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物理學裡,有光速不變理論,使得超光速現象,從理論上證明不可能。但我們不能發現絕對運動,不清楚宇宙的運動狀態,怎麼看呢?
9
回覆列表
  • 1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導讀:不可能存在一個具體的萬有定律,可以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定理。但可以有一個大的體系來囊括這些定理。

    我們知道哥本哈根詮釋由波爾和海森堡於1927年在哥本哈根合作研究時共同提出的。此詮釋建立在由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Max Born】所提出的“波函式的機率表達”上,之後發展為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此後,量子理論中的機率特性便不再是猜想,而是作為一條定律而存在了。

    【左圖為少年時期的玻爾】

    量子物理中“偶然性”的含義與經典物理不同的是,在量子物理中所有涉及的測量值都不可以精確的預測。比如在經典物理的牛頓力學中,對一輛直線行駛中的汽車而言,可以透過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已及初始位置得出汽車在一定時間之後的位置及速度。而在量子物理中不可能這樣。在這裡我要說的是真的可以測出精確的汽車位置及動量嗎?我個人認為測的精確是相對的,測不準是必然的。

    在微觀世界中求得在一定時間內的物體所在,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透過機率(偶然性)來預測它的位置。這個看起來十分牽強的理論確實在一段時間內遭到了不少的批判。愛因斯坦在這個理論剛被提出時曾說:“上帝不透過擲骰子來做決定”,反對他的人說:“為什麼你又要去充當上帝擲不擲骰子的決定?”

    這裡麵包含很深的哲學道理和觀察方法。假如,量子力學的數學模型,是它的適用範圍內的完整的物理現象的描寫的話,那麼,我們發現測量過程中,每次測量結果的機率性的意義,與經典統計理論中的機率,意義不同。即使完全相同的系統的測量值,也會是隨機的。這與經典的統計力學中的機率結果不一樣。

    在經典的統計力學中,測量結果的不同,是由於實驗者無法完全複製一個系統,而不是因為測量儀器無法精確地進行測量,這是我們認為的。在量子力學的標準解釋中,測量的隨機性是基本性的,是由量子力學的理論基礎獲得的。由於量子力學特性,儘管無法預言單一實驗的結果,但依然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的描寫,使得人們不得不得出以下結論:世界上不存在透過單一測量可以獲得客觀的系統特性。一個量子力學狀態的客觀特性,只有在描寫其整組實驗所體現出的統計分佈中,才能獲得。

    今天,大多數物理學家,接受了量子力學描述一個系統可知的特性,以及測量過程無法改善,不是因為我們的技術問題所導致的見解。這個解釋的一個結果是,測量過程打擾薛定諤方程,使得一個系統塌縮到它的本徵態。

    從物理學自身的觀測手段和方法,以及它的發展,再結合哲學。我覺得她的深層含義是不言而喻的。物質與物質是普遍聯絡的,而且可以相互轉化。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將不同的力,納入到一個系統中。無非是需要多搭這個系統的橋而已。這是物質“運動”不同,物質“組合”不同造成的。

    而我們可以基於這些不同的因素,去探索什麼樣的物質在什麼的樣運動下表現出“電磁力”或者“引力”等等。這樣的過程其實本身就是告訴我們不可能存在一個具體的萬有定律,可以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定理。這句話就好像數學上問:存不存在一個集合,包含所有集合。顯然是不存在的。而且數學是數學,現實宇宙是現實宇宙。兩個概念!

    我經常在無聊的時候,幻想和牛頓,愛因斯坦等人聊,聊的熱火朝天【有時候是做夢】。比如我問牛頓:“你怎麼看愛因斯坦的工作?”

    牛頓當時看了一下牆上的鐘,好像在思考或者回避問話本身。片刻他才開口道:“顯然他站在了更高的肩膀上,摘到了二顆奇異果。他的果實,讓我不敢相信上帝的存在。因為是他告訴我們宇宙是怎樣的,而不是上帝告訴我的。” 頓了頓,牛頓繼續道:“我以為我看到了全部。事實上,我只是打開了瓶子的蓋子,嗅到了很多不同的味道。而瓶子裡究竟是什麼,我卻沒有看到。或許還是因為站的低了。”說完這句話,我看以明顯感受到他的遺憾和落寞。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藝術家靈遁者科普書籍《變化》

  • 2 # bapldp

    有人為現象,可能證明永動成立,那麼這現象用數學公式計算,是否成立新的公式?這裡說假如,哈哈,但公式十分簡單,這是加了個萬字符卍左旋,或右旋,哈哈哈

  • 3 # 語境思維

    本題屬於邏輯思維範疇,用國學證辨模式很難說清楚。先給答案:

    凡有規律,皆有例外;凡有真理,皆有條件;凡有命題,皆有語境:不存在無條件的絕對規律。NO EXCEPTION AND NO RULE!

    問題的關鍵是:規律的定義,乃至真理的定義與命題的定義;國學缺憾嚴謹的定義思維。

    如果定義清楚了,就有了一系列邏輯操作,就有了理據進而舉證,本題的困惑則迎刃而解。

    規律的定義與例外

    規律,是人類透過生產實踐與科學實驗總結出的關於事物內在結構與外在功能的客觀規則。

    規律,有時也叫原理、機制、法則、定律、定理、定則、規則、規定,前提是非主觀臆斷。

    規律所反映的客觀規則,都是相對於特定環境或特定條件下的客觀規則。

    例1:“畢氏勾股定理”,必須基於理想或近似的二維平面,不適合高於二維的曲面。

    例2:“牛頓第一定律”,必須基於理想或近似的封閉系統,不適合開放的複雜系統。

    例3:“天賦人權法則”,必須基於非惡意傷害的道義預設,惡意傷害權理當被剝奪。

    例4:“無罪推定法則”,必須基於法理上的證據不足,而不是基於技術上的不到位。

    例5:“對立統一法則”,必須基於事實上的動態平衡,而不是基於莫須有的數學對稱。

    自旋導致轉動慣量不均衡,進而有粒子切向進動,自旋與進動是對立統一關係,這是事實。

    有自旋就有南北極,進而有負壓差或引力場,南北極與負壓差是對立統一關係,這是事實。

    例6:“兩點距離直線最短”公理,必須基於二維平面上的兩點,不適合曲面上的兩點。

    悖論是邏輯陷阱,不具備規律的要件

    例7:“數學對稱”是悖論,數學上成立,現實中未必成立。不能推定左右手對稱,事實上,左右手本來就不對稱,映象不過是虛像。

    例8:“宇稱對稱”是悖論,不能推定逆向自旋的反電子,正電子只是南北極顛倒的電子。

    例9:“白馬非馬”是悖論,說全了本該是“白馬不是一般的馬”,公孫龍在此偷換了概念。

    例10:“我說的都是謊話”是悖論,要麼省略了“之前”二字,要麼是“生氣”的反話。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嫣然天使基金要怎樣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