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很敏感,也很容易激動,哪怕一點點的小事都會讓他們傷心地大哭一場。這樣的性格往往會讓他們的父母感到煩惱,很想趁著寶寶還未“定型”的時候,快點糾正,這時父母該怎麼做呢?
親子生活現場問題一:孩子都小學一年級了,還這麼愛哭,怎麼會那麼脆弱呢?真叫人著急。有什麼辦法能讓他變得勇敢一些?
我們常聽人家說:這個人的淚腺很發達,那個人的淚腺不發達,其實說的是這個人是否愛哭。愛哭說得好一點是多愁善感,說得不好是情緒管理不佳。不過有的人雖然不哭,可是天天心裡愁雲慘霧,表面卻強顏歡笑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在中國有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愛哭的林黛玉和開朗的薛寶釵,最後的下場嚴格說起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裡,愛哭總讓人覺得很誨氣、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莫明其妙的跟著情緒不穩,這是人之常情。
實際上,無論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義。想想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如果不哭,接生人員都要想辦法讓我們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從那一刻以後,我們卻要想盡辦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點違反常理。
當然,我們並不贊成孩子沒事亂哭,一點小事就用哭來表達,這是情緒表達不適當,不純粹是哭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教導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哭,而且不該哭的時候不要哭。那麼,我們也要了解:為什麼孩子總是哭得不是時候?才能夠適當協助他們管理情緒。
孩子愛哭的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愛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氣質來說,就是“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負向的情緒:如哭鬧、發脾氣等來表達。這是他的個性傾向,但家長不瞭解,就容易跟著孩子鬧脾氣,以致於親子之間經常鬧得不愉快,而無法心平氣和地教導。
2、哭只是獲取的手段
現在的家長孩子生的少,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從小隻要孩子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妥協,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由於家長或帶孩子的人照顧太周到,從小孩子不必說話,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麼,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無法成長,於是慣用哭鬧動作來表達。
4、父母的態度過嚴厲
大人太兇,一點小事就對孩子疾言厲色,嚇壞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婦”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連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滿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總忙著照顧小的或忙著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愛或安全感等不滿足,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表現出來的是愛哭或不快樂的神情。
找出問題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義,但哭得不是時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緒本質負向、慣用哭來達成目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大人對孩子太兇、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較容易表現出愛哭的傾向,你的孩子愛哭是屬於哪種原因呢?找出來才有辦法協助他。以下的親子生活現場例項,跟你分享解決方法。
親子生活現場問題二: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後,除了哭,其他什麼都不會,你說怎麼能不讓人揪心?
改善親子教育方式
從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凡事鼓勵孩子說出來,只有他用說的不用哭的,才給予正面響應;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也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兇、太嚴厲?或者太保護?當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協。最後,還要給孩子時間,協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夠了,情況自然會逐漸好轉。
另外,哭,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大哭後,孩子可以感覺輕鬆、減輕壓力。有些學者發現愛哭的人甚至比不愛哭的人生理與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為了清靜,過於抑制孩子的哭。
恰當的做法是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閾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於自我認可,產生成就感。不應該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強化孩子的哭
哭時不能給予表揚,不能因此給予特權或取消規矩,或因哭而免予懲罰等。父母對孩子的哭應採取中性態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一定的安慰,不能給太多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兇。媽媽抱一抱,就會使他“雨轉晴”而高興起來。
4、讓孩子用語言表達
教會孩子善於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說清為什麼要哭,這時媽媽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
5、父母學會控制情緒
因這種孩子特別敏感,所以對大人的焦慮、緊張、憤怒、憂鬱等情感,極易被影響,因此大人自己要放鬆,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響孩子。如果情緒已經表露,最好立即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解釋,免得孩子不斷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向孩子沒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緒。
6、多些鼓勵少點批評
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脫下來,真了不起”,“讓我們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們把它調到前面來,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沒有達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樣,但他只要盡力了,就別批評他。假如孩子驕傲地告訴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於指責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應先鼓勵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後再幫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溫柔多些幽默
對敏感的孩子來說,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會此起反應,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聲罵孩子,對他們溫和與幽默或許效果更好,但當敏感的小孩做了錯事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評,要清楚地說明錯在哪裡。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
8、別為孩子亂貼標籤
不要對孩子貼上敏感、好哭的標籤,否則以後就難以摘此標籤。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訴老師或保姆的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不要動不動就對人說這個小孩“哭得像狼一樣”
有些孩子很敏感,也很容易激動,哪怕一點點的小事都會讓他們傷心地大哭一場。這樣的性格往往會讓他們的父母感到煩惱,很想趁著寶寶還未“定型”的時候,快點糾正,這時父母該怎麼做呢?
親子生活現場問題一:孩子都小學一年級了,還這麼愛哭,怎麼會那麼脆弱呢?真叫人著急。有什麼辦法能讓他變得勇敢一些?
我們常聽人家說:這個人的淚腺很發達,那個人的淚腺不發達,其實說的是這個人是否愛哭。愛哭說得好一點是多愁善感,說得不好是情緒管理不佳。不過有的人雖然不哭,可是天天心裡愁雲慘霧,表面卻強顏歡笑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在中國有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愛哭的林黛玉和開朗的薛寶釵,最後的下場嚴格說起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裡,愛哭總讓人覺得很誨氣、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莫明其妙的跟著情緒不穩,這是人之常情。
實際上,無論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義。想想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如果不哭,接生人員都要想辦法讓我們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從那一刻以後,我們卻要想盡辦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點違反常理。
當然,我們並不贊成孩子沒事亂哭,一點小事就用哭來表達,這是情緒表達不適當,不純粹是哭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教導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哭,而且不該哭的時候不要哭。那麼,我們也要了解:為什麼孩子總是哭得不是時候?才能夠適當協助他們管理情緒。
孩子愛哭的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愛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氣質來說,就是“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負向的情緒:如哭鬧、發脾氣等來表達。這是他的個性傾向,但家長不瞭解,就容易跟著孩子鬧脾氣,以致於親子之間經常鬧得不愉快,而無法心平氣和地教導。
2、哭只是獲取的手段
現在的家長孩子生的少,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從小隻要孩子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妥協,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由於家長或帶孩子的人照顧太周到,從小孩子不必說話,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麼,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無法成長,於是慣用哭鬧動作來表達。
4、父母的態度過嚴厲
大人太兇,一點小事就對孩子疾言厲色,嚇壞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婦”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連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滿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總忙著照顧小的或忙著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愛或安全感等不滿足,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表現出來的是愛哭或不快樂的神情。
找出問題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義,但哭得不是時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緒本質負向、慣用哭來達成目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大人對孩子太兇、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較容易表現出愛哭的傾向,你的孩子愛哭是屬於哪種原因呢?找出來才有辦法協助他。以下的親子生活現場例項,跟你分享解決方法。
親子生活現場問題二: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後,除了哭,其他什麼都不會,你說怎麼能不讓人揪心?
改善親子教育方式
從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凡事鼓勵孩子說出來,只有他用說的不用哭的,才給予正面響應;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也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兇、太嚴厲?或者太保護?當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協。最後,還要給孩子時間,協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夠了,情況自然會逐漸好轉。
另外,哭,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大哭後,孩子可以感覺輕鬆、減輕壓力。有些學者發現愛哭的人甚至比不愛哭的人生理與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為了清靜,過於抑制孩子的哭。
恰當的做法是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閾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於自我認可,產生成就感。不應該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強化孩子的哭
哭時不能給予表揚,不能因此給予特權或取消規矩,或因哭而免予懲罰等。父母對孩子的哭應採取中性態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一定的安慰,不能給太多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兇。媽媽抱一抱,就會使他“雨轉晴”而高興起來。
4、讓孩子用語言表達
教會孩子善於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說清為什麼要哭,這時媽媽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
5、父母學會控制情緒
因這種孩子特別敏感,所以對大人的焦慮、緊張、憤怒、憂鬱等情感,極易被影響,因此大人自己要放鬆,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響孩子。如果情緒已經表露,最好立即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解釋,免得孩子不斷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向孩子沒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緒。
6、多些鼓勵少點批評
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脫下來,真了不起”,“讓我們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們把它調到前面來,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沒有達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樣,但他只要盡力了,就別批評他。假如孩子驕傲地告訴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於指責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應先鼓勵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後再幫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溫柔多些幽默
對敏感的孩子來說,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會此起反應,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聲罵孩子,對他們溫和與幽默或許效果更好,但當敏感的小孩做了錯事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評,要清楚地說明錯在哪裡。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
8、別為孩子亂貼標籤
不要對孩子貼上敏感、好哭的標籤,否則以後就難以摘此標籤。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訴老師或保姆的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不要動不動就對人說這個小孩“哭得像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