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出生28天以內),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除了讓寶寶變“黃”以外,嚴重的還會損傷大腦,引起膽紅素腦病,出現精神萎靡、厭食、易激惹、驚厥或角弓反張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十個娃兒九個黃”
做父母的幾乎都和新生兒黃疸“交過手”。
當自己親眼看著白白嫩嫩的寶寶變成黃孩兒的時候,媽媽們的心中總是不免有點慌。
退黃大戰中,各式謠言與真理齊飛,砸得寶媽們暈了頭。面對新生兒黃疸,如果找對了方法,退黃不是難題,怕就怕不小心掉進坑裡,越退越黃。
退黃“偏方”莫輕信,小心踩進五大雷區
01 黃疸不能餵母乳×
很多人擔心母乳導致寶寶黃疸,因此不敢進行母乳餵養——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與母乳相關的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另一種是【母乳性黃疸】:
①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
大約2/3母乳餵養的寶寶會出現這種黃疸。在出生後1周內,如果寶寶吃奶太少或不夠頻繁,導致熱量和液體攝入不足、排便延遲,致使糞便中的膽紅素被腸道再吸收增加,血清膽紅素升高,就會引起黃疸。生後2周,黃疸達到高峰,隨後就會逐漸下降。
要退這種“黃”,只要多餵母乳,讓寶寶多排便即可。
要預防這種“黃”,也很簡單。由於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是“餵養不足”引起的,這些寶寶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生後體重下降快。正常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都會有生理性的體重下降,體重減輕一般為出生體重的3~9%。如果體重下降超過10%,就要加強餵養以避免發生黃疸。
②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寶寶在生後3個月內仍有黃疸,而寶寶生長髮育良好,在醫生排除膽道梗阻、溶血、感染等疾病因素後,一般會診斷為母乳性黃疸。目前推測可能與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較高,增加了肝腸迴圈有關。如果繼續母乳餵養,黃疸可持續4~12周才消退,如果停止母乳餵養,黃疸會在48~72小時明顯減輕。
但即使是母乳性黃疸,絕大部分寶寶也沒有必要停止母乳餵養。
02 茵梔黃退黃效果槓槓的×
茵梔黃堪稱一代“退黃神藥”。以往只要寶寶出現了黃疸,常用各種茵梔黃製劑,如茵梔黃注射液、茵梔黃顆粒、茵梔黃口服液等,基本“藥到病除”。
然而,這種神藥早在2016年就被官方一紙公告拉下神壇。
可能有人會覺得:注射液需打進身體所以副作用大,那口服的應該比較安全吧?
並不。
與其說茵梔黃是“神藥”,不如說它是“瀉藥”。因為茵梔黃口服制劑退黃的真相,就是引起寶寶腹瀉,透過大便將膽紅素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退黃效果。
然而,一天多達十幾次的腹瀉,就算是大人也受不了,何況是年幼的寶寶呢?腹瀉不僅讓寶寶肛周皮膚髮紅破潰,還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影響生長髮育,實在用不得!
03 中草藥洗浴,洗洗更退黃×
“注射劑有風險,口服藥不安全,那中藥洗洗,總可以吧?”
首先,中藥洗劑是否有效尚未證實,且新生兒面板嬌嫩,中藥外洗的吸收率很高,同樣可能引起不良反應。此外,還有許多中成藥成分會造成G-6PD缺乏症(蠶豆病)的寶寶溶血,反而會加重黃疸。
中草藥洗澡,也是不靠譜的!
04 多喝葡萄糖水,加快退黃×
多拉有利於退黃是真的,多吃多拉也是真的,但是,此“多拉”非彼“多拉”,此“多吃”也非彼“多吃”。
寶寶體內的膽紅素大部分要透過大便排出體外,透過尿液排出的很少。因此,多吃母乳,多拉大便,是可以幫助退黃的。但多喝葡萄糖水,多拉尿,卻不足以起到降膽紅素的作用。而且,新生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喝了糖水後胃都被糖水佔據了,很難再喝下母乳,於是排便也會減少,反而不利於退黃。
05 寶寶黃疸,不能打疫苗×
寶寶的第一針疫苗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絕大多數寶寶都可以接種。
第二針疫苗在1個月左右進行。此時,大部分寶寶的黃疸已經差不多消退了,如果情況良好,沒有其他併發症,是可以正常接種疫苗的。
若寶寶是某些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黃疸,且比較嚴重,可能就需要先查詢黃疸的原因並進行治療,再延後打疫苗。
最好的退黃方法
01 時間
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包括黃疸。
生理性黃疸足月兒通常在5~7天消退,一般不會超過14天;早產兒黃疸多於7~9天消退,最長可以達到3~4周。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生長髮育良好,黃疸也沒有加重的跡象,就可以耐心等待黃疸自動消退。
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長,或容易退而復現,且症狀也較嚴重,如全身呈橘黃色,眼白、手心、足心發黃,若寶寶出現精神狀態不好、愛哭鬧、嗜睡、食慾不振等症狀就不要等,而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02 光療
達到治療標準的嚴重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就要透過照藍光等專業性的治療來幫助退黃。
藍光可以使寶寶體內的膽紅素“變形”,變得溶於水,然後隨膽汁和尿液排出,從而起到退黃作用。
中華兒科雜誌發表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2014版)》中明確指出,光療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03 換血療法
如果光療失敗、患有溶血癥或已經出現了早期膽紅素腦病表現的寶寶,可能就需要採用換血療法,換出血液中的膽紅素、抗體及致敏紅細胞。
04 藥物治療
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IVIG)、補充白蛋白,也有一定的退黃作用。
在這場退黃大戰中,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4條錦囊妙計:
記住,收好喲!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出生28天以內),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除了讓寶寶變“黃”以外,嚴重的還會損傷大腦,引起膽紅素腦病,出現精神萎靡、厭食、易激惹、驚厥或角弓反張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十個娃兒九個黃”
做父母的幾乎都和新生兒黃疸“交過手”。
當自己親眼看著白白嫩嫩的寶寶變成黃孩兒的時候,媽媽們的心中總是不免有點慌。
好幾天了還是黃,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退乾淨?月嫂說多給寶寶喂糖水就好了,真的管用嗎?婆婆怪我說寶寶黃疸都是母乳喂出來的,非要換奶粉,我該聽她的嗎?退黃大戰中,各式謠言與真理齊飛,砸得寶媽們暈了頭。面對新生兒黃疸,如果找對了方法,退黃不是難題,怕就怕不小心掉進坑裡,越退越黃。
退黃“偏方”莫輕信,小心踩進五大雷區
01 黃疸不能餵母乳×
很多人擔心母乳導致寶寶黃疸,因此不敢進行母乳餵養——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與母乳相關的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另一種是【母乳性黃疸】:
①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
大約2/3母乳餵養的寶寶會出現這種黃疸。在出生後1周內,如果寶寶吃奶太少或不夠頻繁,導致熱量和液體攝入不足、排便延遲,致使糞便中的膽紅素被腸道再吸收增加,血清膽紅素升高,就會引起黃疸。生後2周,黃疸達到高峰,隨後就會逐漸下降。
要退這種“黃”,只要多餵母乳,讓寶寶多排便即可。
要預防這種“黃”,也很簡單。由於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是“餵養不足”引起的,這些寶寶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生後體重下降快。正常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都會有生理性的體重下降,體重減輕一般為出生體重的3~9%。如果體重下降超過10%,就要加強餵養以避免發生黃疸。
②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寶寶在生後3個月內仍有黃疸,而寶寶生長髮育良好,在醫生排除膽道梗阻、溶血、感染等疾病因素後,一般會診斷為母乳性黃疸。目前推測可能與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較高,增加了肝腸迴圈有關。如果繼續母乳餵養,黃疸可持續4~12周才消退,如果停止母乳餵養,黃疸會在48~72小時明顯減輕。
但即使是母乳性黃疸,絕大部分寶寶也沒有必要停止母乳餵養。
如果膽紅素水平不高,可以少量多餐餵養,按順時針方向做腹部按摩以增加腸蠕動;如果血清膽紅素濃度(TSB)超過15mg/dl,可暫停母乳3天,改為人工餵養,然後繼續母乳;如果血清膽紅素濃度(TSB)超過20mg/dl,則需光療,但在光療期間可以繼續母乳餵養。02 茵梔黃退黃效果槓槓的×
茵梔黃堪稱一代“退黃神藥”。以往只要寶寶出現了黃疸,常用各種茵梔黃製劑,如茵梔黃注射液、茵梔黃顆粒、茵梔黃口服液等,基本“藥到病除”。
然而,這種神藥早在2016年就被官方一紙公告拉下神壇。
可能有人會覺得:注射液需打進身體所以副作用大,那口服的應該比較安全吧?
並不。
與其說茵梔黃是“神藥”,不如說它是“瀉藥”。因為茵梔黃口服制劑退黃的真相,就是引起寶寶腹瀉,透過大便將膽紅素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退黃效果。
然而,一天多達十幾次的腹瀉,就算是大人也受不了,何況是年幼的寶寶呢?腹瀉不僅讓寶寶肛周皮膚髮紅破潰,還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影響生長髮育,實在用不得!
03 中草藥洗浴,洗洗更退黃×
“注射劑有風險,口服藥不安全,那中藥洗洗,總可以吧?”
首先,中藥洗劑是否有效尚未證實,且新生兒面板嬌嫩,中藥外洗的吸收率很高,同樣可能引起不良反應。此外,還有許多中成藥成分會造成G-6PD缺乏症(蠶豆病)的寶寶溶血,反而會加重黃疸。
中草藥洗澡,也是不靠譜的!
04 多喝葡萄糖水,加快退黃×
多拉有利於退黃是真的,多吃多拉也是真的,但是,此“多拉”非彼“多拉”,此“多吃”也非彼“多吃”。
寶寶體內的膽紅素大部分要透過大便排出體外,透過尿液排出的很少。因此,多吃母乳,多拉大便,是可以幫助退黃的。但多喝葡萄糖水,多拉尿,卻不足以起到降膽紅素的作用。而且,新生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喝了糖水後胃都被糖水佔據了,很難再喝下母乳,於是排便也會減少,反而不利於退黃。
05 寶寶黃疸,不能打疫苗×
寶寶的第一針疫苗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絕大多數寶寶都可以接種。
第二針疫苗在1個月左右進行。此時,大部分寶寶的黃疸已經差不多消退了,如果情況良好,沒有其他併發症,是可以正常接種疫苗的。
若寶寶是某些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黃疸,且比較嚴重,可能就需要先查詢黃疸的原因並進行治療,再延後打疫苗。
最好的退黃方法
01 時間
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包括黃疸。
生理性黃疸足月兒通常在5~7天消退,一般不會超過14天;早產兒黃疸多於7~9天消退,最長可以達到3~4周。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生長髮育良好,黃疸也沒有加重的跡象,就可以耐心等待黃疸自動消退。
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長,或容易退而復現,且症狀也較嚴重,如全身呈橘黃色,眼白、手心、足心發黃,若寶寶出現精神狀態不好、愛哭鬧、嗜睡、食慾不振等症狀就不要等,而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02 光療
達到治療標準的嚴重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就要透過照藍光等專業性的治療來幫助退黃。
藍光可以使寶寶體內的膽紅素“變形”,變得溶於水,然後隨膽汁和尿液排出,從而起到退黃作用。
中華兒科雜誌發表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2014版)》中明確指出,光療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03 換血療法
如果光療失敗、患有溶血癥或已經出現了早期膽紅素腦病表現的寶寶,可能就需要採用換血療法,換出血液中的膽紅素、抗體及致敏紅細胞。
04 藥物治療
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IVIG)、補充白蛋白,也有一定的退黃作用。
在這場退黃大戰中,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4條錦囊妙計:
堅持母乳餵養,多吃多拉細心觀察寶寶的情況(吃奶好不好、精神好不好、大小便如何、黃染有沒有加重等等)定期到醫院隨訪,監測膽紅素正規治療,該照藍光的照藍光,千萬不能自己瞎折騰記住,收好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