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山銜月
-
2 # 林深偶見鹿去吧皮卡丘
討王莽檄、討曹操檄、與陳伯之書、《為李密檄洛州文》、討武曌檄、 北伐檄文、元世祖下江南檄、北伐檄、努爾哈赤伐明檄文、祭明太祖陵寢文、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清)檄、討粵匪檄、辛亥革命軍奉天討滿檄文、討倭檄文天地浩然、對蘆溝橋事件之嚴正宣告
討王莽檄、討曹操檄、與陳伯之書、《為李密檄洛州文》、討武曌檄、 北伐檄文、元世祖下江南檄、北伐檄、努爾哈赤伐明檄文、祭明太祖陵寢文、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清)檄、討粵匪檄、辛亥革命軍奉天討滿檄文、討倭檄文天地浩然、對蘆溝橋事件之嚴正宣告
檄文,罵人罵出高水平的官樣文章
檄文是什麼,簡單來說,檄文就是古代官方罵人的文章。什麼,官方還要罵人。沒錯,官方不僅罵人,而且,罵了人之後還要打架。古代不比現在,沒有電視和網路,對誰不爽了,不能透過電視或網路來譴責。而透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雖然簡單,卻又怕三人成虎。況且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口音那是天差地別,廣東人要是罵人“叉燒”,聽不懂的還以為是要請客吃飯。那怎麼辦,雖然古時候沒有普通話作為官話,但是有官文。這個時候官方就會製作檄文,透過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傳發各地,引起共鳴。這篇文章不得了,官方罵人跟民間不一樣,街坊鄰居吵架了,可能聚集圍觀的群眾裡三層外三層的,都準備搬著小板凳坐下了,結果突然雙方卻宣佈不打了,散了。檄文那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發出去就表示一方忍不住了,要真槍實彈的幹架了。所以一篇好的檄文文采要好,水平要高,最好是請來當時的文壇巨擘執筆。而為了引起的更多人的主意。檄文的內容也是走勁爆路線,最好是是從敵人的祖宗三代說起,把他小時候的偷雞摸狗和長大了的作惡多端都說個遍,如果再加點什麼宮闈秘聞,難言之隱什麼的,就更能引起天下人爭相傳閱,從氣勢上就佔了個彩頭。
檄文,是兩軍交戰之前的一種輿論造勢。檄文的發出者就是要告訴天下眾人,我們這是正義之師,是替天行道;被討伐的一方則是人神共憤,人人得而誅之。而我們漫漫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各種戰爭催生的檄文也是數不勝數。而其中,有兩篇千古流傳,可稱作檄文典範。起筆者是盛名在外,更重要的是被罵的人也是聲名顯赫,地位如日中天。如果是放在今天,估計立刻就要引起一場世紀罵戰。
這兩篇檄文,其一是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其二是駱冰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為袁紹檄豫州文》《為袁紹檄豫州文》出自陳琳之手。陳琳何許人也,建安七子之一。東漢末年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武將我們知道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而文人也有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建安七子。當然建安七子之中最出名的不是陳琳,是從小就知道讓梨的孔融。然而陳琳卻幹了一件大事情,讓他聲動海內。那就是替袁紹寫檄文罵了千古奸雄第一人的曹操。三國的故事就不必累述了。一面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兵精將廣,誰都不服,跟劉備喝個小酒就把天下英雄罵了個遍。另一面是袁紹繼承了祖宗好幾代積累的家當,網路了一大票兄弟,準備問鼎中原。特別是剛剛乾掉了白馬將軍公孫瓚,士氣正盛。又聽說曹操罵他是色厲內荏的草包。一怒之下,就要找曹操幹架。因此發生了著名的官渡之戰。
本來大家各據一方,相安無事,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還在一塊喝過酒。現在袁紹要出來挑事,那就得先找個名頭標榜自己。雖然心裡都知道是為了爭天下,做皇帝。但袁紹畢竟四世三公,吃了漢朝那麼多俸祿,說出去名聲不好。不好辦也好辦,那就找個文章高手來寫篇檄文,給自己造造勢,開戰之前先搞個輿論攻勢(現在應該叫做炒作)。這個任務就交到了陳琳手中。陳琳不負才名,罵人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高手。接到任務之後,一下筆就是洋洋灑灑兩千字。從曹操當太監的祖父曹騰說起,說他們祖孫三人都不是好人,盡幹些缺德的事。曹操更是惡貫滿盈,不僅陷害忠良,威逼天子,還親自上陣刨人祖墳,那場面描寫的是栩栩如生。據有關野史記載,曹操看這篇檄文的時候正患頭風,看了之後驚出一身冷汗,病都被嚇好了。估計沒想到這罵人的話還有治病的功效。可能正是如此,後來袁紹兵敗,曹操也沒有殺了罵他的陳琳,畢竟留著可以治病呢(純玩笑)。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這篇檄文涉及到了歷史上的兩個著名人物。作者是駱冰王,初唐四傑之一,如果初唐四傑名聲不夠響亮,那“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首詩想必你一定知道。被罵的人就更厲害了,武則天,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故事經過各大影視劇的宣傳也是家喻戶曉了。畢竟在一個男權社會,一個女人想要登基做皇帝,是困難重重的。武則天一方面殺伐果斷,排除異己;另一方面扶持了許多忠於自己的寒門子弟,為登基做皇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個時候徐敬業要動她的乳酪。那基本就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了。以至於整個討伐過程在歷史上的筆墨還沒有《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這篇檄文來的多。
徐敬業雖然是將門之後,自身本事卻不大,軍事才能和戰略目光都算不上好手。但是說起來也是祖上當官好幾代(唐初名將李勣就是他爺爺),也是靠著祖父和父親的世襲官位,掙了一副好家當。這個時候武則天廢掉了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李旦為帝,自己臨朝稱制(古代正統,後宮不可干政。不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就有人想出了臨朝這樣的說辭來名正言順,和慈禧垂簾聽政一個道理)。武則天嘴上不說,但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家都料到她下一步要改朝換代了。唐朝思想比較奔放,但畢竟還是一個士大夫佔正統的社會,這個時候天下也是議論紛紛,各地武裝蠢蠢欲動,大有舉旗勤王的意思。因此徐敬業就做了這個出頭鳥,網路了一大幫大老爺們在揚州起兵反叛。這個時候駱賓王正好投在徐敬業旗下做了幕僚。初唐四傑名聲在外,更何況駱冰王七歲就寫出了千古名篇《詠鵝》。那麼討武檄文這個任務也自然交給了他。駱冰王少有才名,生平卻是鬱郁不得志,似乎在討武檄文中傾注了內心的所有不滿。開篇就是對武則天一頓臭罵,什麼出身低,心思壞都是輕的,抓住武則天先後侍奉太宗父子亂倫的事實不放,各種宮廷秘聞,路邊訊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大肆渲染。有幾句罵的特別狠。“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說武則天穢亂後宮,私生活混亂,更是狼子野心,弒君殺母,無所不用其極,總之是罪惡滔天天地不容。
然而一代女帝也不愧是比肩曹操的奸雄。據說武則天初觀此文時,嬉笑自若(內心之強大,讓人佩服),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句時,不禁感慨是誰寫的:“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大有感嘆人才不為我所用之意。武則天讀完後還讚歎說:“駱賓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業的武功卻未必匹配得上。”事實證明,徐敬業卻是配不上駱冰王的才情,僅僅一個月,就被評定了叛亂。
《為袁紹檄豫州文和《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這兩篇檄文氣勢恢宏,慷慨激昂。寫的人是洋洋灑灑,信手拈來,作者罵了人還讓被罵的人欽佩他們的才華。估計這樣的檄文再也找不到第三篇了。
各位讀者,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