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豎
-
2 # 狼煙火燎
這是美國的套路,美國一面高舉“航母無用論”的大旗,忽悠別國航母無用,一枚導彈就讓航母失去戰鬥力,在戰爭中也就報廢了,沒用就不要建造了。但是另一面卻是將自己的航母建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先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航母建設得步伐。這一招用得是百試不爽,關鍵還有很多被忽悠的人跟著美國後面搖旗吶喊,不得不說美國在控制輿論上有自己獨到之處。
二戰剛結束,美國就忽悠掉了蘇聯的航母建造計劃。1946年7月25日,美國在太平洋中部的比基尼島進行了核爆炸試驗,並在周圍佈置了大大小小上千艘軍艦,甚至還有2艘航母“薩拉託加”號、獨立號。最終核彈爆炸證明,這些軍艦在核保中並非不堪一擊,距離越遠受到的損傷越小,存活下來的機率還是蠻高的。至於航母,距離較近的“薩拉託加”號航母在幾個小時後才沉沒,而獨立號航母只是受了重傷,不過受到嚴重核輻射,最後被美國拉回來進行資料分析後,最終鑿沉海底!
這一次核爆炸試驗為之後美國設計軍艦的三防奠定了基礎,也為美國航母防核彈提供了很多依據。但是美軍卻編造了一個謊言去忽悠在準備 建造航母的蘇聯,美國宣佈:這次核爆試驗非常成功,航母在核彈面前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就像紙片一樣被擊毀瓦解,在核戰中航母將毫無用處。蘇聯人信以為真並果斷了停止了航母的建造,開始將海軍發展方向擊中在潛艇和導彈上了。
而美國自己卻並沒有放棄航母,美國嘴裡說著“航母無用論”,自己卻大力發展航母,而且航母在北韓戰場、越南戰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試想如果北韓戰場沒有航母,滯空能力減少一半,美國在地面戰場上會打得更加艱難。一直到1962年古巴危機,蘇聯才吃了沒有航母組建的遠洋艦隊的虧,自家核彈被包圍在古巴卻沒有任何辦法,潛艇突不進去,其他任何水面艦船都被封鎖,這時候蘇聯人才意識到航母組建的遠洋艦隊的重要性,於是開始重新發展航母。
然而,蘇聯航母還沒有走兩步又給美華人忽悠瘸了,美國自己在建造10萬噸級的尼米茲的同時,輿論上確實一大片反對這種超級航母的聲音,認為這種航母在導彈面前沒有生存裡,就是一口海上活棺材。於是蘇聯人的航母又點歪了科技樹,最終變成了以巨型導彈為核心的“載機巡洋艦”。
忽悠還沒結束。蘇聯解體後,已經建造完成的40%左右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就擺在烏克蘭船廠,這時候俄羅斯根本無力支撐建造航母的費用,美華人擔心這艘航母被其他國家出資買去,畢竟這時候的烏克蘭同樣缺點,有人來買航母估計也會賣,畢竟船廠已經開不起鍋了,幾千號人等著吃飯呢?於是美國使用了一招連環擊,顯示僱傭歐洲一家海運公司像烏克蘭船廠訂購了6艘大型商船,要求即刻建造,這個大型商船的個頭正好比著“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個頭訂購的,要想建造這批商船就必須騰出未建完的航母。正在烏克蘭船廠左右為難的時候,正好這時候一家美國收廢鋼材的公司來了,他們一高出市場3倍價格收購航母鋼材,烏克蘭人喜出望外,於是加緊拆航母騰出船塢,以備建造大型商船。等烏克蘭將這艘蘇聯核動力航母拆解成廢鐵的時候,呵呵,美國公司過來說不要了,歐洲公司也過來說取消訂單,再笨的烏克蘭人也明白自己上當受騙了,美華人就這麼忽悠掉了蘇聯最強大的核動力航母。
到今天,美國擁有10艘10萬噸的尼米茲級,加上1艘11萬噸的福特級,在建的還有2艘福特級,可是美國仍然在忽悠”航母無用論”,而且我們的很多軍迷也跟著起鬨,比如中國就發展了東風21D,這確實有些讓美國慌張了,因為這種彈道導彈打航母確實還無法攔截,於是這兩年美國玩命的建造攻擊核潛艇,以每年2艘的速度下水,難道這就證明航母無用了嗎?顯然不是,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要保護比重越來越大的海外利益,沒有航母組建的遠洋艦隊行嗎?這是不是又會陷入類似“古巴導彈危機”一樣無航母可用的尷尬境地,試想一下沒有制空權,光憑驅護艦隊能夠拿下制海權嗎?所以,至今航母戰鬥群仍然是大洋決戰的核心。
至於鼓吹的用核潛艇拿下制海權,且不說如今世界各國的反潛力量已經很強大,潛艇拿下制海權本就非常難。另外潛艇拿下的制海權與航母拿下的制海權就不是一個概念,航母制海權是讓這片海域為自己所用,而潛艇拿下的制海權只是讓這片海域我用不了,你也休想用,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問題。
回覆列表
“航母無用論”由來已久,這個觀點有其客觀性,也有其侷限性。需要它,它就是有用的是正確的;不需要它,它就是無用的錯誤的。
人類探索世界的過程是從大陸走向海洋的過程。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久遠年代,人們的活動半徑與外界的認知是非常有限的,但隨著歐洲海洋探險運動的興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從探險中獲取了巨大的甜頭,以至於大有瓜分世界之勢。在爭霸的過程中,誰掌握了海洋就可掌握整個世界。葡、西、英、美等國屢試不爽,成為霸權的真諦。而航母正好就是爭霸的最好載體。
航母到現在為止,也僅僅只有9個國家擁有,而真正成體系能建造的更是少之又少,因為他是集飛機、防空、軍火、吃喝拉撒等為一體的功能體,是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工程,是一個國家經濟、技術、軍事實力的集中體現。如此好的東西,人人都渴望擁有,但為什麼偏偏求之不得,還有了航母無用論呢?
最為著名的就是蘇聯的赫魯曉夫認為在核戰的背景下,航母就是活棺材。這個認識在當時的背景下是沒有錯的,兩個超級大國都在準備大打核戰爭,如果放在這個背景下考慮問題,航母在核武器的爆炸半徑內的確就是一個活的棺材。有了這種認識,蘇聯就把武器的研製重點放在了核潛艇,核導彈等方面,而美國一直堅持發展航母,其技術發展引領了全球,也成為全球稱霸一把“快刀”。然而,在大家還是不敢輕易嘗試的情況下,核戰爭終歸沒有打起來,這時航母這種頂級的常規武器就又大放溢彩了,放眼以後數年,也不會打核戰爭,哪麼航空母艦仍就是最好的一把刀。
航母這把刀好用不好用,美國最清楚。當然美國也不希望大家都配上這把刀,那樣對等的條件下,還怎麼恐嚇與威脅別人,如何達到霸權的目的呢?所以,美國一些專家學者也紛紛扛起航母無用論的大旗,進行鼓吹與說教,不希望有更多的國家擁有航母,製造航母,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司馬昭之心。
我們國家的航母之路也是頗為周折的,在發展航母建設航母的問題上也是有不同認識的,其實這都很正常。好在有一批像劉華清等堅定執著的領導人不斷推動航母的建設,也才有了今天的引入、消化、創新、自建的過程,相信未來中國的航母會越來好,在中國海權維護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