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哥哈
-
2 # 使用者4779816573800
"吳氏三相"龍圖閣學士吳芾,左丞相吳堅和大中丞吳時來。
後吳村是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永康市南部歷山腳下,村前有一座酷似屏風的巍巍青山,全村有800多戶3000多人,地勢開闊而平坦,前有屏風映翠,後有錦溪迂迴,山青水秀,環境幽美。
該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宋嘉定十五年(1222)建村以來,至今已有770多年的歷史,在此其間,人才輩出。吳氏後裔中,曾出過著名"吳氏三相"龍圖閣學士吳芾,左丞相吳堅和大中丞吳時來。
胡則 胡則(公元963-1039),初名廁,字子正,永康胡庫人,被百姓稱為胡公大帝。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登進士。及第時宋太宗御筆削去廠,賜名為則。在他浮沉宦海的四十七年中,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史節,選曹計省,歷踐要途,是北宋前期政壇一位中高階官吏。在他任宮期間,寬刑薄賦,清正廉明,頗有政績,尤其於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直言極諫,要求皇上免除衢、婺兩州百姓身丁錢,百姓感恩,遂於方巖山頂(少時念書之地)立廟以紀念他。公元1162年,宋高宗趙構應百姓之請求,用“赫靈”兩字作為胡公的廟額。從此,胡公被百姓敬若神靈,成了“有求必應”的活菩薩,並於每年家歷八月十三日胡則生日那天,舉辦各種民俗風情活動,以祭拜胡公大帝。毛澤東同志曾親筆題書“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程梓,字養之,文樓村人。程正誼之父。 少聞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之學,欣然慕之。弱冠,徒步往姚江師事王守仁,與王畿互相印正。歸裡即在壽山石洞倡明正學,與應典過從講學,人稱方峰先生。著作有《白翁吟稿》。 程正誼 程正誼,字叔明,號居左,永康方巖文樓村人(1934年-1612年。明隆慶五年(1571)進士。初授武昌司理,後升刑部主事。再升雲南副憲,補蜀臬、參廣西,又任四川左轄,後升順天府尹。明萬曆三年,授武昌司理。平定武昌,建武昌五城。明萬曆十一年,擢升雲南副憲。著有《華堂集》10卷,撰《越國公祠記》。在文樓建有大京兆第府,面積愈萬,氣勢宏偉, 富麗堂皇。後毀於火災。程文德 程文德(1497―1559)明浙江永康獨松人,字舜敷,號松溪。少時立志於學,初受業章懋,後赴餘姚師事王守仁(王陽明),得“良知良能”學說要旨。明嘉靖八年(1529)以一甲二名榜眼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生平簡介可以概括為: 為官清廉,位卑不忘民憂。致力教育,丁憂在家講學。不事權貴,辭官早還鄉。為官清廉,死後無錢葬。胡也衲 胡也衲(1891~1964),原名俠男,永康縣中山鄉中山村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畢業,一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成績卓著。曾先後擔任杭州鹽務中學、武主明招中學、永康中學等校美術教師。他教學認真,不論是課堂教學或野外寫生,總是誨人不倦,耐心指導。他教畫,邊改邊講。他因重聽,講起話來聲音特別高,連課堂最後一排都能聽得清清楚楚。他擅長國畫書法,功力深厚,題材廣泛,梅花、牡丹、松鶴、公雞,無一不精。解放後,他最愛畫大公雞,畫出了“一唱雄雞天下白”的詩意。他愛飲酒,嘗以所畫大公雞換酒吃,被人傳為美談。名師出高徒。當今著名畫家如葉淺予教授、申石伽畫家以及著名的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等都是胡也衲在鹽務中學任教時的得意門生。應子和 應子和,永康(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官至觀察使掌中軍都督府事。長於詩,嘗有句雲:"西岸夕陽紅,燭炬短燒紅,風過花落紅",時人有三紅秀才之稱。事見清光緒《永康縣誌》卷八個《文苑》。應材 應材(?-1180)字伯良,浙江永康巖後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授衢州教授。後潛心鑽研理學,造詣甚深。宋隆興間,朝廷下詔求賢,應材被舉薦,升任兵部架閣文字,掌管帳籍機密文案。後因老成持重,端莊謹嚴,被帝選為太子春坊,總管東宮內外庶務。宋淳熙初,應材上疏力陳北伐收復中原失地。幾年內,邊境平靜安定。淳熙七年應材病故於軍中。諡安國公。應寶時 應寶時:(1821―1890)字敏齋。永康人。清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咸豐初,考授國子監學正。同治四年,任蘇松太道。建立龍門書院,開辦普育善堂。九年,任江蘇按察使,兼署布政使。飭令各府州縣立常平倉,並主持疏浚淞江水道。工詩文,有《射鵰詞》二卷。應典 應典:字天彝,號石門,浙江永康芝英人。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歷任兵部職方司主、事車駕司主事,承德郎,尚寶同丞等職。應典自鄉試中式考取舉人以後,總是奮然希望自己能達到聖賢境地。建立麗澤祠於壽山,彙集諸生講學。應典為王瓊所器重,委以總攬本部四司政務。居家養母,不希榮利。通籍三十年,在官止一考。陳亮 陳亮(1143-1194)是南宋時期傑出的愛國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少時取名汝能,字同甫,二十六歲改名為亮,三十六歲又改名為同,世稱龍川先生。宋高宗紹興十二年九月初七,生於永康龍窟村(在今浙江永康市橋下鎮),宋光宗紹熙四年狀元及第,翌年四月初八,病逝於赴任途中,享年五十二歲。胡長孺 胡長孺(1240―1314),字汲仲,號石塘,永康適遊(今山下村)人。父居仁,南宋淳佑七年(1247)進士,知台州軍州事,文辭政事俱著名。長孺自幼受其父影響,勤奮好學,博學多才。其從兄之綱、之純以文學揚名,人稱為“三胡”。鹹淳年間,母舅徐道隆為荊湖四川宣撫參議官,長孺隨其入蜀,銓試第一,授迪功郎,監重慶府酒務。繼因薦兼總領湖廣軍馬錢糧所僉廳。與當時學者高彭、李��、梅應春等人號稱“南中八士”。宋亡後,回鄉隱居。著作有《瓦缶編》、《建昌集》、《寧海漫鈔》、《顏樂齋稿》等。王崇 王崇,字仲德,號麓泉,現浙江永康人。明嘉靖八年(1529)進士。以禮闈第二名(亞元)賜第。在吏科給事中任內,能直言進諫,評論朝政得失,著有名聲。時有謝駙馬與少數民族交換馬匹互市場所,併吞沒金、帛、茶、鹽等交換物資,中飽私囊。王崇巡視青州發現此事,據實揭發,奏聞皇上,詔令發還。由是朝廷中貴戚顯宦,心存戒懼,設法將他外調廣東僉事。任山西副使備兵井陘時,他諳熟井陘地當三關衝要。接篆視事後,就督飭部屬,嚴格士卒訓練。及期親臨檢閱、講評,以鼓勵士氣。賞罰嚴明,恩威並濟,所以他的部隊兵精氣盛,紀律嚴明,雄領諸鎮,敵人聞風遁跡。 在副都御史巡撫山西任內,蒙皇上恩遇害,授以節 ,總管諸軍兵馬,他慨然以保御地方為己任。每次敵寇來犯,總是一擊即潰,捷報頻傳。敘功加兵部侍郎,仍兼督撫。嘉靖三十六年,湖、廣、川、貴等省苗民起事,朝廷為綏靖邊疆,詔令王崇領兵馳赴坐鎮。王崇戰功卓越,且以文章名世,著有《麓泉文集》、《池州府志》等若干卷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