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明月話歷史

    恩,對的,史書上確實記載過明太祖朱元璋確實發明改進過春聯。

    貼春聯其實是從貼桃符演化過來的。按照《後漢書·禮儀志》的記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畫著“神荼”、“鬱壘”二神,百姓們用來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

    到了五代,後蜀國國君孟昶經過創新,將“神荼”、“鬱壘”二神換成了兩句話,“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讓大學士辛寅遜寫在桃木上。

    從此以後,民間開始把春聯貼在桃木上,所以王安石的詩中才會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句子。

    到了明朝,有一年除夕,朱元璋準備過年,下令每家每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副春聯,以示喜慶,當時春聯都是寫在紅色的桃木上,一來表示吉祥,二來用以辟邪,可是不太方便,於是他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讓百姓把春聯改寫在紅紙上。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記載:

    “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簪雲樓雜話》

    從此以後,民間百姓便流傳下了習俗,每逢春節過年之時,都要在門口貼上春聯,用來寄託人們對生活的祈福和美好祝願!

  • 2 # 瀋陽這旮

    春聯最早時是桃符。王安石的詩裡面,就有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說法。

    後來,到了明朝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歡對聯,而且他還愛寫對聯。清朝人的筆記中記載,說朱元璋有一年下令,所有人家過年都要掛一幅對聯,皇帝有令,那是聖旨啊!於是,全國所有的人家,都在門口貼上了春聯。因此。春聯開始推廣開來。

    民間還有關於朱元璋寫對聯的種種傳說,所以,朱元璋對春聯的推廣,應該是最積極,最有影響力,起決定性的一個人。

  • 3 # 小格格爸比

    我覺得題目中“改進”改為“推廣”更貼切一些。

    王安石詩云: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是億萬華人過年時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眼看就要過年了,春聯您準備好了嗎?除夕貼春聯(有些地方在小年夜貼春聯)、貼門神的習俗由來已久。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 “鬱壘”二神,百姓用來消災免禍,趨吉避凶。關於中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中指出:中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副楹帖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斯坦因0610)。《宋史·蜀世家》記載,後蜀君主孟昶親自寫了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二副春聯。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因桃木顏色是紅色,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春聯並沒有在民間流傳開來,直至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春聯,才使得春聯飛入尋常百姓家。據清人陳雲瞻《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朱元璋下旨要求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

    朱元璋還喜歡微服私訪,檢查聖諭執行情況,據野史記載,他走到一條偏僻小巷,發現一家門上還是空白,便遣人去問緣由,得知是一苗姓閹豬人家,不識字,還未請到文墨先生,當即揮毫潑墨題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這副春聯寫得非常形象逼真,風趣幽默,很有氣勢。次日,再次來到苗姓人家,一看還未貼出,勃然大怒,後得知苗家知道系皇帝親筆,已將其懸掛中堂,焚香叩拜,這才轉怒為喜,並賞賜錢財以資後人讀書。經過太祖這樣不遺餘力的推廣,從宮廷到民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普及。

  • 4 # 香茗史館

    根據查到的史料看,春節貼春聯正是因明太祖朱元璋而得以推廣,至於有沒有改進過春聯,沒查到相關記載。但關於朱元璋推廣春聯,只記錄於《簪雲樓雜記》等民間野史、雜記當中,正史並無相關記載,因此我想春聯應當的確於洪武年間得到普及,但是否為朱元璋下令推廣不得而知,甚至我認為以朱元璋的性格和行事作風來看,可能性較低。

    清代學者陳雲瞻《簪雲樓雜記》中說: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傳旨:公卿庶士之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據傳聞,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還曾微服出巡,挨家挨戶檢視每戶人家門前的春聯。每當見到寫的好的,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根據傳聞,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故事:朱元璋走到一條偏僻小巷,發現一戶人家並沒有按照要求貼對聯,便著人去問這戶人家為何違抗聖旨,結果得知這戶苗姓人家並非有意違抗聖旨,而是由於從事閹豬的工作,自己不會寫字,請人寫又沒請到,這才沒有張貼對聯。於是朱元璋便親筆書寫了一副對聯贈與了這戶人家“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次日,朱元璋再次來到這戶人家門前,一看對聯是貼了,可不是自己寫的那副,於是很生氣,親自去詢問,苗家人一見朱元璋連忙下跪,說道,“您昨日走後我才知道您就是皇帝萬歲爺,您親筆書寫的對聯我怕貼在門口風吹日曬的弄壞了,於是便將其掛在了中堂上,每日燒香叩拜,不敢怠慢”。朱元璋聽了這才轉怒為喜,並賞給這戶人家幾十兩銀子。

    而且據聞他不僅喜好微服觀看,還曾親筆書寫為大臣們贈送過春聯,例如為徐達寫的: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為翰林學士陶安寫的:國朝謀略無雙士,翰林文章第一家。為秦淮河寫的:加水佳山佳風佳月,千秋佳地;痴生痴色痴夢痴情,幾輩痴人。

    自此之後,春聯得到了推廣,天下人逐漸養成了春節貼對聯的習慣,不論是王孫貴族,富家子弟,還是黎民百姓,窮苦人家,都會貼上春聯,以取得良好的寓意,一直流傳至今。

  • 5 # 李哥講史

    說起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相信沒有不知道的,在我看來朱元璋就是一個典型的勵志故事。朱元璋從一個貧苦的乞丐能做到開國皇帝,想想就覺得很勵志。朱元璋雖然從小就沒讀過書,但是他做皇帝時就有一個特殊愛好,那就是對春聯。

    由於朱元璋的提倡,春節貼春聯的習俗才由儒雅傳到了民間,一直流傳至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相傳朱元璋還給屠夫寫過春聯,還曾親自審理過一起春聯案。

    說起春聯,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每年除夕這一天不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張貼春聯,辭舊迎新,增加節日的氣氛。相傳春聯最早起源於周朝,不過一直到宋朝,人們稱“春聯”為“桃符”,大家應該還記得王安石的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而“春聯”一詞出現在朱元璋登基之後,朱元璋下旨,要求金陵家家戶戶都要紅紙寫成春聯貼在門上,以此來迎接春節。古代的時候,貼春聯是文人墨客和達官貴人家的事情,到了朱元璋時期,家家戶戶都可以張貼春聯,可以說朱元璋對春聯的改進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職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