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逸的歷史

    對比一下隆中和臥龍崗的歷史記載,我們很容易就可發現一個現象:隆中的歷史記載從晉代到現在有連續不斷的史料記載。而臥龍崗的歷史記載從元代才出現,甚至其主要歷史依據都是明清兩代躬耕之爭爆發時期才被製造出來。

    1. 比如: 關於諸葛亮宅:隆中最早記載於晉代。《蜀記》記載:“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 東晉人習鑿齒《漢晉春秋》記載:“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臥龍崗最早記載與元代。元程矩夫在《南陽書院碑》中說“臣謹按:南陽城西五里,有岡阜隆然隠起曰臥龍岡,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者,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民歲祠之。” 2.關於躬耕地:隆中最早的記載是南北朝時編寫的二十四史之一的裴注《三國志》,其中記載“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呤。”注引“《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是躬耕地具體地點最早的歷史記載。 臥龍崗最早的記載也是元代。“元代《大元一統志》記載:“臥龍崗,南陽縣界內,諸葛孔明躬耕之地。” 3.關於三顧地:隆中最早的記載是東晉及南北朝時期。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記載“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隆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沔水又東逕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每所登遊故俗以樂山為名。沔水又東徑隆中,經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 臥龍崗最早的記載是清代。清《古今圖書整合》說“南陽府”古蹟部分曰:“諸葛廬,府城西南七里臥龍崗,昭烈三顧處,有詞,春秋祀焉。” 清許培榮的《丁卯集箋註》中說“南陽臥龍岡,在府城南,有諸葛草廬,即先主三顧處。” 4.關於十景:隆中十景最早在明代就有記載。《明萬曆襄陽府志》記載(隆中)“有十景曰三顧堂、六角井、古栢亭、躬耕田、梁甫巖、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同時還收錄有明成化年間荊南道觀察使吳綬在維修隆中武侯祠後描寫隆中十景的詩歌,每景一首共十首。可見隆中十景起碼明成化年間就有。 臥龍崗十景始建於康熙五十年。清康熙五十年,南陽知府羅景首次修建了“臥龍崗十景”。當時的“十景”包括“草廬、諸葛井、古柏亭、躬耕田、梁甫崕、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不久之後又增修了三顧堂。後來羅景將“臥龍崗十景”及修建過程編入了他主持修撰的《臥龍崗志》中。臥龍崗十景內容與隆中十景一樣,但時間上比隆中晚了230多年。 綜上可知 ,臥龍崗的各項歷史記載都遠遠晚於隆中。誰真誰假,答案不言自明瞭!

  • 2 # 中國夢159367091

    歷史記載多少年與躬耕地沒有必然關係,關鍵要看記載的內容是否與諸葛亮躬耕地有關。還有你說的三國志記載了隆中是真的嗎?我怎麼沒看到此記載,請問你看過三國志嗎?不知道你是從哪裡看到的訊息,認為三國志記載了隆中。不要輕信網上看到的訊息,最好查證一下。我估計你看到了襄陽說的某些言論,就這樣認為了,但事實是三國志沒有記載隆中,請你查證。關於南陽臥龍崗的記載,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南陽諸葛廬不是臥龍崗的記載嗎?歷史的記載多種多樣,從臥龍崗和隆中的古樹,古碑看,那個更可信?有關歌詠臥龍崗的詩詞也比隆中多的多,這又怎麼說,那道大多數古人都分不清嗎?襄陽說主要的依據就是自家人習鑿齒說的那幾句話,襄陽人以此大做文章,扯出一大堆論據和結論。但是仔細看東晉襄陽人習鑿齒在《漢晉春秋》雲所說的:“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他習鑿齒沒提躬耕二字,只是說有其家。有家就是躬耕地嗎?諸葛亮的一生,待過的地方多了,家也多了,照襄陽說的說法有家就是躬耕地,那他山東老家是不是?當然不是,他在山東老家時還是個孩子,怎麼躬耕?習鑿齒的這句話還把隆中劃到了南陽鄧縣,這一說法可靠性不高,有很多漏洞願意去那躬耕,有興趣的自己查。還有襄陽說的人認為諸葛亮不可能到南陽臥龍崗躬耕,這一說法很可笑,諸葛亮可以跟隨他叔父從山東到襄陽生活一段時間,就不可以在到南陽臥龍崗躬耕生活嗎?躬耕期間諸葛亮又不是很出名,臥龍崗又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他怎麼就不可以去了?況且比較臥龍崗和隆中的地形,臥龍崗是比較適合躬耕的,而隆中的地形自己去看看適合躬耕嗎?你們會去哪裡躬耕?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他叔父死後,他是不願在依附劉表的,他又有遠大志向,那他還待在劉表眼皮底下幹什麼?(襄陽隆中就在同在漢水南岸的襄陽城附近,近在咫尺。照襄陽說的說法,當時的南陽在隆中附近的漢江段跨越漢江就為了管一個鎮大的隆中,隆中就一片山區,又沒特產,人也不多,地理位置也不重要,南陽既然要跨過漢江管地方,為何不多管一些地方,比如襄陽城,襄陽城可是值的南陽管理,偏偏歷史上南陽從未管過襄陽城,到了襄陽說嘴裡南陽跨過漢江就為了管理小小的人煙稀少的隆中,請問襄陽說能給個合理解釋嗎?還有襄陽人習鑿齒有何依據把隆中劃到了南陽鄧縣?)還有最喜劇的是襄陽隆中的來歷,是自家人習鑿齒號曰出來的,請問諸葛亮一生提到過隆中嗎?隆中和他的躬耕地有何聯絡?襄陽說的論據都是以後人說的話為依據,偏偏不引用諸葛亮自已的話為依據,歸根結底就是習鑿齒說那幾句話,他習鑿齒是諸葛亮嗎?他的話可信嗎?請問襄陽說如何最終證明自己的言論,問諸葛亮嗎?死無對證了,請你們不要在使用絕對的說法了,搞得你們穿越了一樣,什麼都知道,什麼都那麼肯定,要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 3 # KaIte

    襄陽總是有那麼幾個提這種無聊問題的人,首先宣告一點,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上早有體現,另外臥龍崗最早在晉朝就有記載了,而隆中在明清時候才修建,為何卻說臥龍崗元代才有記載?另外再看看隆中之前並不叫隆中,名為阿頭山,最後習鑿齒寫了句“亮家於南陽,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才改名為隆中,所以提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正面面對歷史,不要為了爭名人就提這種沒有水平的問題…

    下面看看人民網歷史文化名城的介紹

  • 4 # 不要藍色的夢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理學權威奠基人,中央科學院院士。關於諸葛亮躬耕問題,有必要向各位讀者推廣一本書譚其驤後傳《悠悠長水》 此文書有一節專門講了“諸葛亮躬耕風波” 譚其驤教授明確指出躬耕地在今襄陽隆中,學術不容篡改。並且河南南陽方面在老教授去世之後,首先篡改了老教授的言論與文章,把譚教授文章中的襄陽隆中,篡改為南陽臥龍崗。。並且公然汙衊老教授,“,經人一請,賓館一住,飯一吃,老權威就一錘定音”。更可笑的是篡改文章的南陽方面所謂的專家,居然連譚其驤老教授,生前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奠基人,中央科學院院士都不知道,真是讓人可笑至極。

  • 5 # 奧卡姆剃刀不是剃刀

    首先,我想說,提問者你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很明顯,你的邏輯無非就是我這裡很早有記載了,順理成章我就是,你沒我早,所以你就不要和我爭了,可是你問過孔明先生沒有,他老人家可未必同意你這狗屁邏輯。縱觀南襄之爭,襄陽說可謂洋洋灑灑,自說自成,甚是喧囂,一時間貌似佔點上風。因為他們覺得,不管有理沒理,只要我見人就說,有機會就嚷嚷,先入為主嘛,起碼別人知道我了,至於我說的話,別人聽不懂不要緊(關鍵沒功夫去考證啊,我又不是弄這個的)然後,只要我能找出一二專家,本著吃人嘴軟,說錯了也不用負責,只要敢說,別人還不敢聽?只是苦了諸葛老人家,本來我說的明明白白,偏有那樣一窩人,硬要給我安個新家,嗚乎哀哉,只恨我英年早逝,不能多活千幾百年,縱有分身之術,也無福享受了....

  • 6 # 清新辰星q

    問的是說隆中記載早,臥龍崗記載晚,諸葛亮的出師表躬耕南陽是最早的記載,隆中在三國時期跟本沒有記載,到了晉朝,也就是諸葛亮死後一百多年襄陽人習鑿齒才號出來的,襄陽記載是古宅,習鑿齒號的也是亮家,襄陽人拿出的證有記載躬耕地的嗎?記載在多大都是把習鑿齒號出隆中重複一遍,亮家在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習鑿齒這句話的依據不知是什麼,襄陽說習鑿齒距三國時期近是可信的,難道諸葛亮自己敘述躬耕南陽三顧茅廬,草廬對不可信,習鑿齒號出來個隆中,成了隆中對,習鑿齒比諸葛亮還清楚。真是後來者居上。

  • 7 # 南陽獨山

    不管孔明到底躬耕於今襄陽隆中,或南陽臥龍崗,姑目不論,本人雖是南陽人,對孔明躬耕南陽無疑,但歷史不是泥捏的,應當尊重歷史的科學考證。清朝南陽知府顧嘉衡平息兩地紛爭的一副名聯,說明了問題。對於你說的隆中與臥龍崗歷史,剛好反過來說。如若不信,你分別去這兩地隆中與臥龍崗這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看一看,感受下各自歷史文化沉澱。

  • 8 # 奔流到海不停留

    南陽的記載最早就是諸葛亮《出師表》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黃陵廟碑記》的“僕躬耕南陽之畝”的碑文不是記載嗎?與此同時,漢晉時期的史書還有大量的把南陽郡治宛縣稱為“南陽”“南陽城”“南陽郡”的記載,如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說的曹操“困於南陽”等等記載,這些記載已經清晰的將諸葛亮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範圍界定在南陽郡治宛縣一帶了,沒有其他。

    此後,史書記載黃權在宛縣祭拜諸葛亮,《諸葛武侯集》注引《諸葛氏譜》稱:“亮為弟均,取南陽林氏女為婦,期年,生子名望”;郟縣有諸葛亮、徐庶於建安六年共同赴張良廟拜訪的漢碑(碑在平頂山博物館),方城縣東晉的《諸葛躬耕碑》,葉縣有諸葛之舊墳墟,有隋開皇二年(582年)斷石幢的記載。《諸葛氏宗譜.卷之六》寫到,晉代的中書舍人諸葛京,是由南陽返回的河東。《黃香公族譜》也證明諸葛亮的岳父,沔陽名仕黃承彥,東漢南陽太守黃子廉之侄,當時居住在離臥龍崗不足五里地的南陽城南白河邊。

    唐代,杜甫有《武侯廟》名詩,其中有“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之句。胡曾的《詠史詩•南陽》也有“世亂英雄百戰餘,孔明方此樂耕鋤。蜀王不自垂三顧,爭得先生出草廬”的句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最為景仰諸葛亮的詩人李白,曾於開元年間先後遨遊過襄陽和南陽,並分別寫下了《襄陽曲四首》、《襄陽歌》和《南都行》等涉及當地風土人情、歷史名人及典故的詩文。在《襄陽歌》中,李白提到的歷史名人中有晉朝的名士山簡和羊祜,也提到了襄陽名勝峴山“墮淚碑”等,但隻字未提諸葛亮。而在《南都行》中,李白不僅提到了陶朱公范蠡、百里奚等南陽曆史名人,還有“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的句子。除此之外,李白還在一首以諸葛亮自述的《留別王司馬嵩》詩中感嘆道:“餘亦南陽子,時為《梁父吟》。”由此可知,李白心目中的諸葛亮是南陽而不是襄陽的歷史名人。另外,李白還曾做《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詩,中有:“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壟畝躬身耕。”另外,白居易有“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劉禹錫《陋室銘》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之句。許渾的《南陽道中》有“荒草連天風地動,不知誰學武侯耕”之句。汪遵的《詠南陽》:“陸困泥蟠未適從,豈妨耕稼隱高蹤。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李山甫《代孔明哭先主》有“憶昔南陽顧草廬,便乘雷電捧乘輿。

  • 9 # 諸葛插和人在襄陽

    這個提問是混淆概念,混淆是非,因為諸葛亮親述“躬耕於南陽”是不是記載?習鑿齒《漢晉春秋》記載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況且歷朝歷代認為野史不可信,是相信諸葛亮親述,還是相信野史記載,如果相信野史演義之類記載。,等若干年後金庸《射鵰英雄傳》也可以當歷史去毒害後人。到底那是“躬耕地”一是國家正史記載,二是文物考古,三是古蹟對比真假一目瞭然。

  • 10 # 直播高速

    沒有一部正史說襄陽那個被習鑿齒號曰為隆中的阿頭山頭是躬耕地。襄樊編造野史、雜記和傳說裡說:叔叔諸葛玄死後,16歲的小孔明帶12歲的弟弟在“林密無徑”的深山狩獵打柴,“躬耕”是不可能,因為阿頭山(今號曰為隆中)無地可種。即便“隆中”可能是諸葛亮在此停留寓居過地方,類似這樣孔明住過的宅全國太多,南陽新野、成都、漢中等等。但躬耕地只有一個,即孔明親口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襄樊人真是奇葩怪論:為孔明一句:躬耕於南陽,非說南陽不叫南陽,所有南陽就是指"隆中"。漢代南陽張仲景和張衡也不是南陽人,也是號曰的隆中村人。某些襄人真是無賴,簡直是流氓。龐統可以說襄陽龐統,南陽你不能說南陽孔明。諸葛亮在《前出師表》親口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襄樊認為這個南陽指的是隆中,但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說:"…操困於南陽(城)"。這個南陽也指的是隆中嗎?《襄陽耆舊記》卷第三《山川》載:“樂宅戍,南陽城南九十里,有晉尚書令樂廣故宅"。這個南陽城該是宛吧?東漢時南陽與宛是不是可以互稱?難道也是隆中?!

    習鑿齒寫《漢晉春秋》那句“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的時候。襄陽郡早已北跨漢江,管轄樊城,和樊城以北的鄧縣上百年。

    習鑿齒在同一本《漢晉春秋》書中又說一句:"秦兼天下,自漢以北是南陽,自漢以南是南郡……漢因之……"。這裡他親口卻說了南陽和南郡以漢江為界。他號曰“隆中”。在漢江以南,屬於南郡,後為襄陽郡,這樣描述地界,又親口否定了南陽管不了“號曰為隆中”的阿頭山。襄陽人卻不採用,不去甄別真假,只選擇有利自己之說。

    同時,習鑿齒自己在《襄陽記》中再次說“秦兼天下,自漢以南為南郡”。習鑿齒口中的鄧縣位於漢水以北,號曰隆中(阿頭山)位於漢水以南,一南一北本就是兩個地方。

    襄陽僅依據野史《漢晉春秋》一句話(<中國野史集>第一冊),先把泥咀鎮阿頭山"號曰“為隆中,又在1893年改為古隆中,襄樊先以學術交流名義,騙走岳飛在南陽臥龍崗手寫《出師表》拓本,回去在隆中複製刻碑,但後邊的“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題跋刪去不刻,矇混遊客;襄樊近代圍繞諸葛亮造假痴狂:改山名(阿頭山改隆中山),改鎮名(泥咀鎮改臥龍鎮),改市名(襄樊改襄陽},改教材(《草廬對》改《隆中對》把南陽註解為襄樊一帶),請名家題詞刻碑,改廣場名(文化宮改名諸葛亮廣場),改校名(孔明學院).,改古詩原文(編《隆中志》把古文的南陽字眼篡改為隆中),改古地圖(羅副市長帶隊五上北京,多次攻關譚其驤和社科院歷史所磚家,讓其改口出偽證),篡改所有網路詞條。建假臥龍崗和茅廬,公開在民間徵集古董……喪失底線篡改古聖先賢的東西。襄陽造假行為敗露後,大肆攻擊南陽武侯祠。窮盡手段,極盡瘋狂!.

    明末清初的大學問家、貴州巡撫彭而述 在《臥龍懷古 》“憂時還抱膝,遇主起南陽....躬耕原此處,更莫向襄陽。” 詩中反映當時社會上層對襄陽偽躬耕地的說法厭惡得可

    謂直白露骨。&

  • 11 # 淯陽侯

    這個問題問的有問題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隆中臥龍崗!因此“南陽”“隆中”和“臥龍崗”是一個整體,談論諸葛亮躬耕地,是無法將三個名稱分開和割裂。

    諸葛亮在《題黃牛廟碑記》中記載:“僕躬耕於南陽之畝,遂蒙劉氏顧草廬,勢不可卻,計事善之。於是情好日密,相位總師……”,(此碑現存於荊州博物館)。

    北伐途中諸葛亮上書後主劉禪,也就是著名的《出師表》,寫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五丈原軍中,諸葛亮給兒子寫信,也稱《與子書》:“餘自隆中結構茅廬於臥龍崗下者,非自甘貧賤也……”

    這三次諸葛亮的陳述,將南陽隆中和南陽臥龍崗全部說了出來,不存在相差一千年這種說法的。

    有人說本來是寫“躬耕於襄陽”的,諸葛亮喝醉了,寫成了“南陽”。看來臥龍先生確實愛喝酒,連著寫錯三次,醉漢的話不可信!翻篇,看其他的記載。

    1,南陽,古稱宛,楚設“宛邑”,周代時因“處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名南陽”,秦滅楚後設南陽郡,郡治宛城,“漢因之”,西漢、東漢沿襲秦制……,因此南陽城(宛城),是一座有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比諸葛亮早多了。

    2,臥龍崗,臥龍崗在宛城西郊,處於隆中之首,汲白河之水,狀如臥龍,故名臥龍崗,為隆中風水最佳之地。一說光武帝劉秀,早年曾在此躺臥溝壑,躲過王莽追殺,而得名“臥龍崗”,這樣比諸葛亮早。

    3,隆中,《離騷.爾雅篇》記載:“宛、中隆”,“四面高下,中間隆起”,宛,就是南陽,南陽城西郊一帶土崗,臥龍崗,麒麟崗、靳崗、龍翔崗三百里嶺崗,依次相連;塔子山,紫山,磨山等孤山矗立之中;形成了南陽盆地中間一片隆中之地。明葉桂章《助修武侯祠宇記》雲:“崗在(南陽)郡城西南七里許,叢竹蕭蕭,古樹森映。……地勢四面稍下,惟中崗隆起,故曰‘隆中’,蓋南陽偉觀也。”

    西晉史學家王隱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沔就是漢水,於沔之陽就是在漢水以北,隆山在今天的南陽唐河境內,劉弘站在隆山之上,遠望諸葛亮的故鄉南陽隆中臥龍崗……,(魏晉時期人們都認為諸葛亮是南陽人)

    唐·孫樵《刻武侯碑陰》有“蓋激備隆中……曩蟠南陽”之語(見《隆中志》第120頁);

    宋代劉光祖《祭諸葛亮文》有“躬耕南陽,高臥隆中”(見《隆中志》第123頁);

    清代滕天綬《(沔陽)忠武侯祠墓碑銘》有“夫公高臥南陽,抱膝長吟……草廬三顧,三聘幡然……篤生孔明,南陽臥龍,梁甫擁吟,抱膝隆中……”(見《隆中志》第150頁);

    明代無名氏《五龍歌》有“君不見南陽臥龍臥隆中” (見《隆中志》第211頁);

    清代沈受宏《南陽吟》有“諸葛布衣日,躬耕南陽田……四海乾戈動,隆中別山川”(見《隆中志》第216頁);

    清代孫贊《惠陵》詩中有“隆中管樂臥南陽”(見《隆中志》的230頁)。

    朱彌鉗《武侯祠》也有“炎鼎將移世運窮,先生何事老隆中?若教新野無徐庶,誰識南陽有臥龍?”

    金 元好問“豐山懷古”

    豐山一何高,古屋蒼煙重。開門望吳楚,鳥去天無窮。

    連山橫巨鰲,白水亙長虹。川原鬱佳氣,自古南都雄。炎精昔季興,臥龍起隆中。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詩中的豐山、白水、南都、隆中都在南陽城郊。

    清代樊王俊《謁武侯祠(三首)》:

    其一

    千秋王業想英風,此日登臨一拜公。

    數里平崗橫野出,半椽茅屋坐隆中。

    乾坤鼎足胸先立,魚水君臣志竟同。

    一去南陽耕釣少,白雲流盡淯河東。

    這裡邊的“數里平崗”“南陽耕釣”“淯河東”

    清代戴上遴《謁武侯祠》詩:

    平崗翠簇臥龍祠,幾樹清煙鎖碧枝。

    昔日草堂琴不見,於今梁甫尚傳詩。

    隆中莘野皆三顧,淯水磻溪第一師。

    從容細看平沙處,可有先主舊馬蹄?

    很明顯,這兩首詩中的位於“數里平崗橫野出”、“淯河”、“南陽”、“平崗”、“淯水”的“隆中”指的就是南陽臥龍崗

    明代薛瑄《望諸葛草廬》:“曉出南陽門,馬渡消河急。舉目眺西岡,林木半蒼碧。有祠中巖峨,雲是孔明室……及來隆中耕,日以老所益……賢哉劉豫州,三顧何汲汲。問以當世事,指掌皆歷歷。”消河應為淯河。

    《諸葛忠武侯集》卷一五的明代楊士奇《武侯祠記》有:“當漢之際,諸葛武侯隱於隆中,躬耕隴畝,謳歌梁甫……去南陽城七里,有岡焉,曰臥龍;有庵焉,曰諸葛;有井焉,蓋公嘗汲而飲者也;有祠焉……惟忠武侯,丁漢之際,愍漢之疆,瓜分鼎峙,奮起隆中……臥龍之岡,實公舊廬,昔有祠宇,久焉蓁蕪……”很明顯,該文寫於南陽武侯祠,

    願言三顧慮,臥龍起南陽。——出自王之道《有薦胡仁叔歷陽令者仁叔以詩送知已暇日楊德潤錄以示予因次其韻》

    草廬三顧屈英雄,慷慨南陽起臥龍。——出自明·唐寅《三顧草廬圖》

    雄圖一定百廢舉,復見南陽起臥龍。——出自宋吳芾《哭元帥宗公澤》

    南陽只在荊州北,時一登高吊臥龍。——出自劉克莊《送王允恭隱君》

    南陽隴底臥龍日,北固樽前失者時。——出自北宋·黃庭堅《夜觀蜀志》

    開尊且醉聖賢酒,理棹時乘旦暮風。懶為躬耕詠梁甫,敢將高臥敵隆中。宋.林逋

    明趙均《金石林時地考》:“登其頂可瞰南陽,因勢隆然,蜿而起伏,其為隆起之中,故名隆中。”

    歷史上諸葛亮躬耕地居住地,就在南陽城西郊的臥龍崗。關於“南陽”“躬耕”“隆中”“臥龍”“武侯”“諸葛”“草廬”的敘述非常多,計有兩千多篇,不存在隆中與臥龍崗記述相差一千年之說。

    當然了,X陽的“古隆中”就另當別論了,與探討諸葛亮躬耕地、居住地無關

  • 12 # 穎川學士

    故宅躬耕分不清,

    泥嘴焉能藏臥龍。

    躬耕南陽孔明語,

    豈是隆中號曰地。

    南郡南陽漢江隔,

    漢晉春秋習氏載。

    前有隆中佔王墓,

    今又克隆臥龍崗。

    一面質疑岳飛書,

    轉身偷拓複製碑。

    篡改教材耗民財,

    顛倒黑白無底線。

    臣本布衣諸葛書,

    耕讀傳家稱臥龍。

    臥龍崗上庭院深,

    諸葛草廬古蹟存。

    厚重歷史底蘊留,

    襄陽古城方位疑。

    存真去偽正史觀,

    貽笑大方阿頭山。

    科學發展去讀史,

    莫要臆想症頻發。

  • 13 # 風雨四季走神州

    瞎扯吧,你襄陽比南陽曆史久,鬼信。一至於隆中與臥龍崗,哪個是偽造的,只有偽造者有已清楚,哪個是躬耕地,去問諸葛丞相,別人說了不算。

  • 14 # 老頑童7851

    以號曰為基礎的躬耕地都是不可靠的!事實勝於雄辯:去“古隆中”不知是拜諸葛亮還是去祭襄簡王啊!

    造假是襄樊說的最近啦的:捷徑

    “古隆中”造假的桌面上東西:

    把號曰亮家隆中改躬耕於隆中!

    把號曰隆中改古隆中!

    用襄簡王墓地改躬耕地!

    拿神道碑改草廬碑!

    泥嘴鎮改臥龍鎮!

    植物園改臥龍崗!

    號曰亮家能與躬耕地混為一談嗎?籍貫、故居、古宅、家如果可以混淆躬耕地,那不是亂套了嗎!?

    諸葛亮躬耕時期的古典成語:三顧茅廬、初出茅廬不是出山啊!隆中:隆起的中間之意。南陽臥龍崗綿延百里,武侯躬耕地居中,而得名隆中,因諸葛亮號臥龍又臥龍崗也,久之隆中被臥龍崗代之,卻被鄰居號曰走了。

    看看“古隆中”造假多麼的節約!拿襄簡王墓地建築掛牌子直接就用!草廬亭而且還是瓦房的草廬亭!再看看是不是跟襄簡王墓地的墓亭是一對夫妻亭!?這笑話真是“絕”

    理論上是以號曰隆中為基礎碰瓷躬耕地。所有以號曰隆中為基礎的理論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經不起推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夏怡能聽見我的心嗎中韓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