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悟空做財務
-
2 # 龍門賬
非請自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您連企業有兩套賬都知道,還不知道什麼意圖?我不信!
當中原因幾套賬的企業,所謂的“外賬”主要是給稅務看的,“內賬”是給老闆看的。不管是納稅申報還是企業年檢公示都需要填報財務報表,即對外需要一份財務報表,但又不想把企業真實的財務資料進行披露,怎麼也要有一份財務報表(是否真實不說,相關部門不可能逐一核查)。
何為外賬簡單來說,外賬主要思路是增加成本、隱瞞收入。 我們知道稅務上無票收入也要按規定計算銷項稅的,有幾套賬的企業,這部分收入在外賬上是不記賬的,能記多少記多少;而購進業務取得發票,肯定是能記多少記多少!
何為內賬相對外賬,內賬是記載企業發生的所有經濟業務,記賬方式是否符合會計準則不說,但是能反映全部真實業務。因為,這份財務資料是提供給老闆使用的。
資料區別透過上述簡單介紹,外賬是記錄的是部分經濟業務(主要是有發票的),內賬記載的全部業務,內賬的範圍比外賬的範圍更廣泛,顯然資料不一樣。
-
3 # 財會小童
內外賬根據企業型別不同其實意義和原因是不同的。以下分別來說說。
1. 一些國內企業的內外賬。
(1) 思路是什麼。
思路就是外賬用於某種特殊需要,內賬反映真實情況。對於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來說,外賬的目的多是省稅。當然,這不是唯一的目的。
(2) 設定內外賬的原因。
① 企業要生存。這是一個老總的話。對於中小型民企來說,可能最開始連請個會計都困難,更不提要請人來做稅務籌劃。於是,各種不規範的行為產生,不開票的收入就不計了,成本費用沒有票的另想辦法了,人員社保也進行轉換了。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了稅收,但同時,這樣的賬目存在著很高的風險。
② 會計處理上的兩難。很多時候,老闆並不重視財務,認為財務的作用就是記賬。所以,對於財務的話也聽不進去。在很多操作上,寧願跟著別人學了不規範的做法,也不願聽財務一句勸。財務也是打工拿工資,頂著生活壓力與職業道德壓力,每天處在水深火熱中做著不規範的賬。
(3) 內外賬的資料差異。
一般內賬反映的就是真實的業務,所以用內賬的資料,加上沒記的,減去多記的,還有一些特殊的事項做的調整,是可以推匯出外賬的資料的。
(4) 內外賬有差異的出路在哪裡。
找到源頭就一定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過去這麼做了,將來還是可以這麼做。如果是因為稅收的問題,那要找到企業稅收問題的癥結,透過合理的稅收籌劃,來逐步降低風險;如果是因為成本問題,那就要進行成本分析,找到企業成本組成,分析每個組成部分的動因,透過改進關鍵節點,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差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馬上解決的,但透過各個方面的籌劃和努力是可以將內外賬的差異逐步縮小的。
2. 跨國公司的內外賬。
這個部分做一個補充。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看。
一般外賬用於滿足投資國的政策需要,內賬用於滿足本國管理的需要。比如,在中國投資的美資公司,必須有一套賬是給中國報稅統計用的,另一套用來做內部業績管理分攤,調整中美方會計準則差異,這樣最後才能夠在美國顯示中國的業績並最終完成合並報表。
所以,內外賬是透過不同的賬冊來完成的。而兩套賬的差異實時都可以在系統中查詢到,每一個差異都可以有充分的解釋。
回覆列表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有內外賬,內外賬做賬思路分別是什麼?確實如此,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是有外賬的,可能主要目的是逃避稅收的。有些企業雖然是稅務賬,但不是為了想逃避稅收,主要是考慮稅務風險,也就是無需考慮稅會差異。下面我們注意闡述為什麼要有外賬或者稅務賬的原因。
1、國內企業負擔的稅費成本較高,為了避稅。
直接承擔的稅有:增值稅、所得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大大小小的稅種一二十之多。間接費用:個人所得稅、五險一金、工會經費以及企業各種行業協會、政府事業單位交的費用。這些稅費綜合在一起了佔比就很大。
而企業最核心的目標是獲取收益最大化,資本都是想獲得最高收益的。如何少交稅,那麼最直接的方法的是逃稅,所謂的兩套賬,外賬就是部分收入不入賬,而採購原材料儘量入賬抵稅。最直接的體系是很多企業外賬上存貨非常多,與實際庫存嚴重不符,因為銷售收入未入賬也無法結轉成本,存貨賬面異常偏大,這是日積月累的,短時間無法消化,最終可能出現稅務風險。
2、中小企業利潤率較低,低端製造,降低稅務成本。
我們中國國情決定的,中國依然處於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企業產品屬於低端產品,沒有完成的規範作業流程,沒有大量先進的裝置,企業本來利潤率就底,為了積累原始資本,不得不冒稅務風險,較少納稅,否則按規定納稅,無法保證企業生存。
3、稅收方面法律法規規定比較細,專業要求高,稅務賬可以降低該風險。
主要是國內稅務法律法規較多,更新又快,對專業能力較高,而且按稅務思路做賬,既避免了稅務風險,又減輕了很多財務方面工作量,無形考慮業務發票到沒到,也不需要考慮稅會差異,簡單易操作。
4、不管是外賬還是稅務賬,都會導致財務資料失真。
外賬或者稅務賬本質的東西就是來票即做賬,無票不做,有票啥都敢做。企業的很多業務有票不一定需要全額確認,無票不一定就不確認,如收入按稅務思路開票了才確認收入,很多客戶積累到幾個月才一次性開票,那麼此時收入就與實際發生期間不配比了;再比如很多費用不是發生時就有票,一般取得發票是很滯後的,那麼等到有票再確認,成本費用就計入其他期間了;再比如存貨在購,因為當期採購的存貨無票未確認,也會影響當期成本結轉。一定程度上導致真實財務資料失真,沒有可參考性。
總結:國內大多數企業確實很多設定內外賬的情況,透過外賬逃避稅收;有部分企業是稅務賬,主要是避免稅收風險,解決了稅會差異,簡單易行;外賬或者稅務賬,收入成本費用會導致計入期間不準確,收入與成本不配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