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尚讓殺死黃巢的結論產生了明顯歧義。因為從時間上推算當時尚讓早就已經投降唐廷,而時溥不可能再用引誘的手段腐蝕拉攏尚讓,而黃巢也不會傻到對早就背叛自己的尚讓毫不設防,任其宰割。崔致遠的文字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因為他與黃巢同處於一個時代,且為南韓歷史上倍受推崇的一代儒宗,可信度和史料價值極高。那麼從這條資訊中可以證實,黃巢確實死於降將之手,最有可能殺死並得到他首級的是他最信任的侍衛隊隊長,也就是他的外甥林言。 關於黃巢之死,敦煌殘卷所言不足為信,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黃巢死於山東泰山附近的狼虎谷,這點多種史料記載趨於一致,相信不會有錯,那麼泰山距肅州,也就是今甘肅酒泉相差很遠,肅州地方官員何以得知黃巢為尚讓所殺?難道是此前河南中牟一戰後尚讓在聯軍的追擊中就已經趁亂殺了黃巢?這種可能性不大,若黃巢已經伏首,唐王朝也就沒有必要繼續東進趕盡殺絕了,還有黃巢若在中牟之戰或者其後的大小戰役中已被殺死,那麼殺死他的尚讓早就威名震天下了,何以沒有任何官方資料記載和地方誌披露?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唐王朝的僱傭軍傳言而以訛傳訛,而與沙陀首領李克用合兵進擊黃巢的是另一支僱傭軍,即長年駐紮在甘肅的党項人,他們的軍隊最高指揮官是拓跋思恭,這樣子就很好解釋了,党項人和沙陀人以為與叛軍尚讓一起擊敗了流竄在河南的黃巢軍,並且認為黃巢已經伏首,肅州地方官員不辯真假,飛馬上報朝廷,這種失敗推諉而取勝則紛紛爭功的情形歷史中多次出現,結果則是黃巢率潰軍邊打邊撤而後東進以退守山東。 在宋人錢易的《南部新書》中,有廖廖數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文載“中和初,黃巢將敗。有謠雲:‘黃巢須走秦山東,死在翁家中。’巢死之處,民家果姓翁。”相對於傳統史家所言,我更相信民謠,歷史的真實很有可能隱藏在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民間讖言之中,一如《推背圖》和《燒餅歌》,這是一種依靠正常思維定勢難以解釋的歷史現象。那麼,黃巢最後的結局很有可能是這樣子的:黃巢率領已經敗退的潰兵在泰山東狼虎谷再次被唐軍合圍後,眼見突圍無望,於是帶領林言等心腹衛士來到了一戶姓翁的山民中,黃巢前思後想萬念俱灰,依其執拗性格,黃巢是至死也絕不會投降唐軍的,那麼接下來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他在翁姓山民中自刎身亡,一種就是他被手下叛將所殺,而殺死他的很有可能就是他依為心腹的外甥林言,而割下他的首級就是為了邀功請賞獲得生路,可惜此後林言又被沙陀人所殺,黃巢之死的線索也就嘎然而止。 那麼,又為何有那麼多的宋人,如邵博、張端義和劉是之等會在他們的筆記中言之鑿鑿的相信黃巢並沒有死,而是削髮為僧,隱姓埋名過起了隱居生活了呢?試想,象黃巢這樣自負滿滿,翻手雲覆手雨,叱吒風雲了數十年的英雄豪傑,在經歷了他一生中最為波瀾壯闊而驚心動魄的戰爭生涯後,他還有什麼是拿不起放不下的呢?他又怎麼會隱姓埋名,過著一種和風細雨似寵辱不驚的生活,這也太不符合亂世梟雄的性格了,黃巢絕不是一個怕死的人,也不是一個能夠醍醐灌頂終於大徹大悟的人,相反他是一個非常狂傲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偏執的人,讓他象個耗子一樣的活著,比死還難受。聯想到明末農民起義中的李自成,也被後人說是並沒有遇害於湖北九宮山,而是出家當了和尚,這裡面其實寄託著民間對於起於青萍之末的梟雄一種委婉的寄託和哀思吧。可憐宋朝的這些酸儒們竟然會奉民間傳說為圭臬,不惜濃墨重彩以訛傳訛,而給真實的歷史蒙上了一層人為的神秘的面紗。
這與尚讓殺死黃巢的結論產生了明顯歧義。因為從時間上推算當時尚讓早就已經投降唐廷,而時溥不可能再用引誘的手段腐蝕拉攏尚讓,而黃巢也不會傻到對早就背叛自己的尚讓毫不設防,任其宰割。崔致遠的文字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因為他與黃巢同處於一個時代,且為南韓歷史上倍受推崇的一代儒宗,可信度和史料價值極高。那麼從這條資訊中可以證實,黃巢確實死於降將之手,最有可能殺死並得到他首級的是他最信任的侍衛隊隊長,也就是他的外甥林言。 關於黃巢之死,敦煌殘卷所言不足為信,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黃巢死於山東泰山附近的狼虎谷,這點多種史料記載趨於一致,相信不會有錯,那麼泰山距肅州,也就是今甘肅酒泉相差很遠,肅州地方官員何以得知黃巢為尚讓所殺?難道是此前河南中牟一戰後尚讓在聯軍的追擊中就已經趁亂殺了黃巢?這種可能性不大,若黃巢已經伏首,唐王朝也就沒有必要繼續東進趕盡殺絕了,還有黃巢若在中牟之戰或者其後的大小戰役中已被殺死,那麼殺死他的尚讓早就威名震天下了,何以沒有任何官方資料記載和地方誌披露?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唐王朝的僱傭軍傳言而以訛傳訛,而與沙陀首領李克用合兵進擊黃巢的是另一支僱傭軍,即長年駐紮在甘肅的党項人,他們的軍隊最高指揮官是拓跋思恭,這樣子就很好解釋了,党項人和沙陀人以為與叛軍尚讓一起擊敗了流竄在河南的黃巢軍,並且認為黃巢已經伏首,肅州地方官員不辯真假,飛馬上報朝廷,這種失敗推諉而取勝則紛紛爭功的情形歷史中多次出現,結果則是黃巢率潰軍邊打邊撤而後東進以退守山東。 在宋人錢易的《南部新書》中,有廖廖數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文載“中和初,黃巢將敗。有謠雲:‘黃巢須走秦山東,死在翁家中。’巢死之處,民家果姓翁。”相對於傳統史家所言,我更相信民謠,歷史的真實很有可能隱藏在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民間讖言之中,一如《推背圖》和《燒餅歌》,這是一種依靠正常思維定勢難以解釋的歷史現象。那麼,黃巢最後的結局很有可能是這樣子的:黃巢率領已經敗退的潰兵在泰山東狼虎谷再次被唐軍合圍後,眼見突圍無望,於是帶領林言等心腹衛士來到了一戶姓翁的山民中,黃巢前思後想萬念俱灰,依其執拗性格,黃巢是至死也絕不會投降唐軍的,那麼接下來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他在翁姓山民中自刎身亡,一種就是他被手下叛將所殺,而殺死他的很有可能就是他依為心腹的外甥林言,而割下他的首級就是為了邀功請賞獲得生路,可惜此後林言又被沙陀人所殺,黃巢之死的線索也就嘎然而止。 那麼,又為何有那麼多的宋人,如邵博、張端義和劉是之等會在他們的筆記中言之鑿鑿的相信黃巢並沒有死,而是削髮為僧,隱姓埋名過起了隱居生活了呢?試想,象黃巢這樣自負滿滿,翻手雲覆手雨,叱吒風雲了數十年的英雄豪傑,在經歷了他一生中最為波瀾壯闊而驚心動魄的戰爭生涯後,他還有什麼是拿不起放不下的呢?他又怎麼會隱姓埋名,過著一種和風細雨似寵辱不驚的生活,這也太不符合亂世梟雄的性格了,黃巢絕不是一個怕死的人,也不是一個能夠醍醐灌頂終於大徹大悟的人,相反他是一個非常狂傲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偏執的人,讓他象個耗子一樣的活著,比死還難受。聯想到明末農民起義中的李自成,也被後人說是並沒有遇害於湖北九宮山,而是出家當了和尚,這裡面其實寄託著民間對於起於青萍之末的梟雄一種委婉的寄託和哀思吧。可憐宋朝的這些酸儒們竟然會奉民間傳說為圭臬,不惜濃墨重彩以訛傳訛,而給真實的歷史蒙上了一層人為的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