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綺閣書生

    落花時節又逢君,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絕句《江南逢李龜年》,君即指李龜年。

    李龜年,唐朝著名樂師,能歌善舞,吹拉彈唱,樣樣皆能,且長於作曲,與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宙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

    安史之亂時,杜甫流落到湖南湘潭,偶遇京城常見的名伶李龜年,感慨時可,憤而有作。就是那首著名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逢。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 2 # 隨手談詩

    杜甫逢的是那再也回不去的盛世啊!

    先看全文: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說曾經在岐王宅裡經常看到你,在崔九堂前,也多次欣賞你的演出。

    沒有想到啊,在江南風光正好的時候,再次遇到了你。

    乍一看,就很普通的老友重逢。

    實際上呢,那時候正經歷了安史之亂,盛唐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看前兩句,岐王和崔滌一個是皇親,一個是大官。

    杜甫年輕的時候頗有才華,收到這兩人的賞識,李龜年呢,著名的歌星,放到今天那就是天王級別的人物,自然也會得到達官貴人的欣賞。

    所以,年輕杜甫經常到這倆人家裡做客,就會遇到李龜年。

    岐王宅、崔九堂,是單純的兩個府邸而已嗎?

    不是,那是青年才俊和傑出藝術家倍出的全盛時代,是那個時代文人雅士聚集的每一個地方。

    富貴人家啊,又是盛世,那自然是歌舞昇平,美酒佳餚,所以杜甫這兩句是單純地追憶李龜年的藝術嗎?

    顯然不是,他追憶的是自己少年時代的浪漫情懷,是盛世大唐的榮耀啊!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風景依然秀麗如昨。在和平年代,是人們享受歡愉的地方,在亂世,只能是物是人非的惆悵。

    所以即使江南風景正好,可也有落花啊!

    美麗的風景屬於盛世,落花,屬於你我當前所處的亂世。

    杜甫在這兒遇到李龜年,是單純的一個人嗎?

    不是,是遇到李龜年,激起了他對盛世的回憶,以及亂世的悲哀。

  • 3 # 傲世萬年雪

    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題目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樂聖--李龜年,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江南,恰逢當時名震天下的李龜年,可憐這時的李龜年成了一街頭賣唱之人,此時杜甫的傷感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江南逢李龜年。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感情引而不發,給人以無窮的回味。我以前在岐王宅裡、崔九堂前經常見到你(潛臺詞,那時候你是何等的風光),在這江南美景,落花時節又見到了你。(潛臺詞,現在你怎麼流落至此),落花二字隱約可見傷感之情!

    由江南美景轉到落花時節,恰似大唐盛世前後的繁華與悲涼,想當年李龜年作為最著名的樂工,出入朝堂,深得唐玄宗寵愛,鶯歌燕舞、紙醉金迷,享受了常人遙不可及的歡樂,然而繁華終究一黃梁,盛世突然坍塌,山河破碎、妻離子散,李龜年也在這亂世裡,獨自飄零,日夜思念當年的榮光,願再為明皇獻唱一首,而過去的終歸不能再來!

    杜甫報國無門,空有一身的才華,在這江南美景中,遇見了同樣命運的李龜年,一聲苦笑,流水落花春去也!何似在人間!

  • 4 # 普穡齋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詩中“君”自然指的就是李龜年了,標題已交待得清清楚楚。借這個問題,說說一些人們在讀詩時容易忽略或容易發生的問題。

    一,標題

    1,易忘

    讀詩一多,時間一長,就很容易如此。詩句背得溜熟,可常常想不起標題是什麼。

    2,易將標題與詩句“割裂”

    主要表現在沒把標題與詩句融為一體。自覺不自覺中,只把“理解”放在了詩句上。標題限定了物件。好比建屋,限定了你地點,至於怎麼建,如何裝修,看你的財力和喜好。

    二,作者、物件在詩句中的省略

    詩,體量短小,迫使作者只能用精煉的語言。能省的基本上都省了。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省了主語“我們”(作者與物件)——“以前我們經常在岐王府上見面,我們也多次在崔九家見到”(僅就詩句字面意思解讀)。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沒曾想,在這風景正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又遇到你。

    把省語補上,就自然理順了。

    也有不省略作者和物件,甚至將雙方大名直接入詩的,很少,比如李白《贈江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本文所說省略作者在詩中直接點明,不是說詩都該這樣,而是說應當注意省略了的在理解時要代入!

    三,整體結構

    這也是人們讀詩時愛忽略的問題。詩歌體量雖小,但與其它體裁的文章一樣,謀篇佈局依然是不能少,甚至更重要。以本詩為例,將作者、標題與詩文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就清楚了:

    江南逢李龜年——標題點明瞭物件,地點,限定了後文起因(後文以此展開)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回憶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回到眼前,迴應標題。

    語言雖少,卻是一個完美的架構!愛好寫作的朋友,應該對這種架構很熟悉。舉篇大家熟悉的文章為例,魯迅的《故鄉》

    ……(必要的鋪墊,交待時間,地點,事由等)

    “還有閏土,……,他也許就要來了。”(母親告訴作者。文章至止突轉,進入主題。以下大篇幅轉入回憶)

    ……(回憶)

    現在我的母親提起了他,我這兒時的記憶,忽而全都閃電似的蘇生過來,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了。……(回到原回憶前的時間中斷點)

    ……(從接上的中斷點繼續按時間順序進行下去)

    詩雖短小,卻同樣可以做到這種圓滿的架構!

    注:不是說詩等文章都該如此!完全按時間順序作的,或者按所見順序作的,等等,多很!看錶達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制的冰淇淋能存放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