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末的幾滴眼淚
-
2 # 小謙哥來了
能不能住一起真的不是一概而論的。但相處和諧真的是挺難的,尤其是世紀難題:婆媳關係!
舉個栗子:你老婆的親媽,做了一桌子菜,一道菜的鹽沒注意放多了,你媳婦脫口而出:
怎麼那麼鹹啊,難吃死了。
你老婆沒覺得說的多過分,你老婆的親媽也沒覺得怎麼樣,生活化的小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但是如果換成婆婆來做這個菜,你媳婦吼這麼一嗓子,那事情就大條了。
同樣的行為,收穫的評價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異,因為一個有血緣關係,一個沒有,僅此而已。
簡簡單單的一個生活事例,暴露了年輕人婚後與父母同住在一起而產生矛盾的根源性原因。
所以,婚後能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會不會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作為連線人的你,是連結父母和老婆的關鍵人物。婚前你就要做好充足的功課,雙方的性格、脾性,生活在一起,會有怎樣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化解,充當家庭的潤滑劑而不是傳話筒(最容易激化矛盾,弄巧成拙)。願幸福。
-
3 # 這個名字曾經存在
這種事情那可能有統一標準,現實中沒有任何一條法律或者規矩來限定,只不過現代人的觀念使然。
要是在過去,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都很落後,尤其在農村,一家就一座房,你想和父母分開,那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你是家裡的老大,結婚後和父母分家,另行申請莊基地,這才能辦到。不過蓋房也要花費很大一筆錢,不是你想蓋房就能蓋的。君不見有多少人申請好了宅基地,但無力蓋房,宅基地空了一年又一年。
當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經濟也寬裕了,很多人就生起了買房,與父母分開住,另起爐灶的想法。這種做法當然無可厚非,畢竟,媳婦與婆婆的難以相處,是貫穿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史的。
與父母分開住,其實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兩代人觀念差異大,代溝明顯,同住一片屋簷下,少不了磕磕絆絆,吵吵鬧鬧。語氣各自看不順眼,不如分開,週末聚一聚,既能聯絡感情,又能留出空間,減少矛盾,何樂而不為!
當然,你如果覺得婆媳矛盾不是問題 ,你能很好的與老人相處,那就不要分開住。家有一老,勝似一寶,有老人你的生活其實也會輕鬆很多。比如說,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父母已經做好了可口的飯菜,或者已經把孩子接回了家,讓你無後顧之憂。你想想,這得是多麼愜意的事,一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豈不美哉!當然前提是你得要學會和老人相處,和睦家庭關係。
-
4 # 知心承一
這可沒有個特定標準。
需要看你,你父母,以及你愛人,你們在一起的時候習慣啊性格啊,是否合拍。
婆婆和媳婦不是誰家都是有矛盾的,可是不太融洽的也比比皆是。
無論啥樣的關係,如果性格都比較強硬,最好不要住在一起。
要是愛人性格不錯,而你母親也比較開通熱乎性子,那就住一起也沒啥,不過前提是你們的居住條件好一些,不要太擠吧。
現在的女孩子不是不如上一輩的女人,之所以剛結婚磨合期有矛盾,還是很大程度因為獨生女在家嬌慣。
人家好好的姑娘在孃家當寶貝,為啥就一扯證搬了地方住就被人挑三揀四各種看不慣?
可見邁出和諧第一步的過來人婆婆,性子通融有多重要,不體諒就換不來小嬌氣包的成長。
所以,性子好,並且通融理解的婆婆就十分珍貴了。
男人需要考慮清楚再決定,畢竟自己母親啥樣,自己愛人啥情況,你最清楚。
否則,稀裡糊塗摻和到一塊兒,最後只能各種矛盾各種稀糊糊事兒,焦頭爛額,誰也心傷誰也痛苦。
-
5 # 汪汪兔寶寶
不管是公婆,還是孃家父母,她們都是老年人,我覺得他們都有老年人身上的特質,就是愛墨跡,愛管閒事兒,而且有時脾氣喜怒無常,住在他們家裡,你是絕對不可以做主的,哪怕到一盤剩菜,都要問問,不然就是一通埋怨,還是自己住
-
6 # 為生活而歌
你來問,我來答。這個問題,是困擾很多年輕人的棘手問題。但也是因人而異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談起,請您參考。
愛人上大學時,同寢室的老大,結婚後,就一直和婆婆一起生活,因為她的老公是個典型的媽寶男,公公去世早,婆婆一個人把她老公扶養成人、結婚成家,婚後一起生活,回報婆婆的辛勞付出,是不是挺正常的。後來,她又給婆婆生了個孫子,一家人也特別開心,婆婆幫忙帶孩子,她又忙於工作,可是後來分析,她自己認為錯就錯在,她不應該把兒子完全放手給婆婆帶。時間一長,孩子與媽媽不親,與奶奶最親,連過生日時許願都是“最愛奶奶!”看到這,您也許覺得太正常了,可是後來因為生活矛盾越來越多,她與老公離婚啦,當徵求兒子意見時,兒子竟然當著全家人的面說“媽媽是壞媽媽!”,兒子選擇與奶奶生活。這就是一種情況,與老人在一起生活,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
我的同學,兩口子剛結婚時,度過了一段美好的二人世界。可是,隨著女兒的出生,帶孩子成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於是,先把岳母請來帶孩子,婆媳關係不好處,自己親媽總可以吧,不到半個月,就因為照顧孩子的意見不一,他愛人與自己老媽經常吵,沒辦法,換人,又把婆婆請來。婆婆是農村的,習慣肯定和城裡人不一樣,您一定猜得到,不到一個星期,就把婆婆又氣跑了!幾個來回呀,把兩家老人折磨壞了。每次提到這事,同學都是頭疼,不知該如何解決?
我舅家弟弟,結婚後,與岳父岳母一起生活,剛開始相敬如賓。年輕人都不願做家務,岳母心疼姑娘,每天都做很多家務。問題來了,每天下班,她愛人躺床上看手機,總是讓他幹這幹那,弟弟不服說“你咋不幹?”答曰“我媽幫我幹啦!”不僅如此,岳父還喜歡喝點酒,而且是頓頓喝,只要弟弟在家吃飯,必拉著弟弟喝,沒完沒了地喝,弟弟不陪還生氣,陪不好也生氣,弟弟總是很無奈,生活的也挺累。
綜上,我覺得,還是適當的物理隔離,可以住一個單元,但不要住在一起,兩口子得有自己的親密空間;父母可以幫助帶孩子,但不要放手不管孩子,教育孩子是當爸當媽的責任。還有,對於父母的幫助,我們還是要感恩的,不能太任性。
回覆列表
能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年輕人的想法和做法跟老人是不一樣的。當然沒有辦法必須要在一起,也只有互相謙讓理解。心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