,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計程車人。墨子曾經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 、《書》 、 《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   墨子"好學而博"(《莊子·天下》),並且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救民於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對他這種"士志於道"的精神還是十分讚揚的:"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莊子也由衷得稱讚:"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捨也,才士也夫!"(《莊子·天下》)。   墨子許是洞察到人性的弱點,其著作《天志》《明鬼》宣揚敬天事鬼,以震懾當時權力不受約制的天子國君,遂形成墨家宗教觀,也因此受到後人的曲解與批評。東漢哲學家王充寫《論衡》一書時,狠狠批判了墨子的宗教觀。但無論如何,墨學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無疑佔著極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極傑出的優秀人才。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揚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餘力地反對兼併戰爭。   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相傳收藏圖書甚多,有圖書達三車。《墨子》稱“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梁啟超在研究私人藏書的起源時:“蘇秦發書,陳篋數十;墨子南遊,無書甚多。可見書籍已經流行,私人藏儲,頗便且當。”   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顯學"。   墨家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最高的領袖被成為"鉅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基本點。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他還曾和公輸盤論戰,成功地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爭。   墨子還在名辯說方面有所成就,成為戰國時期名辯思潮的淵源之一。墨子的事蹟,在《荀子》 、《韓非子》 、《莊子》 、《呂氏春秋》 、《淮南子》等書中有所體現,他的思想主要儲存在墨家弟子所編寫的《墨子》一書中。   墨子天資聰慧,據說他用木頭削成的車軸,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體;見天上鷹飛鳥翔,製成了木鳶,能在天上飛三天;還比當時的巧手公輸盤更早的發明了雲梯等等;看到滿山的野果殼在雨水浸泡之後流出色液,就發明了坑布之法引導山民坑染布料。墨子還把自己對坑布技術的感悟上升到哲學的思維高度,這就是後來他寫的名篇《所染》。 由此可見,這位墨子還是一位發明家、科學家   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在軍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戰制戰、以術制術、以器制器。為此,他寫了《非攻》、《備城門》等一系列軍事名篇。   墨子在學習中,常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對照,寫出了《非儒》、《非樂》、《節葬》、《節用》等名篇。許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門下,墨家學派開始形成。墨子對其門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論,更重視在實踐中學習,關鍵時刻還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歷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墨子的著作中,還有一部分學說涉及自然科學,如力學、光學、聲學等。小孔成像原理還是墨子最早發現的。他的微分學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學界稱為東方的德謨克利特。   由於墨子主張從勞動者中選拔人才,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因而墨子被稱為平民聖人。   墨子老年隱居於魯山縣熊背鄉黑隱寺並卒葬於此,現存有土掉溝、黑隱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蹟供人們瞻仰。   歷史學界至今無法確定墨子的真實姓名,有以下各種說法:   墨子姓墨名翟   最傳統,最為大眾所接受的說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內都如是稱。《元和姓纂》明確說墨子乃孤竹君之後,本墨胎民,改為墨氏。而《新唐書·藝文志》也沿用這種說法。   墨子姓翟名烏   南齊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則稱墨翟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環記》[2]也附和此說,並認為墨子姓翟名烏。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樹屋書影》更具體地提出:“以墨為道,今以姓為名。”認為他姓翟,並將姓轉成名;而“墨”是一種學派。晚清學者江瓊所著的《讀子卮言》承襲周亮工的說法,並進一步說明,以為古代確實有“翟”這姓氏,但無“墨”姓,而且戰國諸子中儒、道、名、法、陰陽、縱橫、雜、農、小說等,都沒以姓作為學派名,因此墨應該是學派的名稱。   墨翟為“貊狄”或“蠻狄”之音轉,非姓名   近代學者胡懷琛有研究墨子,在其所撰《墨翟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蠻狄”之音轉,是用來稱一個不知姓名的外華人。   墨為古代刑名之一   近代學者錢穆的《墨子傳略》從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開研究,認為古人犯輕刑,則罰作奴隸苦工,故名墨為刑徒,實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為極。墨子和弟子們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族踵”。這樣,就被稱為墨了。而歷史上西漢淮南王英布遭黯刑後稱為黥布,也是一證。而翟確實是名,因《墨子》和《呂氏春秋》記載墨翟,往往稱“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朝歷代中,不乏一些阿諛奉承,溜鬚拍馬,極盡獻媚之態之人,你能舉幾個例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