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大家容易混淆的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會計?什麼是財務?很多人認為幹會計的都待在財務部,那麼會計就是財務,所以也就有了上面的問題,幹財務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知乎上有個比喻特別貼切。如果你想開始時間管理,那這個星期開始你就要做每一件事都記錄下來,記錄每一件事的概要、使用時間,並進行分類,最後再從分類裡進行總計。比如:拖地用了30分鐘,洗衣服用了30分鐘,運動用了1小時,這是會計。
這樣彙總一個星期以後得出如下結論:工作總用了40小時,學習總用了30小時,休息總用了56小時,家務4小時,用餐10小時,娛樂20小時,交通通勤7小時等等。這時你開始分析,先觀察資料發現學習時刷微信用掉1小時,回家玩遊戲用掉2小時,交通通勤七小時在發呆其實可以利用拿來學習,這樣你的學習時間就增多,完全可以進行考研學習或進行職業提升。這就是財務管理。
一個淺顯的例子,大家明白了吧,會計就是記錄、核算,類似賬房先生,而財務就是分析、預測、計劃、決策,需要懂得各種管理分析工具。
除非一些大型公司,業務量巨大分工細緻,財務核算崗位只做核算,分析崗位只做分析,很多的企業或單位財會是不分家的,剛畢業進來的學生先做出納崗位,這其實就是會計記錄,然後慢慢對業務熟悉之後,會轉崗去其他的核算或分析崗位,或者說一些小單位更是一人多專身兼數職,除了那些內部控制崗位不相容的職務不能一人擔任外,其他的活可能需要一人承擔。
門檻低
因為這個專業門檻低,有個從業資格的會計證就可以幹活了,而且從現在會計培訓學校滿地都是的狀態下,從業資格證怎麼來的,我不說你也懂的。
工作環境好
會計工作一般定義為辦公室工作,以整理單據和賬務為主的後勤工作,在人們眼中較為舒適的工作崗位之一,外界普遍看來,會計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較低,一般人簡單學一下都能從事這項工作。
低門檻使得金字塔底層競爭極大,供過於求又導致薪酬待遇普遍不高,大學生在校稍微有點上進心的,不管什麼專業幾乎人手一本會計證,都敢往會計財務崗投簡歷。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外界普遍認為這個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低,工作輕鬆,因此待遇就低,這就是為什麼會計掙著賣白菜的錢。
因為會計是一個“高危職業”,主動或被動的可能涉及做假賬,假開票等一些造假行為,而這些行為是違法的,可能要坐牢的!
2018年5月,財政部出臺了《關於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會計人員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推動提高會計行業誠信水平。
通俗的說,國家打擊做假賬的會計,如果不誠信會被列入黑名單。另外2018年新會計法規定,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隱匿或者故意銷燬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幹會計一不小心會坐牢的”,上大學第一堂課教授就這樣告戒我們。
當年朱鎔基總理對會計人員的題詞就是“不做假賬”,這幾個字現在還金光閃閃的刻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進門的大石頭上,可以說這既是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也是會計人員的職業底線。
亮點是“不知情的會計”,真的不知情嗎?實事求是賬實相符是會計入門學的基礎原則,真的以為虛開發票是對的嗎?只是因為身邊環境都如此,覺得法律之劍不會刺到我身上的僥倖心理。
一個單位所有的經濟業務,都要透過財務會計來反映,成千上億的資金透過賬務來表達,用資料真實反映一個企業或單位的經濟情況是財務會計的目標,但為了這樣那樣的目的,可能會去人為的修改資料。可能為了上市要求,可能為了領導的個人業績,也可能為了個人的私慾。
深諳財務會計之道的人都知道,財務是技術,是藝術,也是魔術。因為財務會計是遵循會計準則允許的範圍內,依照企業或單位自身情況選擇一系列合理假設,對財務資料進行適當調整而形成的。普通人看財務就是做帳,但專業人都知道財務做賬是具有一定彈性的,這種彈性也遵循了財務會計的準則,是法律所允許的。
比如財務報表中的折舊、預提、分攤、減值準備等都存在人為的假設和判斷,一些單位或公司也利用合法的財務準則有技巧的進行合理的調整,在Sunny下管理數字。
但慾望是魔鬼,潘多拉盒子裡裝的不僅是希望。財務裡的門道和熱鬧可以讓企業扭虧為盈、利潤倍增,也可以讓企業傾覆倒閉、血本無歸。在碰到各種誘惑或壓力的時候,這種點石成金的技能可能會讓潘多拉盒子裡面各種災難飛出。就像彈簧,如果使用的過於頻繁,總有一天會衝出彈性限度以外再難恢復。
1 熟讀會計法,
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會計法》無疑是會計人員的護身符,所有會計人員都要熟記在心。會計人在對外報出報表及相關原始憑證中,一定要有單位負責人簽字,這一點很重要,是自我保護的意識。
2 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這個需要自己權衡,明顯違法犯法的事情絕對不能做,這是原則也是底線。不能說老闆讓我做的,成年人了要有自己的職業判斷力。
3 混亂的情況下儘快抽身
如果接手的業務是個爛攤子,需要謹慎從事,把醜話說在前頭,必要時需要請中介機構進行審計,真不行就不要接手這樣的燙山芋,不要讓自己深陷泥潭。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財務是個真實的謊言》,本文作者曾擔任過多家跨國公司的財務總監,在數十年的財務管理實踐中,運用風趣、幽默、富含哲理的筆觸,把那些令人晦澀難懂的財務現象描寫的生動有趣,是不是財務專業的人也可以更多的瞭解財務的真相,品味財務的深邃和趣味,從作者對財務的思考智慧,可以影響到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思考和意義。
無論你是財務人員還是非財務人員你都要具備這樣一種人生態度:“主動是人生的一種態度,它讓你遇到變化時提早一步做準備,能使你有機會掌握自己的命運,主動引領變革。”
先說說大家容易混淆的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會計?什麼是財務?很多人認為幹會計的都待在財務部,那麼會計就是財務,所以也就有了上面的問題,幹財務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那會計和財務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知乎上有個比喻特別貼切。如果你想開始時間管理,那這個星期開始你就要做每一件事都記錄下來,記錄每一件事的概要、使用時間,並進行分類,最後再從分類裡進行總計。比如:拖地用了30分鐘,洗衣服用了30分鐘,運動用了1小時,這是會計。
這樣彙總一個星期以後得出如下結論:工作總用了40小時,學習總用了30小時,休息總用了56小時,家務4小時,用餐10小時,娛樂20小時,交通通勤7小時等等。這時你開始分析,先觀察資料發現學習時刷微信用掉1小時,回家玩遊戲用掉2小時,交通通勤七小時在發呆其實可以利用拿來學習,這樣你的學習時間就增多,完全可以進行考研學習或進行職業提升。這就是財務管理。
一個淺顯的例子,大家明白了吧,會計就是記錄、核算,類似賬房先生,而財務就是分析、預測、計劃、決策,需要懂得各種管理分析工具。
除非一些大型公司,業務量巨大分工細緻,財務核算崗位只做核算,分析崗位只做分析,很多的企業或單位財會是不分家的,剛畢業進來的學生先做出納崗位,這其實就是會計記錄,然後慢慢對業務熟悉之後,會轉崗去其他的核算或分析崗位,或者說一些小單位更是一人多專身兼數職,除了那些內部控制崗位不相容的職務不能一人擔任外,其他的活可能需要一人承擔。
為什麼這個專業很多人都來擠呢?門檻低
因為這個專業門檻低,有個從業資格的會計證就可以幹活了,而且從現在會計培訓學校滿地都是的狀態下,從業資格證怎麼來的,我不說你也懂的。
工作環境好
會計工作一般定義為辦公室工作,以整理單據和賬務為主的後勤工作,在人們眼中較為舒適的工作崗位之一,外界普遍看來,會計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較低,一般人簡單學一下都能從事這項工作。
掙著賣白菜的錢低門檻使得金字塔底層競爭極大,供過於求又導致薪酬待遇普遍不高,大學生在校稍微有點上進心的,不管什麼專業幾乎人手一本會計證,都敢往會計財務崗投簡歷。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外界普遍認為這個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低,工作輕鬆,因此待遇就低,這就是為什麼會計掙著賣白菜的錢。
那為什麼又操著賣白粉的心呢?因為會計是一個“高危職業”,主動或被動的可能涉及做假賬,假開票等一些造假行為,而這些行為是違法的,可能要坐牢的!
2018年5月,財政部出臺了《關於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會計人員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推動提高會計行業誠信水平。
通俗的說,國家打擊做假賬的會計,如果不誠信會被列入黑名單。另外2018年新會計法規定,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隱匿或者故意銷燬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幹會計一不小心會坐牢的”,上大學第一堂課教授就這樣告戒我們。
當年朱鎔基總理對會計人員的題詞就是“不做假賬”,這幾個字現在還金光閃閃的刻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進門的大石頭上,可以說這既是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也是會計人員的職業底線。
亮點是“不知情的會計”,真的不知情嗎?實事求是賬實相符是會計入門學的基礎原則,真的以為虛開發票是對的嗎?只是因為身邊環境都如此,覺得法律之劍不會刺到我身上的僥倖心理。
做假賬為了什麼呢?一個單位所有的經濟業務,都要透過財務會計來反映,成千上億的資金透過賬務來表達,用資料真實反映一個企業或單位的經濟情況是財務會計的目標,但為了這樣那樣的目的,可能會去人為的修改資料。可能為了上市要求,可能為了領導的個人業績,也可能為了個人的私慾。
深諳財務會計之道的人都知道,財務是技術,是藝術,也是魔術。因為財務會計是遵循會計準則允許的範圍內,依照企業或單位自身情況選擇一系列合理假設,對財務資料進行適當調整而形成的。普通人看財務就是做帳,但專業人都知道財務做賬是具有一定彈性的,這種彈性也遵循了財務會計的準則,是法律所允許的。
比如財務報表中的折舊、預提、分攤、減值準備等都存在人為的假設和判斷,一些單位或公司也利用合法的財務準則有技巧的進行合理的調整,在Sunny下管理數字。
但慾望是魔鬼,潘多拉盒子裡裝的不僅是希望。財務裡的門道和熱鬧可以讓企業扭虧為盈、利潤倍增,也可以讓企業傾覆倒閉、血本無歸。在碰到各種誘惑或壓力的時候,這種點石成金的技能可能會讓潘多拉盒子裡面各種災難飛出。就像彈簧,如果使用的過於頻繁,總有一天會衝出彈性限度以外再難恢復。
怎麼破呢?1 熟讀會計法,
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會計法》無疑是會計人員的護身符,所有會計人員都要熟記在心。會計人在對外報出報表及相關原始憑證中,一定要有單位負責人簽字,這一點很重要,是自我保護的意識。
2 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這個需要自己權衡,明顯違法犯法的事情絕對不能做,這是原則也是底線。不能說老闆讓我做的,成年人了要有自己的職業判斷力。
3 混亂的情況下儘快抽身
如果接手的業務是個爛攤子,需要謹慎從事,把醜話說在前頭,必要時需要請中介機構進行審計,真不行就不要接手這樣的燙山芋,不要讓自己深陷泥潭。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財務是個真實的謊言》,本文作者曾擔任過多家跨國公司的財務總監,在數十年的財務管理實踐中,運用風趣、幽默、富含哲理的筆觸,把那些令人晦澀難懂的財務現象描寫的生動有趣,是不是財務專業的人也可以更多的瞭解財務的真相,品味財務的深邃和趣味,從作者對財務的思考智慧,可以影響到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思考和意義。
無論你是財務人員還是非財務人員你都要具備這樣一種人生態度:“主動是人生的一種態度,它讓你遇到變化時提早一步做準備,能使你有機會掌握自己的命運,主動引領變革。”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