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液壓鉗門市遊步順
-
2 # 松鼠快樂翁
記得不太清楚,大概是韓、趙、魏、楚、燕、齊吧,總之,秦國運用遠交近攻的謀略,先滅較近較弱的,力量日趨壯大後再滅較遠較強的。
-
3 # 無奈的轉身
秦滅六國的順序為:南韓-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如圖1所示。下面我大體說一下為什麼會這樣,一樣對大家有幫助。
(1)之所以最先選擇滅掉南韓,南韓版圖最小國力最弱是原因其一,然最主要的是與南韓的地理位置有關,南韓地處七國最中心位置,是秦國出征六國的必經之路。並且先滅掉南韓可以解決征討其他國家時候的後顧之憂。
(2)趙國在關東六國中實力最強,但是跟跟秦國仇恨最深,尤其是秦王嬴政幼時在趙國做過人質,受到趙人尤其是後來的趙王時為公子的趙偃的欺凌。所以條件允許,秦國必先滅掉趙國。
(3)魏國也不太強,但是地理位置決定了他是秦滅楚國的障礙,所以秦國要滅掉楚國必先滅掉魏國。(4)楚國地域很廣,曾經也很強大,但是到了後來由於內鬥國力大減,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把滅掉他的時間往後拖了一下。
(5)其實在滅掉魏國之前,基本上已經打的燕國沒幾口氣了,只不過他離得秦國太遠,要想把他徹底消滅,在其他幾國尚存的情況下的確有點得不償失,所以把他放在了後面滅掉。
(6)之所以把齊國放在最後,一是地理位置遠,二是齊國國力雖強但是後來不思進取,不怎麼招惹秦國,所以秦國把齊國放在了最後。
-
4 # 吉時讀書
結論先說,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為什麼是這樣一個順序呢?
秦滅六國這個順序,可不是隨便拍腦袋就喊出來的,這裡面有著很重要的戰略部署。
總的來說,秦滅六國遵循了兩層規律:
第一層規律是遠交近攻
戰國時期地圖
遠交近攻,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距離遠的,我先客客氣氣的建交,距離近的,我就先攻打你。
這一點上,與齊國當時的做法恰恰相反,齊國曾經一度是當時的第一強國,離我最近的燕國,我要打你,離我稍微遠一點的楚國,南韓,魏國,趙國,我也要打你,哪怕是距離最遙遠的秦國,我照樣打你。所以這就使得所有國家都恨齊國,都要起來反抗,最終齊國也從最開始的強國一下子就掉落到三流的弱國了。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與秦國相鄰的就是楚國、南韓、魏國、趙國,從這四個國家的佔地面積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誰強誰弱了。秦國的遠交近攻的策略,就是先籠絡燕國和齊國,把兩個距離最遠的國家先搞好關係,先確保最遠的兩個國家不會搞事情。其次就是穩住燕國和魏國,最後再選擇先打南韓還是趙國,毫無疑問,肯定優先打南韓的。
這就是遠交近攻的策略,在策略上就已經確保了其具備很高的可行性。
第二層規律是先弱後強
從當時的六個國家實力來看,齊國,楚國,趙國都是屬於強國,都不是輕易就可以攻打下來的,實力上對比起前期的秦國,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次是燕國和魏國,這兩個國家的實力一般;最弱的就是南韓,所以,南韓成為秦滅六國的第一個目標。
1.南韓人絕大多數都不善武功,國家也小,根本沒啥軍事力量可言,很多時候都是隻能依附周邊的大國,搞好外交,不要輕易來打我。可是秦國可不是這麼想的,你南韓可是人家滅六國戰略部署的第一步啊!所以在公元230年,秦始皇的部下史騰就率領秦軍,從黃河進攻新鄭,而弱小的南韓,毫無抵抗之力,就此就滅亡了,一血到手!插一句話,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張良,就是南韓人。
2.按道理來說,魏國和燕國中的一個,應該是第二個進攻的目標,但是燕國由於距離太遠,不符合遠交近攻的政策,所以這時候肯定不會打燕國,而為什麼秦沒有先打魏國,而是先打了趙國。據查到的資料瞭解到,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一是趙國當時遭遇了百年難得一見的旱災,糧草緊缺,對於秦國來講,這簡直就是上天助魏不助蜀(啊哈,走錯片場了,這裡不是三國時期),這簡直是上天相助。二是以趙國當時的實力,如果秦國能抓住機會一舉拿下,這對士氣將是極大的提升。所以,最終趙國先走一步,退出群聊了,雙殺到手!
3.南韓,趙國拿下之後,魏國就夾在中間,加上魏王豹本來就是一個很懦弱的人,牆頭草,哪裡強勢就往哪裡倒,這簡直就是夾心漢堡,秦國三殺到手!
4.拿下韓、趙、魏之後,秦國獲得了更多的物質資源和佔據了更好的地理位置,實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接下來就是鄰居楚國了,楚國實力雖然很強大,前期可以跟秦國對抗一下,但是長期消耗下去,也是難以抵抗已經成長起來的秦國,加上那時候,西楚霸王還沒有橫空出世,楚國就是以項燕為首,最終戰敗,項燕臨死前也喊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至此,秦國四殺到手!
5.繼韓、趙、魏、楚滅亡後,至此,秦的遠交近攻和先弱後強的政策,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說到燕國,大家應該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只可惜當時荊軻沒能得手,燕國此時就算再強大,也沒辦法抵擋住秦國的進攻,最終也只能宣佈滅亡,秦國五殺成功!
6.最可惜的就是齊國了,齊國從一開始的戰略錯誤,導致了錯失良機,從一流強國被打回到三流弱國,這裡面跟最後一位齊王的昏庸無能逃脫不了干係,其實在秦國打趙國時候,趙國向齊國尋求幫助,當時齊國是有能力幫助趙國的,可是齊國在秦國的遊說之下,選擇了袖手旁觀了,最終剩下他們一國,已經無力迴天了。
結論所以,我們不難發現,戰略的方針是很重要的,遠交近攻,先弱後強的策略很成功,如果換了其他的順序,可能結果就不是這樣,畢竟古代打仗,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一旦把戰線拉得太長了,就容易糧草短缺,也容易被人攔截,就存在太多的客觀因素了。
回覆列表
要回答這個題一般人都得查一查資料才能答出來,我也不倒外,據資料顯示,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至於說為什麼是這個順序的話題,我想應當是由近及遠,先易後難,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原因吧。要統一天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商秧變法以後,秦國的國力大增,又經過了秦國七代秦王的努力,最終秦始皇才得以滅六國,統九洲,實現了大一統的華夏。其中的一個關鍵節點還在於蘇秦連橫措施的最終破產,否則滅六國實現大一統的宏大工程也是無法完成的。