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榮(1845~1900),字正孺、廉生,福山縣(今福山區)古現村人。中國近代金石文字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和愛國志士。 王懿榮出身於封建士大夫家庭。其祖父王兆琛為嘉慶二十二年進士,累官至山西巡撫,著有《正俗備用字解》、《眄棠書屋文集》等。其父王祖源,道光二十九年拔貢,官至四川成綿龍茂兵備道並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曾彙編《天壤閣叢書》,並有《漁洋山人秋柳詩箋》之作。王懿榮幼承家學,6歲入古現村王氏家塾,先後受業於母舅謝琴南、謝虞臣,表伯張墨林等人。15歲隨父進京,拜翰林院編修崔清如、禮部主事周孟伯等人為師。他聰穎勤奮,泛涉書史,有過目不忘之譽。青年時代,王懿榮性“篤好舊槧本書、古彝器、碑版圖畫之屬”,尤潛心於金石文字之學。為搜求文物古籍,足跡遍及山東、河北、陝西、河南、四川等地,“凡書籍字畫、三代以來之銅器印章、泉貨殘石片瓦無不珍藏而秘玩之”。自同治元年至光緒七年(1862~1881),曾先後拜訪當時著名的收藏家、金石文字學者潘祖蔭、吳大澄、巨鶴泉、陳介祺、繆荃孫、王孝禹等,同他們考訂違合,剔抉幽隱,歷時19年,撰成《漢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等書,成為當時著名的金石文字專家。 光緒六年(1880)王懿榮中進士,1883年任翰林院編修,1894年升遷侍讀併入值南書房。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館教習,三為國子監祭酒,“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為實學”,時人稱其為“太學師”。王懿榮在學術上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第一個發現甲骨文。光緒二十五年(1899),王懿榮患瘧疾,家人從宣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常藥店買回“龍骨”,王懿榮發現上面刻有刀痕,與銅器銘文頗為相似,大為驚訝,立即到藥店揀出那些刻有文字的“龍骨”,高價買回。後經考釋,斷定為商代文字。並認為大都是商王室的“檔案”,“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甲骨文的發現轟動了中外學術界,把漢字的歷史推到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時代,開創了文字學、歷史學研究的新局面。 王懿榮還是一位富有民族氣節的愛國志士。他敬仰民族英雄戚繼光,1888年重印了戚繼光的《止止堂集》,併為作序,弘揚戚繼光殺敵禦侮的愛國精神。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軍據威海,分陷榮成,登州大震”的訊息傳到北京,王懿榮憂心如焚,毅然上疏請纓,要求回山東故鄉辦團練,御日寇。光緒帝準其奏請,並撥給餉銀2.5萬兩以為資助。王懿榮迅速趕赴濟南,會同山東巡撫商酌防務後,又赴登州,周覽形勢,組成一支初具規模的抗日團練。正當王懿榮準備率團迎擊日寇時,李鴻章已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王懿榮壯志未酬,寫下了七絕《偶感》一首: “豈有雄心輒請纓,念家山破自魂驚。歸來整旅蝦夷散,五夜猶聞匣劍鳴。” 他變賣家產,繳還國家餉銀,遣散抗日將士。山東巡撫饋以千金,他分文不受。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清王室及文官武將紛紛斂財逃命,危難之時,王懿榮受命為京師團練大臣,負責保衛京城。王懿榮“勉為其難,殫竭精力”。7月20日,侵略軍攻入東便門,王懿榮率團練奮勇抵抗,寡難敵眾。遂書絕命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偕繼室謝夫人、長媳張夫人,從容投井殉國。 發現甲骨文之前,甲骨文一直是商代祭祀用文字。後來失傳,直到王懿榮發現為止 古人是存在滴 古人是有文化,有求知慾滴 人要善於堅持不懈的發現滴
王懿榮(1845~1900),字正孺、廉生,福山縣(今福山區)古現村人。中國近代金石文字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和愛國志士。 王懿榮出身於封建士大夫家庭。其祖父王兆琛為嘉慶二十二年進士,累官至山西巡撫,著有《正俗備用字解》、《眄棠書屋文集》等。其父王祖源,道光二十九年拔貢,官至四川成綿龍茂兵備道並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曾彙編《天壤閣叢書》,並有《漁洋山人秋柳詩箋》之作。王懿榮幼承家學,6歲入古現村王氏家塾,先後受業於母舅謝琴南、謝虞臣,表伯張墨林等人。15歲隨父進京,拜翰林院編修崔清如、禮部主事周孟伯等人為師。他聰穎勤奮,泛涉書史,有過目不忘之譽。青年時代,王懿榮性“篤好舊槧本書、古彝器、碑版圖畫之屬”,尤潛心於金石文字之學。為搜求文物古籍,足跡遍及山東、河北、陝西、河南、四川等地,“凡書籍字畫、三代以來之銅器印章、泉貨殘石片瓦無不珍藏而秘玩之”。自同治元年至光緒七年(1862~1881),曾先後拜訪當時著名的收藏家、金石文字學者潘祖蔭、吳大澄、巨鶴泉、陳介祺、繆荃孫、王孝禹等,同他們考訂違合,剔抉幽隱,歷時19年,撰成《漢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等書,成為當時著名的金石文字專家。 光緒六年(1880)王懿榮中進士,1883年任翰林院編修,1894年升遷侍讀併入值南書房。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館教習,三為國子監祭酒,“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為實學”,時人稱其為“太學師”。王懿榮在學術上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第一個發現甲骨文。光緒二十五年(1899),王懿榮患瘧疾,家人從宣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常藥店買回“龍骨”,王懿榮發現上面刻有刀痕,與銅器銘文頗為相似,大為驚訝,立即到藥店揀出那些刻有文字的“龍骨”,高價買回。後經考釋,斷定為商代文字。並認為大都是商王室的“檔案”,“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甲骨文的發現轟動了中外學術界,把漢字的歷史推到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時代,開創了文字學、歷史學研究的新局面。 王懿榮還是一位富有民族氣節的愛國志士。他敬仰民族英雄戚繼光,1888年重印了戚繼光的《止止堂集》,併為作序,弘揚戚繼光殺敵禦侮的愛國精神。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軍據威海,分陷榮成,登州大震”的訊息傳到北京,王懿榮憂心如焚,毅然上疏請纓,要求回山東故鄉辦團練,御日寇。光緒帝準其奏請,並撥給餉銀2.5萬兩以為資助。王懿榮迅速趕赴濟南,會同山東巡撫商酌防務後,又赴登州,周覽形勢,組成一支初具規模的抗日團練。正當王懿榮準備率團迎擊日寇時,李鴻章已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王懿榮壯志未酬,寫下了七絕《偶感》一首: “豈有雄心輒請纓,念家山破自魂驚。歸來整旅蝦夷散,五夜猶聞匣劍鳴。” 他變賣家產,繳還國家餉銀,遣散抗日將士。山東巡撫饋以千金,他分文不受。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清王室及文官武將紛紛斂財逃命,危難之時,王懿榮受命為京師團練大臣,負責保衛京城。王懿榮“勉為其難,殫竭精力”。7月20日,侵略軍攻入東便門,王懿榮率團練奮勇抵抗,寡難敵眾。遂書絕命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偕繼室謝夫人、長媳張夫人,從容投井殉國。 發現甲骨文之前,甲骨文一直是商代祭祀用文字。後來失傳,直到王懿榮發現為止 古人是存在滴 古人是有文化,有求知慾滴 人要善於堅持不懈的發現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