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外界認為,論使用場景和市場規模而言,AR要比VR大得多,但我仍然相信,大多數家庭都將為沉浸式VR專門預留一個空間。
當下的VR系統讓人喜憂摻半,雖然確實能吸引人,但技術方面仍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就拿最佳的HTC Vive來說吧,首席你需要有一臺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來執行;其次上面的遊戲大部分要錢不說,很多感覺更像個演示版;再次你不得不在頭上拖著一根巨大的電纜,在天花板上還得安裝位置追蹤器……一切離理想狀態還很遠。
那麼究竟什麼是理想的VR系統,作為一名關注VR和AR的早期風投,基於工作的原因,我有幸能看到這個領域最前沿的東西,再加上自己平日對科幻和遊戲的熱愛,我在此暢所欲言,給出自己的預測。
雖然外界認為,論使用場景和市場規模而言,AR要比VR大得多(分析師預測到2020年,VR市場規模可達300億美元,而AR更高達900以美元),但我仍然相信,屆時大多數家庭都將為沉浸式VR專門預留一個空間。
身體追蹤
未來家庭當中支援身體追蹤的VR裝置可能是一臺跑步機,因此在你的家裡需要預留至少2.5平方米的位置來放置,這也是一個成年男子短跑時的最大平均步長。2.5平方米的空間足夠用來進行行走、奔跑甚至衝刺訓練;而在VR當中,這個空間你可以用來進行模擬駕駛等動作。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VR場景都是需要運動的,大量的沉浸式娛樂,如觀看電影,還是靜態的。所以我們還需要一個躺椅的形態,其不應該比標準躺椅更復雜,這種模式下的運動追蹤可能會採用當前所採用的類似機制,如手勢動作或眼球追蹤。
觸覺反饋
接下來是用緊身衣來模擬你在現實當中的觸覺反饋。這種裝置需要在你全身或臉、手、腳等重點部位安放感測器和觸覺感應器。這些感測器布得越多,體驗越逼真。對於那些想進一步提升沉浸式體驗的人,可選擇一個微型的氣候控制映象環境調節系統(在一個安全的溫度範圍內)
第一代觸覺反饋的硬體可能透過包裹全身的緊身衣來呈現VR體驗,而最簡單的方式是透過戴上手套來讓你的手指獲得觸覺反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方式更可行,因為人類手指上的神經元是除開腳和嘴唇之外,身體上最多的。只要將手和麵部重點部位覆蓋到,就可以達到他們想要的沉浸感。手指所感受到的反饋足夠欺騙自己的大腦,讓人在VR中獲得逼真體驗。
控制選項
未來的VR將不需要控制器,喬布斯曾經說過,人類的手就是最好的控制器:“上帝已經給了我們十支筆,根本不需要再去創造一支。”想想我們現在操作智慧手機,同樣是以觸控和移動為基礎,只需要用手指就能實現,在VR當中也是一樣。你可以用手套模擬來實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感覺,或是在手術當中模擬手術刀的刀柄,或是縫製一隻橄欖球……以上這些空手就能實現。語音介面配合手勢則可以實現更詳細的自然語言命令。
VR中重量的模擬要更難,對應不同的物體重量,將透過使用緊身衣讓使用者動作變得更為僵硬和緩慢來實現,例如,彎腰撿起一件重物,和撿起一片羽毛,其反饋是不一樣的,需要用到觸覺反饋、VR當中的移動速度和其他技術。
終極解決方案將會是不需要使用緊身衣。神經訊號可以讓使用者感覺自己看到和感覺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想想透過腦後插管的方式進入母體吧。畢竟我們今天都是透過自己的感官來體驗物體,沒有兩個人能透過完全相同的方式看到一件同樣的事情,我們的大腦會認為自己感官傳入的訊號是真實的。當然,“插管”的方式離我們還很遠,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跑步機和觸覺的組合,畢竟在體驗VR的同時還能鍛鍊身體不是嗎。
視覺效果
視覺輸入是VR當中最重要的一環,現在Vive和Oculus都是透過用頭戴式顯示器HMD的方式來實現。但存在顯示幀率滯後和視野範圍太小等問題,體驗也不是很好:因為硬體能力所限出現跳幀,或是因為出汗而導致鏡頭模糊。
未來的解決方案將和Magic Leap一樣,擺脫笨重的有線頭顯,轉而使用眼鏡來投射高畫質畫面直接到你的眼睛之上。在眼鏡的鏡片之上可能內嵌有小螢幕,使用者可在AR(高透明度,可以看到鏡片外的真實世界與數字疊加)和VR(低透明度以實現充分沉浸式體驗)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VR模式可用在家裡等私人空間,如辦公室VR會議或是坐在沙發上玩遊戲;AR模式則使用在其他地方,如街頭顯示谷歌地圖,捕捉寶可夢,或是在與人喝咖啡時掃描對方LinkedIn資料。眼睛追蹤將實用與NPC及虛擬形象進行更一步的互動,包括詳細的分析、熱力圖和隱私等。
讓我們再來說說腦部掃描,腦電圖可以讀取使用者的腦電波,並將思想轉換為行動。使用者將在VR當中看到一個物體,並用想象的方式與之互動。這些互動能幾乎無延遲的被對映到腦電波,並轉化為行動。
無論是透過腦電圖加全身緊身衣還是單獨使用腦電圖的方式,尤其是使用大腦反應結合眼部追蹤,都能夠解放出使用者的雙手。VR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體驗中支援人機介面以實現令人驚歎的效果:想象一下你擁有遊戲《質量效應》當中的力量的畫面吧。
感官補充
新增氣味是提高VR體驗的另外一種方法,可以透過在使用者衣物或放置在房間裡的裝置釋放氣味來實現。International Flavors和Fragrances等公司已經合成出基礎氣味,當以不同比例混合之後,幾乎可創造出任何氣味。
音訊也是在VR當中重要的感官輸入方式。無論是來自於耳機還是環繞揚聲器的聲音,開發者都可以將音訊加入VR體驗當中,使得使用者在移動時能獲取到相應的聲音。
執行VR應用的裝置也將比現在變得更加的強大、小以及便宜,並且將變成無線。可能會出現專為VR準備的電腦,但更可能出現移動硬體。根據摩爾定律及目前發展趨勢,一切都在向一定靠攏,VR硬體變得便攜化將會有更好的體驗。
在VR房間中,放置的周邊和使用者緊身衣當中都有超高解析度的感測器,可以三維掃描和追蹤使用者,以獲取身體姿勢和麵部運動資訊。想象一下VR會議的場景吧,可以看到與會者的面部反應和頭部傾斜狀態。
當前我們已經可以看到VR技術的早期狀況了,我看到很多公司試圖將已有技術不加改變的應用到VR當中去,這相當於在3D環境當中運用標準瀏覽器視窗,並使用相同的導航。好在創新者已經開始思考全新方式,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體驗虛擬世界(metaverse)了。
雖然外界認為,論使用場景和市場規模而言,AR要比VR大得多,但我仍然相信,大多數家庭都將為沉浸式VR專門預留一個空間。
當下的VR系統讓人喜憂摻半,雖然確實能吸引人,但技術方面仍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就拿最佳的HTC Vive來說吧,首席你需要有一臺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來執行;其次上面的遊戲大部分要錢不說,很多感覺更像個演示版;再次你不得不在頭上拖著一根巨大的電纜,在天花板上還得安裝位置追蹤器……一切離理想狀態還很遠。
那麼究竟什麼是理想的VR系統,作為一名關注VR和AR的早期風投,基於工作的原因,我有幸能看到這個領域最前沿的東西,再加上自己平日對科幻和遊戲的熱愛,我在此暢所欲言,給出自己的預測。
雖然外界認為,論使用場景和市場規模而言,AR要比VR大得多(分析師預測到2020年,VR市場規模可達300億美元,而AR更高達900以美元),但我仍然相信,屆時大多數家庭都將為沉浸式VR專門預留一個空間。
身體追蹤
未來家庭當中支援身體追蹤的VR裝置可能是一臺跑步機,因此在你的家裡需要預留至少2.5平方米的位置來放置,這也是一個成年男子短跑時的最大平均步長。2.5平方米的空間足夠用來進行行走、奔跑甚至衝刺訓練;而在VR當中,這個空間你可以用來進行模擬駕駛等動作。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VR場景都是需要運動的,大量的沉浸式娛樂,如觀看電影,還是靜態的。所以我們還需要一個躺椅的形態,其不應該比標準躺椅更復雜,這種模式下的運動追蹤可能會採用當前所採用的類似機制,如手勢動作或眼球追蹤。
觸覺反饋
接下來是用緊身衣來模擬你在現實當中的觸覺反饋。這種裝置需要在你全身或臉、手、腳等重點部位安放感測器和觸覺感應器。這些感測器布得越多,體驗越逼真。對於那些想進一步提升沉浸式體驗的人,可選擇一個微型的氣候控制映象環境調節系統(在一個安全的溫度範圍內)
第一代觸覺反饋的硬體可能透過包裹全身的緊身衣來呈現VR體驗,而最簡單的方式是透過戴上手套來讓你的手指獲得觸覺反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方式更可行,因為人類手指上的神經元是除開腳和嘴唇之外,身體上最多的。只要將手和麵部重點部位覆蓋到,就可以達到他們想要的沉浸感。手指所感受到的反饋足夠欺騙自己的大腦,讓人在VR中獲得逼真體驗。
控制選項
未來的VR將不需要控制器,喬布斯曾經說過,人類的手就是最好的控制器:“上帝已經給了我們十支筆,根本不需要再去創造一支。”想想我們現在操作智慧手機,同樣是以觸控和移動為基礎,只需要用手指就能實現,在VR當中也是一樣。你可以用手套模擬來實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感覺,或是在手術當中模擬手術刀的刀柄,或是縫製一隻橄欖球……以上這些空手就能實現。語音介面配合手勢則可以實現更詳細的自然語言命令。
VR中重量的模擬要更難,對應不同的物體重量,將透過使用緊身衣讓使用者動作變得更為僵硬和緩慢來實現,例如,彎腰撿起一件重物,和撿起一片羽毛,其反饋是不一樣的,需要用到觸覺反饋、VR當中的移動速度和其他技術。
終極解決方案將會是不需要使用緊身衣。神經訊號可以讓使用者感覺自己看到和感覺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想想透過腦後插管的方式進入母體吧。畢竟我們今天都是透過自己的感官來體驗物體,沒有兩個人能透過完全相同的方式看到一件同樣的事情,我們的大腦會認為自己感官傳入的訊號是真實的。當然,“插管”的方式離我們還很遠,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跑步機和觸覺的組合,畢竟在體驗VR的同時還能鍛鍊身體不是嗎。
視覺效果
視覺輸入是VR當中最重要的一環,現在Vive和Oculus都是透過用頭戴式顯示器HMD的方式來實現。但存在顯示幀率滯後和視野範圍太小等問題,體驗也不是很好:因為硬體能力所限出現跳幀,或是因為出汗而導致鏡頭模糊。
未來的解決方案將和Magic Leap一樣,擺脫笨重的有線頭顯,轉而使用眼鏡來投射高畫質畫面直接到你的眼睛之上。在眼鏡的鏡片之上可能內嵌有小螢幕,使用者可在AR(高透明度,可以看到鏡片外的真實世界與數字疊加)和VR(低透明度以實現充分沉浸式體驗)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VR模式可用在家裡等私人空間,如辦公室VR會議或是坐在沙發上玩遊戲;AR模式則使用在其他地方,如街頭顯示谷歌地圖,捕捉寶可夢,或是在與人喝咖啡時掃描對方LinkedIn資料。眼睛追蹤將實用與NPC及虛擬形象進行更一步的互動,包括詳細的分析、熱力圖和隱私等。
讓我們再來說說腦部掃描,腦電圖可以讀取使用者的腦電波,並將思想轉換為行動。使用者將在VR當中看到一個物體,並用想象的方式與之互動。這些互動能幾乎無延遲的被對映到腦電波,並轉化為行動。
無論是透過腦電圖加全身緊身衣還是單獨使用腦電圖的方式,尤其是使用大腦反應結合眼部追蹤,都能夠解放出使用者的雙手。VR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體驗中支援人機介面以實現令人驚歎的效果:想象一下你擁有遊戲《質量效應》當中的力量的畫面吧。
感官補充
新增氣味是提高VR體驗的另外一種方法,可以透過在使用者衣物或放置在房間裡的裝置釋放氣味來實現。International Flavors和Fragrances等公司已經合成出基礎氣味,當以不同比例混合之後,幾乎可創造出任何氣味。
音訊也是在VR當中重要的感官輸入方式。無論是來自於耳機還是環繞揚聲器的聲音,開發者都可以將音訊加入VR體驗當中,使得使用者在移動時能獲取到相應的聲音。
執行VR應用的裝置也將比現在變得更加的強大、小以及便宜,並且將變成無線。可能會出現專為VR準備的電腦,但更可能出現移動硬體。根據摩爾定律及目前發展趨勢,一切都在向一定靠攏,VR硬體變得便攜化將會有更好的體驗。
在VR房間中,放置的周邊和使用者緊身衣當中都有超高解析度的感測器,可以三維掃描和追蹤使用者,以獲取身體姿勢和麵部運動資訊。想象一下VR會議的場景吧,可以看到與會者的面部反應和頭部傾斜狀態。
當前我們已經可以看到VR技術的早期狀況了,我看到很多公司試圖將已有技術不加改變的應用到VR當中去,這相當於在3D環境當中運用標準瀏覽器視窗,並使用相同的導航。好在創新者已經開始思考全新方式,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體驗虛擬世界(metavers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