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
2 # 無筆
唐代文化在日本得到發揚,原因既有日本本身的原因,也有中國唐朝的原因。
先來說說唐朝的原因:唐朝於公元618年建立,緊接著,是為大唐盛世奠基的貞觀之治,唐初,兵鋒所指,無所不勝,滅突厥,定天山,滅高句麗,武功斐然;文化上,詩詞就不用說了,還有影響後世的古文運動,李白杜甫等名家輩出,文化領域簡直是百家爭豔;大唐採取開放的政策,各國通商,長安成了世界級大都市。
唐朝的強大當然引來各個落後國家的羨慕,於是便有絡繹不絕的遣唐使,來大唐學習,這其中,最頻繁最真誠的就說尚在開化階段的日本,舊稱倭國。日本基本上每年都有遣唐使來華,還有很多留學生,留學僧,他們在大唐學習,生活,甚至是任職,然後把先進的漢文化帶回日本,再加上後來的鑑真東渡,日本徹底唐朝化了。
再來看看日本自己的原因:日本在7世紀以前,基本上是荒蠻落後的,在公元645年,日本天皇設立大化年號,在農曆初一頒佈《改新之詔》,開始全面向中國學習,史稱“大化改新”。
日本人的性格,你強大了他就服服帖帖向你學習,你弱小了他就百般欺凌,讓他服氣才能聽話。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確實令人敬佩。
接下來的一千多年,中國的王朝換了一個又一個,而日本,認為崖山之後無中國,堅持唐代文化,他們認為只有他們才是正宗的漢文化,而中國早已喪失殆盡。看看近代史就知道,西方強大後日本明治維新,拋棄舊俗向西方學習,但是也保留了大部分以前的文化。
雖然我們不喜歡日本人,恨日本人,但是他們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終有一天他們還會像唐朝時一樣在我們面前五體投地的!
從主觀上來說,因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對外文化輸出最為強盛,武力和國力都是巔峰狀態的朝代;而從客觀上來說,這和日本的歷史發展以及中國的歷史發展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而前者是次要的,後者才是主要。
當然,我們從次要的開始說起,也就是讀者老爺們最喜歡聽的那個理由。
日本,也就是當時的倭國,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派遣使者經由北韓半島到中國進行過友好交流了。根據《後漢書》記載,當時倭國使者來漢朝拜,光武帝賜使者“漢倭國王”金印,倭國王視這金印為權力以及國王合法地位象徵。(雖然“漢倭國王”被人挖掘,不過後來又有歷史學家證明其為偽造之物,不過這裡不管金印存不存在,古日本和中國確實在漢朝時期便已經開始交流)
到了隋朝,由於中原佛法昌盛,日本的聖德太子派遣大量遣隋使到中國求取佛法和各種經文典籍。需要注意的是那時候日本對中國的態度是平等直視的,甚至覺得自己更高一等。所以在北韓三國期間,古日本扶持北韓半島的百濟同唐朝扶持的新羅開始了在北韓半島上的征伐之戰,直到公元663年,唐朝和新羅聯軍把古日本(倭國)和百濟聯軍在白江口一代(現南韓錦江入海口)打的落花流水,一敗塗地。自此見識到唐朝軍事實力之後的古日本開始全面學習唐文化,而這段時間日本對唐文化的吸收同樣是瘋狂的。比如說如今在中國已經完全失傳了的雅樂、《蘭陵王破陣曲》等,在日本卻得到了非常好的傳承和保留。
既然我們說以上是次要的,那麼更主要的方面是哪裡呢?其實正是歷史程序的原因。
日本學習了唐文化之後,唐朝進入安史之亂,同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隨之中斷,之後中國再次進入大分裂時期。等到宋朝一統的時候,由於日本恰好又進入了平安京末期,他們一邊把唐朝時期傳到日本的文化吸收轉換自用,一邊自己也進入了戰亂期。所以宋朝和日本在官方層次的交流並不多,民間的自然是有,可惜無法形成太大的影響。而到了元朝,大家知道忽必烈兩次攻打日本想搶日本的白銀,而明朝時期日本正是戰國。
中日文化的交流頂點因為是在唐朝,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他們對唐文化的保護是重視。其實這是和南韓一樣,南韓一直稱自己是小中華,是明朝的正統後續,而且看不起清,不承認清在中原的統治,因為半島和明朝交流最多;而日本也稱自己是唐的正統後續……答案當然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