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興安雜談

    自古以來,很多南方的政權想透過北伐來實現統一,然而都沒有成功,諸葛亮不行,岳飛也不行,那有人實現自南而北的統一了嗎?有!而且可以說是僅有的,他就是朱元璋同志。

    那麼朱元璋同志是靠什麼北伐成功的呢?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他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元朝末年,黃河氾濫,賦稅繁重,元朝高壓統治,民不聊生。而且啊,這個元朝似乎從來不覺得自己統治的臣民是自己人,想怎麼壓榨就怎麼壓榨,人民吃喝拉撒睡都要收稅,你說我不出門在家待著,啥也不幹總行了吧,那也不行,要收“撒花稅”,這個稅是幹啥的,我也不知道,反正元朝的做法讓人民恨之入骨,這成為了朱同志的群眾基礎。

    地利:朱元璋佔據了南京一帶的富庶地區,這裡不僅是糧食產區,經濟也很發達,完全符合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發展思路。南京三面環山,一面臨長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非常適合作為根據地。而且他北面的劉福通是友軍,幫他擋住了元朝的進攻。真是悠哉悠哉啊。

    人和:“淮右”出人才啊,在朱元璋身邊圍繞著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傅友德等等等等,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是牛人,武將都很能打。而元朝呢,多年的腐敗生活,讓成吉思汗的子孫早就沒有了往日的雄風,戰鬥力低下,而且除了一個王保保之外,基本都不能打,這是來自敵對的人和。

    此外,朱元璋的北伐戰略十分成功,他避開了自古“四戰之地”的河南,採取了迂迴的進軍路線,先取了山東作為根據地,壓縮元朝的戰略空間,又拿下了潼關,牽制了大批敵軍,使元朝無力防守大都。這樣天才的進軍計劃,使明軍進攻時更加事半功倍。

    應該說,明代推翻元代,是歷史的必然,沒有朱元璋,這件事也會由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實現,主要還是元朝的咎由自取。只是,在那個時代,朱元璋是最優秀的,所以他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這片大地新的主人。

  • 2 # 香茗史館

    古代王朝,絕大多數都是從北向南完成統一,這是由於地理、人文等諸多因素造成的,那麼為何元朝末期,朱元璋卻能從南向北完成統一呢?在我看來,這無非三種原因:一是南方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給從南向北統一提供了客觀條件。二是元朝主力長期被牽制在北方,無暇南下;三是朱元璋正確的戰略決策。

    △朱元璋影視形象

    原因之一:南方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

    自古以來,古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期集中於中原地區,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南北發展的不均衡,北方發展速度普遍要快於南方。再加上早期的糧食主產區主要集中於北方地區,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強南弱的局面,而到了元朝末期,南方的地位卻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東吳建國後南方開始迅速發展

    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有人開始重視對江南的開拓,但南方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卻是要從東漢末年、東吳建國開始算起。歷經東吳數十年的統治,南方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江南地區,直到孫吳滅亡都還是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此後,中原地區又先後發生了三次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晉滅亡,永嘉南渡建立東晉,一次是黃巢之亂和五代十國時期,大量中原人口南遷,以及北宋滅亡,建炎南渡建立南宋。這三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不僅為南方注入了大量先進的技術、文化,南方更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同樣成為了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明朝之前漢人曾三次大規模南遷

    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南方在經濟文化方面不僅毫不遜色於北方,甚至歷經元朝近百年的殘暴統治之後,南方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甚至要遠超北方,而此時的江南在糧食產量方面,同樣不遜色於北方。

    原因之二:元朝主力長期被牽制在北方

    元朝末期,由於長期陷入帝位紛爭和朝廷腐敗嚴重,各地起義此起彼伏,尤以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的紅巾軍大起義最為聲勢浩大,其中一支起於潁州,領導人為韓山童和劉福通,另一支則起於蘄、黃,領導人是徐壽輝、彭瑩玉,而紅巾軍起義爆發之後,曾多次發動北伐,甚至一度攻佔上都,極大牽制了援軍主力。

    △紅巾軍北伐極大牽制了元軍主力

    就在聲勢浩大的起義軍摧毀元朝統治根基的同時,元朝內部卻仍然存在激烈的內耗。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順帝聽信奸臣讒言,竟然將脫脫解職,直接導致脫脫率領的“大軍百萬,一時四散”,甚至很多人直接投入了紅巾軍,使得劉福通聲威日盛。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劉福通率部攻克汴梁,並將其定為宋政權的都城,此時的紅巾軍已經“東逾齊魯,西出函秦,南過閩廣,北抵幽燕”,達到了鼎盛時期。次年,雖然元軍攻陷了汴梁,但劉福通和韓林兒卻依舊在組織抵抗,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在安豐之戰中擊敗並殺死劉福通,韓林兒南下投奔朱元璋,紅巾軍建立的韓宋政權才宣告滅亡。

    △元軍主力被牽制的同時朱元璋已經崛起

    就在北元因內部紛爭和北方紅巾軍起義而被牢牢牽制之際,朱元璋卻已經在南方迅速發展,就在韓宋政權徹底消亡的第二年,朱元璋便徹底殲滅了陳友諒,並隨後一統江南,為北上滅元奠定了厚實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基礎。

    原因之三:朱元璋正確的戰略決策

    在元末農民起義的浪潮中,朱元璋雖然不是最早崛起的那一個,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他,卻是根基最穩的那一個。而他之所以能迅速北伐成功,則源於他正確的戰略決策。

    △朱元璋盡最大努力爭取到了人心

    1、爭取人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決意北伐的朱元璋不僅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還同樣指出蒙古、色目雖不是漢族,只要“願為臣民者”,皆與漢人同等對待。如此一來,不僅爭取到了廣大漢族同胞的支援,就連那些飽受壓迫和剝削的其他民族同胞也爭取了過來。

    △朱元璋北伐示意圖

    2、北伐路線。在北伐路線上,朱元璋提出了“先取山東,撤彼遮蔽,移兵兩河,破其籓籬,拔潼關而守之,扼其戶檻。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勢孤援絕,不戰自克。鼓行而西,雲中、九原、關隴可席捲也”的正確決策。山東因紅巾軍毛貴部長期在此戰鬥的原因,元朝於此地的統治早已名存實亡。而河南、潼關等地的元軍則由於內部相互猜忌而不能統一指揮,被迅速攻佔。這直接導致元朝大都陷入了戰略包圍之中,川陝甘方面對元大都的支援完全被切斷,最終迫使元朝皇帝北逃。皇帝都跑了,朱元璋席捲天下自然是水到渠成。

    綜上所述,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完成從南到被的統一,一方面源於其盡佔“天時、地利、人和”,另一方面則源於其正確的戰略決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雞腿瘸了,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