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月九91

    四歲 孩子也有了自己思想。小孩哭可能是不願意。看看這種情況多久了。順便看下小孩子別的方面有變化。最好和孩子慢慢談下。慢慢引導,孩子的思想,需要家長漫長的陪伴和引導教育。必要的時候可以諮詢心理醫生。小孩如果是突發性如此。很有可能是大人說過什麼或者自己碰了什麼陌生東西,產生陰影

  • 2 # 積木育兒

    家長您好!孩子在2-6歲更容易感到並瞭解內心的恐懼,包括對陌生人、新情景、新地方、新事物的迴避。所有第一次的經歷,如理髮、打針、獨自留在陌生的地方、被人譏笑、父母爭吵等,如果寶寶事先沒有心理準備,或不能理解,就可能突然受刺激而害怕和畏懼。

    如果某次刺激讓寶寶印象深刻,當類似場景再出現時,便會激發起寶寶原來的恐懼。如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曾經做了一個實驗,證明情緒是學習和條件反射的產物。他把被試艾爾伯特本能恐懼的巨大聲響和白鼠同時呈現,在白鼠和聲音的多次配對呈現後,即使不出現聲音,艾爾伯特也對白鼠表現出了恐懼。之後發現,這種對白鼠的恐懼泛化到了許多相似物體上,他對狗、皮毛大衣、棉花、白髮等毛茸茸的東西都感到恐懼。

    寶寶的恐懼心理有時隨著理解能力的增強逐漸消退,如果恐懼一直存在,家長就需要採取措施,幫助寶寶緩解情緒。

    1.關注寶寶接觸新事物的“第一次”。不要讓寶寶毫無準備地面對新事物,當寶寶必須面對她不熟悉的事情、陌生的環境時,設想寶寶可能不理解的部分有哪些,透過故事類比的方式,讓寶寶容易接受。

    2.增長寶寶的知識和經驗。家長可以幫寶寶經常講生活常識,透過具體的演示,讓寶寶消除因錯誤理解而產生的害怕。

    3.理解寶寶的恐懼感受。不嘲笑、不忽視、不訓斥寶寶,不要強迫寶寶不害怕。仔細傾聽並尊重孩子向你訴說她所害怕的事情,讓她認識到對新事物感到害怕或擔心是正常的,把寶寶心中的畏懼說出來,並帶寶寶遠離令她不安的場所,做喜歡的事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必要時用擁抱來傳遞安全感。

    4.不強迫寶寶獨自面對新事物。當孩子內心安全感不足時,她的警覺-恐懼系統往往會激發出來,不強迫寶寶主動與陌生人交流,也不要用激將法要求寶寶改變,避免寶寶因做不到而失去信心。

    從發展意義上來說,孩子對新事物恐懼並不是絕對的壞事,這是心理發展的一個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膝蓋痛是怎麼回事孩子長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