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福讀史

    哥舒翰是一員大器晚成的猛將,四十歲才在唐朝與吐蕃的戰爭中嶄露頭角。此後,吐蕃戰場就成了哥舒翰的功名地,哥舒翰的官位也因此節節高升,最後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再進封西平郡王,隨後又拜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御史大夫。到此,哥舒翰的功名可謂震鑠當朝。因此,西鄙人單獨為他寫下了著名的詩句“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來誇讚哥舒翰在吐蕃戰場的顯赫功勳。正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抑或是“疾風知勁草,國難顯忠臣”。正是對比哥舒翰受到大唐王朝的隆厚優待,也最終讓世人撇開哥舒翰的功勳直接看清哥舒翰的本來面目。

    安史之亂爆發後,哥舒翰接任高仙芝與封常清防守潼關的職責,帶兵阻擋安祿山叛軍。最後,由於唐玄宗的頻繁催戰,哥舒翰無奈地奉命出關迎戰。結果倒是不出哥舒翰的預料,唐軍一戰便被叛軍擊敗,哥舒翰本人也被降將挾持投敵。被俘虜後,威震吐蕃的大將軍哥舒翰竟然跪服在自己昔日極其鄙視的安祿山的腳下哀求饒命,並親自為安祿山寫信招降其他抵抗的唐將。對比同時代官爵遠遠不如哥舒翰的顏杲(gao)卿被俘後的慷慨殉節,哥舒翰這一行為無疑可以與明末的洪承疇相提並論。洪承疇對不起崇禎帝對他的器重,哥舒翰同樣也對不起唐玄宗對他的重用和封賜的高官厚祿。這樣,哥舒翰的評價還用多說什麼?

    安祿山兵進潼關

    依照當時情況來看,假如哥舒翰能堅守潼關不出,安史之亂雖不能迅速撲滅,但是肯定不會持續八年之久。雖然安祿山在初期趁著唐軍反映不及迅速推進到洛陽,但是自從封常清和高仙芝封死了潼關那一刻起,不能前進一步的安祿山就陷入了僵局。戰爭打的就是人力與財力,安祿山再能打也得需要根據地范陽、平盧提供兵源補充與糧秣。

    安祿山掌握范陽、河東、平盧

    恰好,此時安祿山的軍隊已經陷入後勤被斷,老巢被抄,前進不得的窘境。大唐內地雖然四十年不受兵災,但是經過最初的慌張,唐朝廟堂以及各地暫時投降或未降的官民經過了最初的慌張還是冷靜了下來。對此,降將哥舒翰對安祿山如是說,“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袛在東平,魯炅在南陽。”對於這句話,讓時光倒退到潼關戰前,大致可以看出安祿山處於如何境地。

    安祿山於公元755年11月自范陽(河北涿州)起兵,短時間內就推進了1200裡,兵渡黃河且攻陷了唐朝東京洛陽,兵鋒直達潼關。但是卻受阻於潼關,一直到公元756年六月才攻破潼關。在這短短五個月時間,叛軍後方曾陷入了兩次危機。第一次是在安祿山攻陷洛陽,準備親自將兵攻打潼關之時,時間是在756年一月。

    不料,此時後方傳來常山(正定)太守顏杲卿、平原(德州)太守顏真卿、濟南太守李隨、饒陽(衡水)太守盧全城等合力誅討安祿山,一時間竟使安祿山前後方斷絕。安祿山不得已停止進軍,並從前線抽出精銳交給大將史思明發兵急攻顏杲卿。顏杲卿起兵才八天,戰備還未休整完畢,史思明麾下騎兵經賓士後即刻發動攻城,顏杲卿一面抵擋叛軍精銳,一面飛馬向太原告急,但是太原王承業嫉妒顏杲卿首倡發兵的功勞而拒不發兵,三天後常山城被攻陷,顏杲卿被活捉。叛軍前後方通道被打通。

    史思明攻滅顏杲卿後,繼續發兵掃蕩反抗者,攻擊饒陽太守盧全城,並圍攻饒陽城長達29天。唐朝聞聽後立即派遣李光弼發兵自井陘關出太行山收復常山(正定),史思明聞常山又被唐軍佔領,立即撤軍再次反撲常山。李光弼與史思明鏖戰40余天,一直等到了郭子儀徵發朔方(寧夏銀川靈武)精銳參戰,合力擊敗了史思明。安祿山又增派了2萬主力增援史思明,卻又被郭子儀和李光弼擊敗。史載史思明這一仗敗得很慘,不僅損兵折將,連史思明也被打得僅剩一人拄著斷槍光腳逃離戰場。訊息傳來,黃河以北皆殺賊將而降。安祿山與後方的聯絡完全中斷。

    不僅如此,安祿山南下攻擊江淮的軍隊受阻於張巡等人防守的雍丘城,攻擊南陽盆地的軍隊受阻於魯炅駐守的南陽(今鄧縣),東進山東的軍隊受阻於平原太守顏真卿,叛軍完全侷促在洛陽之地徘徊。安祿山手下將士軍心開始動搖,安祿山也起了棄守洛陽返回范陽的心思。正在安祿山困愁無計,史思明苟延殘喘之時,唐玄宗一聲詔令,哥舒翰隨即開關出戰,僅僅一天便全軍覆沒。繼而玄宗西逃,長安失守。郭子儀與李光弼也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退回太原,史思明因此走出困境重新掃蕩河北,打通了叛軍前後方聯絡。

  • 2 # 樂樂愛收藏

    哥舒翰是突厥人,唐朝名將,軍事家。他與吐蕃戰於苦拔海,屢破吐蕃,名聲大噪。後來發動石堡城之戰,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攻佔石堡城,俘虜吐蕃大將鐵刃悉諾羅等人則更是聲名遠揚。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被重新起用赴潼關拒敵,於靈寶之戰中遭遇大敗,被安祿山俘虜。後被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所殺。後唐朝廷念其守土有功贈太尉,諡號“武愍”。

    潼關在哥舒翰的經營下,固若金湯,叛軍主力對潼關進攻持續半年之久,都勞而無功,西進長安的目標變得十分渺茫。而當時李光弼與郭子儀率軍接連大敗叛軍史思明部,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范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東進南下均受阻,腹背受敵,安祿山一度打算放棄洛陽,回老巢范陽固守。哥舒翰數次上疏唐玄宗,叛軍雖佔據河北大部,但所到之處燒殺掠奪,無惡不作,百姓深惡痛絕。唐軍只要固守潼關,叛軍久攻不下,糧草匱乏,必然軍心渙散,眾叛親離,到時趁勢出擊,必可大獲全勝。不過當時的形勢確實有利於唐軍,各地捷報頻傳,唐玄宗也信心十足,再加上楊國忠的煽風點火,要唐玄宗下令哥舒翰率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因此對哥舒翰的上疏並不在意,反而不斷催促他主動出擊。因為有了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車之鑑,哥舒翰當然不敢抗命。結果哥舒翰率20萬大軍出潼關攻打叛軍。在靈寶山遭到安祿山伏擊,死傷慘重,只有8000多人逃回潼關。哥舒翰的手下火拔歸仁劫持了哥舒翰,投降了安祿山,潼關失守,長安危在旦夕。原本大好形勢,結果靈寶山之戰失利,形勢急轉直下。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被俘的哥舒翰居然跪在安祿山面前,伏地謝罪,併為安祿山招降其他唐軍將領,結果被眾人所唾棄。後來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害,安慶緒在洛陽自稱皇帝。接著唐軍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安慶緒慘敗,逃跑之前殺了哥舒翰。一代名將哥舒翰死得如此窩囊,屈節求生也不過多活了一年。

    綜上所述,哥舒翰當時如果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堅守潼關,拒不出戰,相信叛軍支援不了多久,糧草斷絕,自然就會土崩瓦解。這也是哥舒翰的宿命吧。唐玄宗聽信楊國忠的讒言,釀此大禍,也是咎由自取,後來狼狽逃往四川,途中還被迫賜死了楊貴妃。

  • 3 # 恢太狼李建軍

    沒這麼簡單。雖然唐朝政府軍能夠打贏。但是那是在拼實力拼消耗的情況下。小紅。因為當時關中的府兵制度已經崩塌了。大部分。能有作戰能力的軍隊都是僱傭軍僱傭外族人。因為在安史之亂前唐朝最有作戰能力的軍隊。是安祿山與史思明。還有安西都護府的軍隊。啊,安西都護府的軍隊最少,只有2萬餘人。還要和吐蕃波斯等國對抗。而安祿山與史思明的軍隊。卻常年和契丹突厥等部落作戰。作戰能力十分強大。對付他們只能是持久作戰,拼消耗。因為它們的後勤補給能力不足。歷史上,最後平定安史之亂的唐朝。朝廷。也是大量僱傭了西北少數民族部族武裝。進入中原作戰。最後才剿滅了。安祿山與史思明。

  • 4 # 歷史有妖氣

    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可以讀讀杜甫的詩,杜詩多次提及哥舒翰,甚至還專門寫了一首二十韻的長詩寄給他。文章一開始就誇他不僅當世武功第一,而且超越古人——“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駕馭必英雄。開府當朝傑,論兵邁古風。先鋒百勝在,略地兩隅空。”(《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

    不僅老杜這麼誇他,老杜的朋友們也是如此。比如李白也寫了首詩寄給哥舒翰,雖然沒老杜寫得長,但比老杜寫得更有氣勢——“天為國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擁靈臺。浩蕩深謀噴江海,縱橫逸氣走風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軍皆披靡。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最後一句簡直把哥舒翰比作戰神。

    哥舒翰究竟何許人也,值得詩仙詩聖這麼捧他?哥舒翰是位奇人,來自遙遠的西突厥哥舒部落,以部落名字為姓氏。他出生在一個軍官家庭,自幼生活在安西都護府,過著仗義疏財、狂歌痛飲的遊俠生活,以布衣之身客居長安,重然諾,有肝膽。直到四十歲的時候,其父病死,他遵守漢人習慣,守制三年。因被長安縣尉輕視侮辱,他受到刺激,遠走河西,從軍絕域。他輾轉投入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帳下,忠嗣對其非常賞識,命其為衙將。哥舒翰曾帶領一支小部隊巡邊,正好在苦拔海遭遇入侵的吐蕃大軍,眾皆失色,他從容佈陣應對,並帶頭衝鋒陷陣,手中長槍都打折了,“翰持半段槍迎擊,所向輒披靡,名蓋軍中。”突出重圍,一戰成名,擢授右武衛將軍。《新唐書》還記載了一個鏡頭:“翰嘗逐虜,馬驚,陷於河,吐蕃三將欲刺翰,翰大呼,皆擁矛不敢動。”簡直像《史記•項羽本紀》的場景:“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他最輝煌的戰績是天寶八年統帥朔方、河東群牧兵十萬,收復河西重鎮石堡城。此城為吐蕃所佔,作為侵擾河西的橋頭堡,大唐數十年未能收復,哥舒翰數日即攻破。訊息傳來,天下轟動。這一年,李白恰在江南,遇到夜裡下雪,酒興大發,詩興也濃,聽到這個訊息,寫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感慨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樣建功立業。

    後來還發生一件事,哥舒翰的伯樂王忠嗣獲罪,哥舒翰不遠萬里前往長安為其據理力爭,請求朝廷寬恕王忠嗣。部下勸其多帶金銀珠寶用來賄賂當道,哥舒翰搖了搖頭說,朝廷如果採納我的意見,自然會聽從,如果不想採納,金銀又有何用?玄宗感其所言所行,因此沒有殺掉王忠嗣。“朝廷稱其義。”哥舒翰平時喜歡模仿古代大將,愛讀《左傳》《漢書》,一時有儒將之譽。

    當是時也,大唐精銳之師都集中在兩個人手裡,一個是安祿山,另一個就是哥舒翰,前者被封為東平郡王,後者被封為西平郡王。唐人杜佑指出:“哥舒翰統西方二師(河西、隴右),安祿山統東北三師(范陽、平盧、河東),於是驍將銳士,善馬精金,空於京師,萃於二統。”(《通典》)

    哥舒翰很看不起粗魯無禮、飛揚跋扈的安祿山,有一次兩人在長安宮廷宴會上遇到,安祿山過來套近乎,對哥舒翰說:“我父胡,母突厥;公父突厥,母胡。族類本同,安得不親愛?”哥舒翰回言諷刺他忘本,倆人差點拔劍相向,幸虧高力士過來斡旋,才沒打起來。估計當時玄宗一定在遠處微笑著端著酒杯,冷眼看著這一幕。

    等到安祿山起兵時,哥舒翰由於長期在大西北酗酒吹風,患了中風,廢居長安養病好幾年了。叛軍兵臨潼關,玄宗才著急,急忙派人請哥舒翰出山,率軍守衛潼關。哥舒翰當時已經無法行走,請求朝廷派其他人去,使者用擔架抬著他到達潼關。他無奈之下,只得應命。哥舒翰分析了形勢,向朝廷進言:“祿山雖竊據河朔,不得人心,請持重以敝之,待其離隙,可不血刃而禽。”決心固守潼關,不輕舉妄動。而玄宗卻聽信讒言,懷疑哥舒翰擁兵自重,“使使者趣戰,項背相望也。”

    哥舒翰終於犯了他人生最大的一個錯誤,頂不住壓力,慟哭出關,出擊叛軍。結果,他手下都是新組建的烏合之眾,不聽號令,一遇鐵騎,自相踐踏,最後全軍覆沒。後來,老杜路過這片戰場,寫詩說:“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潼關吏》)

    擔架上的哥舒翰,再也無法持槍血戰,被部下綁去獻給了安祿山,後來死在安慶緒的手中,而安祿山也被安慶緒所殺。這一對冤家的歸宿,竟然是一樣的。

    很多年之後,唐朝使者出使吐蕃,聽到邊民唱歌,漫不經心地問歌詞是什麼意思。翻譯傾聽了很久,認真告訴他說,這首歌叫《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所以,我認為,哥舒翰是個失敗的英雄,如果他在潼關堅守不出,安史之亂能迅速撲滅。

  • 5 # 立志成蟲

    哥舒翰是盛唐時代守邊的名將,好像是突厥人,軍功顯赫。打仗時喜歡身先士卒,騎快馬如風馳電掣般一槍把敵人高高挑起再摔在地上,身邊有個同樣兇悍的親兵馬上衝上前砍下敵人的首級。哥舒翰把吐蕃打的不敢犯邊,有唐詩稱頌他“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因軍功顯赫被封了郡王。“安史之亂”爆發時,哥舒翰已經年老退休了,可是自以為是好大喜功的唐玄宗把主張不能主動進攻決戰應該堅決死守潼關的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殺了,長安城裡無將可派,這才又讓哥舒翰出來帶兵鎮守潼關。哥舒翰畢竟是名將,清楚潼關守軍大部分是臨時招募來的烏合之眾,既無戰鬥力也缺乏戰鬥的勇氣,根本不是以邊兵為骨幹的叛軍的對手。因此哥舒翰也主張在潼關據險而守,不能出關決戰。這個時候形勢是有利於唐朝的,同樣是邊將出身的郭子儀和李光弼率領戰鬥力兇悍的邊兵在河北接連擊敗叛軍,曾經一次把幾萬叛軍打的全軍覆沒,主將史思明僥倖撿了條命狼狽逃跑的“常山大捷”。而叛軍分兵南下,想奪佔唐朝賦稅物產最富庶的江漢平原,被阻襄陽,進攻江淮平原,又被阻擋在睢陽。叛軍前有潼關天險,後方接連打敗仗,各路唐軍逐漸對叛軍形成戰略上的大合圍。可惜唐玄宗老邁昏聵幻想著畢其功於一役,非逼著哥舒翰出潼關決戰,結果是全軍覆沒,潼關失守,哥舒翰因部將叛變被俘後來被殺害。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平定叛亂的大好形勢被唐玄宗葬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什麼好孕婦肚子脹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