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14802435258

    -關鍵在於理解蘊涵關係。p 蘊含 q,在形式系統中被記作「p→q」。最基本的情況,就是蘊含被理解為「實質蘊涵」,也即「p→q」等價於「- p∨q」,其中「∨」是或者的意思「-」表示否定。為什麼這樣定義是符合直觀的?假設,我許下的諾言是:「如果明天不下雨,那麼我們就出去玩」。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你們可以說我沒有兌現諾言呢?只有一種情況,就是明天沒有下雨,但我們卻沒有出去玩的情況。而這個語句,單純從真值(truth value)上來說,就等價於「明天下雨,或者明天我們出去玩」。接下來是理解「 實質蘊涵為真的充分條件是前提需為假 」。這句話讀起來有點繞口,實際上的意思就是:「如果前提為假,那麼實質蘊涵為真」請準確理解「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我們說「A 是 B 的充分條件」,如果有 A 則必然有 B,並且也說「B 是 A 的必要條件」,換而言之,「沒有 B 就沒有 A」。另外,說起這個事情,其實是有技術上的原因的。我們考慮二元真值函項的全體,一共有 16 種可能(下面的 * 只是運算元的記號,並不真的表示乘號)1、永真P Q P*QT T TT F TF T TF F T不管 P、Q 的取值分別是多少,函式的輸出永遠是 T。沒有考慮的意義。表示式可以理解為P * Q = P or -P2、析取P Q P*QT T T T F TF T TF F F僅當 P、Q 均為假的時候為假。3、必要條件P Q P*QT T TT F TF T FF F T必要條件,也即 P * Q = P ← Q = Q → P4、P 投影P Q P*QT T TT F TF T FF F FProjection,第一個分量的投影對映,P * Q = P,沒有考慮的意義5、充分條件P Q P*QT T TT F FF T TF F T充分條件,也即我們要討論的實質蘊涵。6、Q 投影P Q P*QT T TT F FF T TF F FProjection,第二個分量的投影對映,P * Q = Q,沒有考慮的意義 7、等值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T如果 P 和 Q 取值相同則為真,否則為假:P * Q = P ↔ Q8、合取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F僅當 P 和 Q 同時為真的時候為真9、與非P Q P*QT T FT F TF T TF F TNAND: P * Q = - ( P & Q ) , Sheffer 運算元,記作 ↑。10、異或P Q P*QT T FT F TF T TF F F或者說,不相容析取。有些情況下,我們說「或者……,或者……」意在叫你二選一,就像你塗答題卡的時候,假設只有 A、B 兩個選項,假設兩個都是對的,然後叫你選擇一個對的。如果你填了 A,又填了 B,那你的答案就是錯的(或者說不符合題意的)。11、非 Q 投影P Q P*QT T FT F TF T FF F TP * Q = -Q,投影之後取反,沒有意義,不考慮。 12、非充分P Q P*QT T FT F TF T FF F F充分條件取反: P * Q = - (P → Q)13、非 P 投影P Q P*QT T FT F FF T TF F TP * Q = -P,投影之後取反,沒有意義,不考慮。 14、非必要P Q P*QT T FT F FF T TF F F必要條件取反: P * Q = - (Q → P) 或者說 P * Q = - (P ← Q) 15、或非P Q P*QT T FT F FF T FF F TNOR: P * Q = - ( P or Q ),皮爾斯運算元,記作 ↓ 16、永假P Q P*QT T FT F FF T FF F F不管 P、Q 的取值為何。 P * Q = P and -P好了,列出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呢?考察,在二值邏輯中,到底哪個才能被稱為蘊含。首先,既然是 P 蘊含 Q,即便是在一般意義的用法下,我們也要保證這個運算元是和 P Q 都相關的,所以投影對映或者是投影對映取反,以及常值對映(永真以及永假)就應該被直接排除掉。所以我們還剩下 10 個選擇。在這 10 個選擇中。首先,我們知道,在 P 和 Q 都為真的時候,得到的結果應該是 T。並且,如果 P 為真而 Q 為假,得到的結果應該是 F。所以我們還剩下這三個可選的專案:5、P Q P*QT T TT F FF T TF F T7、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T8、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F其中,8 已經有名字了,就是合取,我們沒有理由再把它叫做實質蘊涵,刨去。關鍵就是,我們到底應該把 5 命名為實質蘊涵,還是把 7 命名為實質蘊涵。而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7 其實已經有名稱了:等值。並且等值雖然在介紹的時候一般是定義為:P ↔ Q := ( P → Q ) and ( Q → P ) 但是實際上,不需要蘊涵我們也可以定義等值。因為,等值本身有非常直觀的意思:就是兩個值相等的時候才為真。考慮到 and 的真值表是在兩個都為真的時候才為真,而 NOR 的真值表是在兩個都為假的時候才為真。只需要把這兩個析取在一起就好了,也即:P ↔ Q := ( P and Q ) or - ( P or Q )另外一方面,我們在定義邏輯的時候,其實是和集合有關係的,比如說兩個集合的交類比於邏輯的合取,兩個集合的並類比於邏輯的析取。事實上「蘊含」已經很清楚地表示出了它代表的是某種類似於包含的關係,也即,是一種單向的,非對稱的關係。而等值本身可以對應集合直接的等同關係。所以說,實質蘊涵採用的不是 8 ,而是 5。回到問題本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空集被包含在任何集合裡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言獨上西樓”出自哪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