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畔細語

    春節習俗古已有之,越古老越有年味,追溯在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那時候,覺得過年就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日。從進入臘月,農村家家戶戶就開始殺豬宰羊,打掃家,清掃院子,囤積美食。小時候我們剪窗花,我一邊剪母親一邊往窗戶上貼上,我剪的窗花又快又好看。家整理好就進入臘八節,初七下午母親便泡好各類豆子,紅棗黃米,初八早上母親三四點就起來做粥,母親做的粥又紅又好吃。接下來便到臘月二十三,晚上母親會在灶前放一碟糖果,等哥哥們響炮時母親便剝一糖果粘在灶前壁上說:灶王爺灶王爺本姓李,一圪塔麻餳粘住嘴。

    一過二十三,家中基本吃食也準備的差不多了。有紅豆餡玉米窩窩,吃起來甜到心窩去;有烙米米花,炸麻花,母親成半夜的製作美食,一覺醒來就聞到家中美食香味。燒豬肉,炸丸子,最香的是父親製作的渾源糖鍋盔,吃起來又酥又甜又軟和。

    到臘月二十八,家中便煮大骨頭,我們爭相啃吃,不吃完不罷休。

    臘月二十九晚上,母親會把我們每個人的新衣服擺放在我們睡覺的身邊,三十早上,我們歡天喜地穿新衣服,吃母親遞來的糖果,吃一粒,甜一年。

    三十晚上接神時,母親不許我們高聲喧譁,不許把水灑在地上。接回神,母親給我們一人喝一碗糖水,濃稠的蜜汁的糖水,每人一大碗,預示著新一年順順利利,甜甜蜜蜜,心想事成!

    初一早上,母親一大早就搭撈飯,撈飯是金黃小米,上栽新鮮的蔥,撈飯上有核桃和紅棗,預示家庭興旺財運綿長。撈飯能吃一正月,記憶中特別好吃。

  • 2 # 歷來現實

    山東的膠東半島一帶,一到春節,家家戶戶要自己發麵蒸磕花、蒸棗饅頭。

    磕(音KA)花,也叫磕花饅頭、磕花餑餑,磕子。其實就是把未送進蒸鍋的饅頭透過磕花木質模具,做成好看的異形。

    磕花木質模具多是元寶形、金魚形、壽桃形,以及各種各樣的花、鳥、魚、蟲形狀,把麵粉揉好後小心的放進模具中,按壓結實,再用巧勁兒猛一下扣在面板上,這樣,千奇百怪的磕花饅頭就初露崢嶸了。

    發麵和上鍋蒸的環節,都要十分注意,發的時候和蒸的火候要剛剛好,這樣出鍋的磕花饅頭才會飽滿,而又不把上面的花紋撐開。

    除了磕花饅頭,春節時,膠東婦女還愛蒸棗饅頭,也可以叫棗餑餑,或乾脆叫棗罐兒!

    花瓣形和小動物形是棗饅頭的主流形象,我們家老太太最愛做的棗罐兒,是憨態可掬的蹲式小老鼠形!

    各位朋友,你們老家,也有類似的春節習俗嗎?

  • 3 # fyj愛剪輯

    好像都差不多吧,搞衛生,貼對聯,守夜,年初一上墳等等,我們老家唯一不一樣的就是過年晚上放鞭炮我們那裡叫“開門”,其他地方一般都是晚上12點開,而我們是要算準時間開的,而且每年都不一樣!

  • 4 # 徐鵬遠

    天津,直隸地區的城市,卻在許多習性和風俗上迥異於北京和河北。

    在天津過年,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會貼“吊錢兒”。所謂“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華人過年,哪個地方都會貼春聯,這不新鮮。窗花、福字、門神這些也都很常見。唯獨“吊錢兒”這種東西,似乎只有天津才貼。至少我在北京生活了10年,也去過其它許多地方,還未見到過。倒是在天津的古文化街這種地方,見到過專成來買的北京人。

    吊錢兒傳說是姜子牙封神時傳下來的,最初是用破紙條阻擋窮神的腳步,後來破紙條演變成了各種圖案花紋吉祥話的雕刻彩紙。清代天津詩人周寶善有詩云:“先貼門箋次掛錢,撤金紅紙寫春聯;竹竿緊束攢前帚,掃房糊窗算過年。”可證明,這一習俗在天津衛有著至少百餘年曆史。

    網上的介紹說吊錢兒通常貼在門楣上,顏色也有紅粉黃綠藍五種。但作為土生土長的天津孩子,我只見過紅色的,最多其中在福字或者聚寶盆、金元寶等元素上點綴金色。而且天津貼吊錢兒,不止貼在門楣上,窗戶上也貼。俗話講“二十九,貼到有”,吊錢兒一貼,屋子裡立馬變得紅紅火火,年味兒瞬間就出來了。

    三十兒晚上的素餃子絕對是天津特色,甚至只限於市區,出了城這種餃子就不好找了。初一零點吃餃子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年俗,寓意“交子”,只不過各地的餃子餡沒有統一規矩,東北最愛酸菜餡,山東也有鮁魚餃子。過年時吃的餃子很多,什麼餡兒都行,唯獨這一頓,天津人必須吃素的,取“素素淨淨”之意。天津的素餡,不是韭菜雞蛋、白菜豆腐這種,而是綠豆芽、香乾、麵筋、紅粉皮、香菜,用醬豆腐和麻醬調製,風味獨特,而且煮出來以後餃子皮會被粉皮和醬豆腐染紅,特別好看。

    初二姑爺節,按照舊例出嫁的閨女只有到這天才能回孃家,又有“初一餃子,初二面”的說法,於是這頓面便成了一項重要內容。天津人吃“撈麵”,鮮切面在滾水裡煮熟之後撈出,可過水也可不過水,不過水的叫“鍋挑兒”,口感較過水的更黏糊熱燙。一碗白麵條稱為“白坯兒”,得拌上炸醬、麻醬或者滷子才有滋味,通常還有幾樣菜碼。這並不新鮮,北方很多地方的面都是這麼吃法。天津最獨特是打滷麵,而獨特之處在配菜。

    北京的打滷麵通常用羊肉或者口蘑做底,天津不同,此地靠海傍河,水產品豐富,打滷靠的是蝦仁來提鮮,高檔的也用蟹黃、瑤柱之類。滷子裡另有香乾、麵筋、雞蛋、肉片、木耳、黃花菜、果仁做料,輔以少許韭菜段增味和點綴,光是一碗滷子就葷素俱全了。天津的撈麵可以擺成席,除了過年,結婚慶生搬家接客都會擺一桌撈麵席。所以光有面和滷子是遠遠不夠的,大碟小碗的配菜講究地要擺出十幾二十種。

    配菜基本分為冷葷、炒菜、拌菜、拌碼四大類。拌菜和拌碼一般差別不大,應季的蔬菜基本都可以,白菜絲、蘿蔔絲、黃瓜絲、菠菜、小白菜、韭黃、蒜苗、豆芽菜、煮青豆、煮黃豆、煮果仁……想吃什麼弄什麼。喜面、壽麵、過年的面在前述菜碼之外,必須要有一份紅粉皮。冷葷一般也沒太大出入,不外乎蒜腸、粉腸、醬牛肉、滷豬肝、松花蛋、炸果仁、炒果仁、松仁小肚、肉皮凍等等之類。

    糖醋麵筋

    天津麵筋

    炒菜的差別就比較大了。傳統面席,高檔的有炒蝦仁、韭黃肉絲、桂花魚骨和炒雞蓉魚翅針,中檔的有熘蟹黃、櫻桃肉、木樨蝦仁和炒三鮮肉,低檔家常的則是糖醋麵筋、熘黑魚片、肉絲炒香乾和攤黃菜(即炒雞蛋)。這裡必須得說一下糖醋麵筋,在北京這麼多年,每回吃麵最想的就是這一口,但就是吃不到,因為買不到這種麵筋。大部分地方的麵筋都是金黃色的麵筋球,天津的麵筋則是棗木色的大面筋。糖醋麵筋用的是麵筋絲,售賣時再過一遍油炸,所以十分酥脆,回家炒一鍋底糖醋汁淋在上面,酸甜可口。一盤糖醋麵筋,拌到面裡也行,單吃亦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