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保護的碎

    由恙蟎幼蟎叮咬人體傳入病原體——恙蟲病立克次氏體後導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特徵為突然起病、發熱、叮咬處有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及皮疹。

    蟲病立克次體由恙蟎(常為紅纖恙蟎及地理纖恙蟎)經卵傳遞,以叮咬取食物時傳給諸如森林及農村鼠類,包括家鼠,田鼠,及野鼠等。人體感染在恙蟎幼蟲叮咬後發生。潛伏期約6-21天左右(平均10-12天),起病往往突然,典型病例常以惡寒或寒戰開始,在第一週,體溫迅速上升至39-40度,常見有嚴重的頭痛,並有結膜感染充血。在發熱的5-8天,軀體常出現斑疹,並常擴充套件手臂和腿。他們可能很快消退,或變成斑丘疹,色澤加深。在發熱的第1周,可有咳嗽;第2周,可發生肺炎。發病同時可見有四肢痠痛,疲乏思睡,食慾不振,便秘或腹瀉,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在重篤病例,脈率增加,血壓下降,出現譫妄,昏迷及肌肉抽搐,間質性心肌炎也比其他立克次體病更常見。

    (一)傳染源鼠類是主要傳染源和貯存宿主,如溝鼠、黃胸鼠、家鼠、田鼠等。野兔、家兔、家禽及某些鳥類也能感染本病。鼠類感染後多隱性感染,但體內儲存立克次體時間很長,故傳染期較長。人患本病後,血中雖有立克次體,但由於恙蟎刺螫人類僅屬偶然現象,所以患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

      (二)傳播途徑恙蟎幼蟲是本病傳播媒介。恙蟎種類近3000多種,但能傳播本病者主要為地裡恙蟎,紅恙蟎與高湖恙蟎。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蟲、稚蟲、蛹和成蟲。僅幼蟲營寄生生活需吸吮動物的體液,其餘發育段皆為自營生活。由於幼蟲一生中僅叮咬動物或人一次,所以由

    感染鼠類獲得立克次體的恙蟎幼蟲,在當代無傳播機會,經稚蟲、蛹、發育為成蟲產卵。立克次體經卵傳至下一代(第二代)幼蟲,當第三代幼蟲叮刺動物或人時,立克次體隨唾液傳入新的宿主,故稱為隔代傳播人群易感性人群對本病均易感,但病人以青壯年居多。感染後免疫期僅持續數月,最長達10個月。且只能獲得對園株病原體的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不同株而發病。

      (三)流行特徵由於鼠類及恙蟲的滋生、繁殖受氣候與地理因素影響較大,本病流行有明顯季節性與地區性。北方10、11月高發季節,南方則以6~8月為流行高峰,11月明顯減少、而臺灣、海南、雲南因氣候溫暖,全年均可發病。本病多為散發,偶見區域性流行。恙蟎多生活在溫暖、潮溼、灌木叢邊緣、草莽平坦地帶及江湖兩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所說的方言中有pia或者bia等發音嗎?如何用具體的詞彙或者句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