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愛你牽我的手

    孩子的腹瀉一般是由病毒、細菌,引起的,適當的給他們補充益生菌,對調理孩子的腸道健康,促進身體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推薦你媽咪愛益生菌,效果還不錯,我家孩子一直在吃,可以試試。

  • 2 # 僧小助

    拉肚子分為好多種情況,有可能是細菌感染,有可能是飲食問題,也有可能是受涼引起的。你只說了一句拉肚子無法診斷寶寶拉肚子的病因哦。如果寶寶拉肚子的頻率比較高的話,建議去醫院做一個糞便檢檢視看腸道是否健康。病因的確診還是需要透過科學的檢查結果來得出的。日常生活中,帶寶寶的時候也要注意衛生食品安全,寶寶儘量不要吃太多生冷的東西,因為腸道還不能適應這種刺激。只能給你這麼多建議了,僅供參考哦

  • 3 # 小兒推拿李波

    一、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的消化道的病症,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樣為主證,尤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年齡愈小發病率愈高。本病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節為多,且往往引起流行。本病最容易耗傷氣津,重症患兒可導致傷陰或傷陽,或陰陽俱傷;如洩瀉遷延不愈常可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或成為疳症等慢性疾病。

    二、中醫病因病機

    (一)溼熱瀉:脾為土,喜燥惡溼,溼邪最易傷脾。溼熱之邪困脾→脾不健運,升降失司,清濁不分→洩瀉。

    (二)傷食瀉:小兒脾常不足,飲食過量或飲食不潔或過食肥甘、生冷食物均可損傷脾胃,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清濁不分並走大腸而成洩瀉。

    (三)寒溼瀉:小兒臟腑虛弱,感受風寒,邪客中焦,陽氣受遏,運化失常而致洩瀉。

    (四)脾虛瀉:因稟賦不足,或病後體虛以致脾胃虛弱、脾陽不振,運化失常,不能升清降濁,以致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清濁不分,而成洩瀉。

    (五)脾腎陽虛瀉:小兒稟賦不足素體陽虛或久瀉遷延,脾虛後天失養,真陽虧損,以致腎陽不能溫養脾土,互為因果,終致脾腎陽虛,故久瀉不止。

    三、中醫辨證施治

    (一)溼熱瀉:

    瀉下急迫,大便黃綠,蛋花樣水便,或伴有“鼻涕”樣粘液,味酸臭,日瀉數次或十餘次,身有微熱,噁心嘔吐,煩躁口渴,食少身倦,小便短少,肛門灼熱而紅腫。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

    治療原則:清熱利溼,調中止瀉。

    取穴方案:清補脾經、清胃經、清板門、清大腸、清小腸、清天河水、掐揉四橫紋、揉天樞、順摩腹、分腹陰陽、推箕門、推下七節骨、揉足三里

    穴位手法:

    1清補脾經、

    2清胃經、

    3清板門、

    4清大腸、

    5清小腸、

    6清天河水、

    7掐揉四橫紋、

    8揉天樞、

    9順摩腹、

    10分腹陰陽、

    11推箕門、

    12推下七節骨、

    13揉足三里

    (二)傷食瀉:

    大便穢臭,或如敗卵,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或奶瓣,噯氣腐濁,不思乳食,口臭、脘腹脹滿,腹痛欲瀉,瀉後痛減,夜臥不安,手足心熱。肛周紅,舌紅苔厚膩,脈滑,指紋紫紅而滯。

    治療原則 :消食導致,健脾和中。

    取穴方案:清補脾、清胃經、清板門、清大腸、順運內八卦、掐揉四橫紋、清天河水、順摩腹、分腹陰陽、推下七節骨、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穴位手法:

    1清補脾、

    2清胃經、

    3清板門、

    4清大腸、

    5順運內八卦、

    6掐揉四橫紋、

    7清天河水、

    8順摩腹、

    9分腹陰陽、

    10推下七節骨、

    11按弦走搓摩、

    12按揉足三里

    (三)寒溼瀉:

    大便清稀,色黃綠,多泡沫,腸鳴腹痛,無臭味或臭味輕,喜按喜暖,小便清長,四肢欠溫,怕冷,口不渴,面色淡白,夜眠不安。肛周不紅,舌淡苔白,脈濡,指紋淡。

    治療原則 : 溫陽散寒,化溼止瀉

    取穴方案:補脾經、推三關、補大腸、揉外勞宮、逆摩腹、拿肚角、揉一窩風、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按揉足三里、按揉脾胃腧

    穴位手法:

    1補脾經、

    2推三關、

    3補大腸、

    4揉外勞宮、

    5逆摩腹、

    6拿肚角、

    7揉一窩風、

    8推上七節骨、

    9揉龜尾、

    10按揉足三里、

    11按揉脾胃腧

    (四)脾虛瀉:

    食後即瀉,大便稀溏,色淡白,乳食不化,反覆發作,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腹脹,食少,納呆,睡中露睛。肛周不紅。舌質淡苔白,脈弱無力,指紋淡紅。

    治療原則: 健脾益氣,溫陽止瀉

    取穴方案:補脾經、補大腸、推三關、運內八卦、逆摩腹、逆揉臍、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按揉脾胃腧、按揉足三里、捏脊

    穴位手法:

    1補脾經、

    2補大腸、

    3推三關、

    4運內八卦、

    5逆摩腹、

    6逆揉臍、

    7推上七節骨、

    8揉龜尾、

    9按揉脾胃腧、

    10按揉足三里、

    11捏脊

    (五)脾腎陽虛瀉:

    久瀉不止,纏綿不止,大便清稀,下利清谷,完谷不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肛周不紅。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肛周不紅,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指紋淡。

    治療原則: 補脾溫腎,升提止瀉

    取穴方案:補脾經,補腎經、揉外勞宮、推三關、補大腸、逆揉臍、逆摩腹、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按揉脾胃腧、按揉足三里、按揉百會

    穴位手法:

    1補脾經,

    2補腎經、(小兒推拿三大流派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孫重三小兒推拿流派補腎經為指根推向指尖)

    3揉外勞宮、

    4推三關、

    5補大腸、

    6逆揉臍、

    7逆摩腹、

    8推上七節骨、

    9揉龜尾、

    10按揉脾胃腧、

    11按揉足三里、

    12按揉百會

    寶寶腹瀉拉肚子怎麼辦?小兒推拿巧治寶寶腹瀉,方法簡便效果顯著

    注:本方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最終調理治療方案。

    https://www.toutiao.com/i668857871826210048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始祖鳥是怎樣學會飛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