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詩竹意夢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作為一國之主的皇帝,御駕親征絕對是一件大事,除非是到了決戰,生死存亡時刻,一般皇帝是不會御駕親征!皇帝御駕親征更多的是帶來鼓舞性!提高全軍氣勢!一般士兵一輩子都不可能見到皇帝一面,這個時候可以在皇帝面前露個臉,每個將士都會力戰,死戰!
還有就是皇帝不想御駕親征,但是戰局勝負不定,大臣怕拿不下來逼皇帝親征激勵士氣或者
是有些皇帝覺得能打贏,所以御駕親征,顯示一下功德和政績!史記可以記上一筆,流芳百世,當然了還有的皇帝是窮途末路不得不待在戰場上決戰的,這個大約也就不能叫親征了。
總是,皇帝出現在戰場上,從安全問題來看,要麼就是皇帝覺得安全沒問題,百分百不出事;要不就是覺得安全問題很大,他不到場那就控制不了;比如創業者劉邦,朱元璋等!要麼就是根本不用考慮安全問題了,反正是國家已破,死定了......
當然還有某位奇葩皇帝,偷著溜出皇宮直奔前線,自己給自己起個假名字封個大將軍,非要當前線總指揮的,例如明武宗朱厚照老兄!那叫一個熱鬧!到哪就有仗打!就連國內藩王造反,他御駕親征。還沒到目的地就被當地官軍平叛,這老兄就然下命令把頭目放了,他再打一回!來都來了,不交交手怎麼行!這事讓他鬧的!
所以皇帝親征安全考慮就種可能,要不就是絕對安全,要不就是自身難保!不過就算再差,身邊的親衛是不會少的!如果連親衛都沒了,誰還管你皇帝啊!國家估計都快亡了
-
3 # 歷史檔案館
皇帝御駕親征,安全真的沒法保證,一旦兵敗,皇帝被俘被殺在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
皇帝御駕親征,分為幾種型別:
第一種,皇帝確實能打,懂軍事,作為軍隊主帥出征。
這種情況比如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奪取函谷關,入駐咸陽城,楚漢相爭,和項羽奪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對內鎮壓彭越、英布等叛亂、對外向匈奴用兵基本上都是自己帶隊,劉邦這種比較辛苦,自己打的天下還得自己去維護。
唐太宗就更不用說了,老李家天下一半都是他打下來的,且李世民的戰爭藝術非常之高,一生幾無敗績,不過人家當了皇帝之後很少御駕親征了,工作太忙,唯一的御駕親征就是攻伐高句麗,在他的帶領下也是打的有板有眼,戰績斐然。
元朝忽必烈人家家裡就是幹這個的,從小生下來就會打仗,也是帶領蒙古人一統中原大地,明朝朱重八打下天下,兒子燕王朱棣篡位奪權基本都是自己上手,清朝時代康熙也曾御駕親征葛爾丹。
基本上這種能御駕親征的皇帝基本都是打天下的皇帝,在長期的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懂得指揮,懂得軍事,戰必勝,攻必克。
這樣的皇帝御駕親征絕對是對自己軍事才能的一種充分自信,涉及國運之戰都必須親自動手,確保勝利,這樣的親征,勝利就是對皇帝人身安全的最大保證。
第二種,就是以吉祥物的方式出現的了。
比如宋真宗,當時遼國蕭太后進犯宋界,直逼澶州,大宋皇帝不出意外的,又嚇尿了,準備逃往四川方向,還好丞相寇準站了出來,力促趙恆親征,最終宋軍士氣大振,兩軍相持不下,雙方簽訂了著名的城下之盟——澶淵之盟,寇老西的挺身而出及時制止了南宋的提早出現。
這種皇帝御駕親征基本上就是為了鼓舞士氣,反正也不用親自動手,也不用指揮完全就是一種象徵。而且這種親征是有城牆作為屏障的,不打野戰,所以是有一定的安全保證的,當然城破了又是另外一個情況了,詳見宋朝的靖康之恥。
第三種,既不懂軍事,也不做吉祥物,把戰爭當做玩票。
最著名的莫過於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了,本來不需要親征,而且啥準備也沒有,朱祁鎮在明朝著名導遊——王振的帶hu領you下,沿著宣府、大同遊覽塞外風光,後來又準備到蔚州開展農家樂自助遊,由於害怕破壞農民伯伯田地,又臨時變更了遊覽路線,最終在土木堡被土匪也先殘忍的搶劫了。陪同人員有明朝中央高階官員和數十萬精銳部隊,王振絕對是一個黑導遊。
朱祁鎮的御駕親征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吃飽了撐的。
第四種,軍事發燒友。
這一種比較少見,就是為了打仗而打仗,明武宗——朱厚照,這個明朝最追求自由與個性解放的皇帝有個最大的愛好,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正德十二年,蒙古小王子侵擾邊關,朱厚照興奮的不得了,決定御駕親征,鑑於明英宗的前車之鑑,把群臣嚇的不行,但是朱厚照還是出發了,還給自己封了一個官——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改名為朱壽,並且要求兵部登記,按時發餉,不過朱厚照雖然比較胡鬧,但是軍事水平還真有朱家風範,雖然沒上過陣,但是天賦異稟,居然打贏了。
縱觀歷史,其實皇帝御駕親征是一種風險非常高的活動,就和題主說的一樣安全得不到任何保證,就如同劉邦這樣身經百戰的皇帝還可能遭遇白登之圍,靠著賄賂人家小妾的這種無恥做法才得以逃脫。
但是偏偏有一種皇帝對於自己的軍事能力非常的自信,當然這種自信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比如隋煬帝楊廣親征高句麗,直接導致王朝覆滅,宋朝趙老二趙光義準備奪取幽雲十六州,最後坐驢車逃脫,屁股還被射中一箭,努爾哈赤攻明,中彈而亡。
可見皇帝親征其實完全是一種划不來的買賣,因為皇帝是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他需要的是坐鎮協調而不是衝鋒陷陣,只要兵敗,被俘或者被殺與普通士兵並無差別,所以,一個優秀的統治者就應該坐到他應該做的位置上,打仗是將領的事情。
回覆列表
你怕是對御駕親征和打仗有什麼誤解吧?
你這是典型的三國演義看多了,覺得打仗就是將軍先PK,然後士兵PK,所以將領都是單挑高手,力能扛鼎,以一敵百,衝鋒陷陣的。
實際上呢?一個千戶級別的將領(團)就不再衝鋒陷陣了,而是在後方指揮,其他將軍、帥就更是在大後方了,什麼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武將都是像韓信這樣的指揮人才,而不是靠蠻力,
武將一級尚且如此,像皇帝呢?
很多人覺得李世民文治武功都很厲害,唐朝立國的四大戰役三次都是他打的,覺得很厲害。
而楊廣是昏君、暴君,所以覺得他率領的滅陳戰爭他就是跟著打醬油的,而韓擒虎、賀若弼這些人才是真正指揮的人,
實際呢?楊廣、李世民沒什麼區別,他們都是在後方協調配合,做出戰略決策的人,
皇帝出征,其實也是這個樣子,帶著一幫文人謀士,在後方出謀劃策,怎麼可能上前線呢?這哪來什麼危險呢?又不用他披甲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