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談春秋肥星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等同於“唐太宗李世民處於隋煬帝楊廣的處境上,能不能延續隋朝?”事實這個問題本身是不嚴謹的。沒有時間節點,讓這個荒誕的問題可以出現太多的不同結果。

    其實李世民和楊廣兩人確實有很多共同的地方。1、兩人都是開國皇帝的兒子。2、都有一個太子哥哥。3、都有雄心大略,渴望造就一番偉業。4、建國時都立下赫赫戰功,隋煬帝平南陳,唐太宗討伐諸侯反王。5、都是透過血腥手段登上皇位。他們兩人真的有很多共同點,但是結局截然不同,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隋煬帝被罵為千古暴君,反差之大讓人大跌眼鏡。其實歸咎到底還是一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

    1、如果李世民穿越成還是晉王時的楊廣,那麼隋朝肯定能延續,貞觀之治能提前到來。

    李世民能對付賢明的太子李建成,那對付紈絝的隋太子楊勇,個人覺得不要太輕鬆。一樣可以成功登位,而且隋文帝楊堅留下的家業比之唐高祖李淵傳給李世民的強大太多,貞觀之治最頂峰人口數、財富量都沒有超過隋朝,地主家的傻兒子楊廣將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李世民如果按自己的操作,可以將家業拓展更大,這個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這個觀點。

    2、如果李世民穿越成為三徵高麗句、下揚州後的楊廣,那估計基本上也是無力迴天。

    三徵高麗句之後,軍隊死傷無數,人民苦不堪言,各地反王勢利割據,隋朝已經日薄西山,到了揚州後,最後的十萬禁軍也被宇文化及和令狐達等將領控制。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個人能力所能解決的了,李世民來了也沒用,隋朝一樣會滅亡。

    3、如果李世民在楊廣執政過一段時間穿越過來,那麼結果可能就無法準確判斷,但個人覺得大機率是可以延續的。

    為什麼說結果無法去預料呢?因為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隋朝滅亡一部分原因是隋煬帝修建大運河濫用民力,三徵高麗句勞命傷財,隋煬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不知道這樣做可能會身死國滅嗎?肯定是知道的,我從不懷疑他的政治頭腦和宏偉抱負,他可能太過於自信,認為在亡國之前能解決隋朝的根本問題。那就是門閥勢力空前強大,皇族也只是最大的一個門閥,天下五大名門,九大望族,都是勢利強大,沒有他們的支援,皇權政令根本出不了長安。正是由於隋煬帝的一系列騷操作,以及隋末天下大亂,席捲全國,導致門閥勢力受到極大的衝擊,唐建國後,李世民、武則天相繼用相對溫和的手段限制門閥勢力,透過延續隋朝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自己的統治。但是如果李世民面對當初楊廣所面對的強大門閥,他是否有能力去解決,我們無法去考證,但是覺得以李世民的手段,可以透過一代兩代去慢慢解決,不用使王朝傾覆。

    綜上所述,李世民如果穿越成楊廣,絕對會比他做得好,因為太宗知道,水亦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我是肥星星,手打不易,記得關注哦!

  • 2 # 葉飄刀

    不能

    你不知道,就是因為李世民魂穿到楊廣身上,然後他幹了這些事情,使得最終隋朝崩潰,結果使得李家得以崛起,自己也成為了千古一帝。

    要不是李世民的能力,換個人也很難這麼快把家敗光。

  • 3 # 有家檔案館

    從我的觀點看的話,李世民換成楊廣有可能隋朝不會那麼短命。

    首先,不是因為李世民就是所謂的好皇帝,楊廣就是所謂的荒淫無道的昏君。從這兩位皇帝個人來講,好不好的其實頗具爭議。關鍵是王朝滅不滅,和皇帝個人的作用關係不大。

    楊廣作為一個有遠大抱負的皇帝,不論是哪方面的改革都已經把重要的門閥貴族得罪光了,他沒有很好的把他們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去維護。

    而李世民則很好的維護了他的利益集團,不論他自己品德是怎樣的,總之跟隨他的團體都得到了好處。說句非主流的話,在隋唐那個年代,所謂的為國為民其實是費力不討好的。

    所以,我感覺如果把楊廣換成李世民,隋朝可能沒那麼快的消失。換句話說就是,以皇帝為中心的利益共同體沒那麼快的消失。

  • 4 # 憤哥

    我來說一下我的理解。

    既然是拯救大唐,那肯定是說在隋朝末年,應該是在大業十一年左右。

    如果是此時,怕是應了一句話:神仙也沒得救了,更別說李世民了。因為楊廣的隋朝覆滅,是因為失了天下民心,民心不在了,那這個王朝也不可能苟延殘喘。

    如果你是當時的隋朝子民,面對這樣的君主,肯定也會拼命推翻的。我們來看一看。楊廣上位之後都做了什麼!

    他殺死自己的哥哥這種家事不說,就說一下那些導致民心無法挽回的事情。

    大業元年,營建東京,歷時十個月,每月用人力二百萬。

    大業元年三月,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開邗溝。

    大業四年,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大業六年,下令開開江南運河。

    楊廣開通大運河,為巡幸江都(現今的揚州)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每次龍舟四重,高四十到五十尺,長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重有房一百二十間,都用金玉裝飾,下重為內侍居處。人員方面,率領諸王、百官、后妃、宮女等一、二十萬人,船隊長達二百餘里,所經州縣,五百里內都要貢獻食物,揮霍浪費的情況十分嚴重。

    大業八年,第一次東征高句麗,隋朝軍人超過一百三十萬,運輸民夫是軍人的兩倍。戰果是慘敗,損失軍隊超過34萬,民夫也損失慘重。

    大業九年,第二次東征,出兵至少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東挺進,結果因為楊玄感叛亂不得已退兵,等於白溜達一圈,由於環境惡劣,也損失慘重。

    大業十年,第三次東征,出兵近百萬,傷亡不明,也沒有做出什麼實質性的功績,因為高句麗講和了。

    這三次東征耗費的人力物力至少有七八百萬,致使民不聊生,各地都有民變事件發生。

    李世民雖然是軍事天才,能征善戰,有天策上將之稱,這一切的基礎也都在他得民心上。比如秦王府十八學士、李世勣、秦叔寶、程知忌等武將,都是因為李世民的胸襟才投靠的,才有能力在亂世中協助李淵逐鹿中原。

    說白了,一句話:得民心者的天下。已經沒有了民心,民心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任誰也拯救不了即將覆滅的隋朝,任誰也阻止不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悲慘命運。

    純屬個人見解,如果與諸位不合,權當解悶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去掉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