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湉琀寶媽
-
2 # 憤怒的小鳥1947717
鴨靠喙採食飼料,口腔內既沒有牙齒,舌粘膜上也沒有發達的味覺乳頭,食物進入口腔之後,停留時間短,依靠舌的幫助進行吞嚥,嚥下的食物透過寬大的食道而進入食管膨大部。所以當鴨只消化不良時,不應使用苦味健胃藥,苦味不能起到健胃作用,只能服用助消化的藥物和微生態製劑。即使需要服用帶有苦味或其他異味藥物時,也不會影響採食和飲水。鴨只對鹹味也無鑑別能力,故在使用食鹽時要嚴格掌握用量,否則容易引起食鹽中毒。鴨只也沒有逆嘔功能,不可能出現嘔吐動作。當鴨只誤食了毒物或出現藥物中毒時,在治療時沒有必要使用催吐劑排出胃內毒物。
鴨的呼吸系統有特殊的氣囊結構,這些氣囊可以擴大藥物的吸收面積,促進藥物擴散、吸收作用,增加藥物的吸收量。因此,對鴨的呼吸道疾病,採用氣霧給藥時,藥物既可在呼吸道發揮區域性作用,亦可由呼吸道粘膜快速吸收產生全身作用。氣霧給藥還可用於禽霍亂、大腸桿菌病及沙門氏桿菌病的治療。鴨的腎小球結構較為簡單,有效濾過面積小,對以原型經腎排洩的藥物較敏感。禽只尿液pH一般為5.3~6.4,故鴨只應慎重用磺胺類藥物,在非用不可的情況下,一定要配合碳酸氫鈉,以減輕對腎的損害。鴨只缺乏形成尿素的酶,故以尿酸鹽的形式排出氮。因尿酸鹽不易溶解,倘若過多時,便沉澱於腎小管而引起腎炎、腎腫大及呈現花斑腎。還可以隨著血液迴圈沉積於關節、皮下、內臟器官表面,引起痛風。另外,由於缺水和維生素A不足,飼料中核蛋白含量過高及高鈣低磷等,都會引起尿酸鹽在腎小管內及各內臟器官表面沉積。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腎解藥、丙磺舒等可以促進尿酸鹽的排洩,緩解痛風症狀。禽類對有機磷較為敏感,這是由於血漿膽鹼酯酶貯量很少的緣故,因此,不宜使用有機磷驅蟲或用於殺蟲時要注意劑量和投藥方法,以防鴨只中毒。
-
3 # 小李子j
鴨子在技術和條件比較成熟的情況下比較好養。
具體的養殖技術如下:
一 品種選擇。應選用抗逆性強,既適於圈養,又可在低山丘陵區放養,食性廣,食量大、肌胃發達、消化能力強的品種。 二 放養時間。根據果園內飼料資源情況,果園養鴨分為以放養為主時期和以圈養為主時期。最適放養時期為園內動植物繁衍生長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清明後至穀雨前)至10月底。此時園內牧草生長豐茂,果樹副產品殘留多,鴨子可採食各種青草、野菜和落地花、葉、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種蟲卵、蛹、爬行昆蟲和近地表飛蟲等動物性食料。成年鴨全年都可以放養。 三 園地選擇。鴨子行動笨,不能上樹啄食,為果園低欄放牧提供了保證。凡是土壤和水源條件較好,主幹較高或老齡的蘋果、梨、杏、山楂、柿樹、核桃等園地均可放養。放養的鴨子可起到控草的作用,鴨糞可為果樹提供優質肥源。這是改造雜草叢生,管理粗放、蟲害嚴重、適齡不結果或低產低效果園為優質高效園地的一項有效措施。 四 棚舍建造。果園放養是以圈養為基礎的新技術,同樣需有棚舍,以備晚上補飼、飲水、產蛋時使用。可因地制宜,在不遠離放養園的情況下采用依山靠崖、舊建築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膠大棚鴨舍。應以6-7只/平方米計算棚舍建築面積,棚前要圍圈出一定的活動場地,並在場地內放置料槽和飲水器槽。 五 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只。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釐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只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割槽,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鍊,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隻,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6、防止中毒:放養園的果樹在必須噴施農藥時,嚴禁噴劇毒農藥。應使用低毒高效農藥或低濃度低毒的殺菌劑農藥。在噴藥期間,實行限區圍欄放牧,以避免因亂放而中毒。也可將鴨圈養3-5天,然後再放入放養區。在限區放牧時,可適當增加補飼量。
回覆列表
楓葉鴨的飼養技術
雛鴨生長髮育與溫度、溼度、光照、通風、換氣、密度、飼料等有密切關係,尤以溫度的影響最大。最佳溫度為:1—3日齡,28~31度;4-6日齡,25~28度;7—10日齡,22~25度;11~15日齡,19-22度;16-20 日齡,17-19度;21-25日齡,17度以下。溫度是否適宜,可根據雛鴨的情況判斷。雛鴨在適宜的溫度下,表現為三五成群或單隻躺臥伸腿,伸頭頸,呈舒展狀,靜臥無聲。
雛鴨的飼養密度與生長速度有密切關係。密度過小,雖生長快,但圈舍利用不經濟,密度過大會造成雛鴨擁擠,生長受阻,影響增重,並導致大小不齊。最佳密度為:1周齡每平方米重5-20只,2周齡每平方米10—15只,3周齡每平方米7-10只,3周齡以上每平方米5~7只。
雛鴨出殼毛幹後,應及時注射疫苗,並立即調教飲水,可在水中新增0.01%的多維素和葡萄糖-雛鴨飲水後,休息1-2小時,便有采食行為,這時可將全價碎粒料撒在料盤上,讓其自由採食。3天后,可不定期配製0.02%的抗生素水讓雛鴨飲用。1-14日齡的雛鴨為自由採食。47日齡後,分餐喂,每天可定時喂4次。
楓葉鴨生長速度快,平均日增重68.21克,應特別注重營養的合理搭配。飼料營養水平為:1~14日齡,粗蛋白為20%,代謝能為每公斤2850千卡 15~47 Et齡,粗蛋白為17.5%,代謝能為每公斤2850千卡。
楓葉鴨屠宰率高,產肉效能好。皮下脂肪含量適中,肉質細嫩,鮮美可口,具有野禽的風味,適於燒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